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江邻 《四川教育》2020,(14):39-39,4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文化中的知识、思想、方法、精神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既能彰显数学文化的教育性、应用性、开放性、趣味性,又能有效地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教学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以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数学课堂数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消除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的文化的意识等;建立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形成,构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堂文化是将文化限定在数学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师生课堂合作交流所形成的民主、和谐、创新和多元的一种动态文化;是融合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数学文化、性别文化等各种文化整合而成的综合性文化。那么,如何用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呢?在此,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数学的历史、数学的美等方面切入,探讨数学课堂文化,以更为日常化、更具涵盖性的数学内容和教学实践表达我对数学课堂文化的理解,从而大力提升数学课堂文化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特有的文化,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综合性文化、情境性文化、持久性文化和理性思维为主流的文化.反思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数学课堂教学有重“知”轻“识”的功利化取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文化的缺失,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教师的主权文化等.数学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构建整体的数学课堂文化,重视数学生态课堂的生成,创建充满理性精神的数学课堂,构筑和谐文化交流的氛围等.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是指师生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可以分为课堂信息文化和师生行为文化。信息文化是指课堂呈现的文本信息、教师的教授和师生的交流等;行为文化指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的重要标识:从“教授课堂”走向“文化生命课程”。这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重构新的数学课堂有重要的生成意义,它将构成数学新课程课堂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数学素养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教育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文化教育的主体,因此提高高师院校学生的数学文化素质对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数学文化融入高师数学类主干课程的重要性进行论述,然后归纳了融入的途径,最后总结了融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阐述了数学文化融入主干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的各环节渗透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初中数学教育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进阶,更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放眼学生未来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打造提升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自得课堂需要经历三阶路径:一是生长之阶,在自得数学课堂中归位学生的主体责任;二是引领之阶,在自得数学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三是共生之阶,在自得数学课堂中追求师生的共生效能.自得“三阶”是提高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路径.初中数学教师要顺着“三阶”路径,把终身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准确,主体责任明确,引导学生自问、自思、自悟、自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师生的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8.
数学文化是提升人类精神和品格的宝贵财富,数学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思维素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高职学生数学文化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内涵认识不清;教育价值目标不明;课堂文化渗透不够;育人渠道缺失。对此,提出开展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挖掘数学文化的深刻内涵,实现育人价值目标;以数学文化浸润课堂,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拓宽数学文化育人渠道,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所特有的文化,对初中课堂数学教学文化的反思,是为了弥补当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文化的缺失,建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并能够有效展开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在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育人目标.本文首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文化进行了反思,然后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厘清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内涵及育人价值、探求实现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有效路径、发现数学文化课堂教学行动中的问题,是关系到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持续、有效开展,能否有效发挥数学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问题。课堂中的数学文化是数学文化哲学观和数学文化价值观的共同体现,其实践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以教材为主线,挖掘内容丰富的数学文化素材;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价值取向,优化教学方式;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为原则,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当前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也出现了淡化"数学味道"、教师数学素养不能满足数学文化课堂教学需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关注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是目前国际数学教育的新思潮之一.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数学史在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在筛选史料时应关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重点内容是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应将数学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数学史可以以数学课本、数学读本、选修课程和专题研究等形式呈现在数学课程中.  相似文献   

12.
教育数学是具有教育形态的数学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数学有3种形态: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体现数学本质要做到返朴归真,平易近人,言之有理,感悟真情.实际教学中,数学本质常被“过度的形式化”与“教条式的教学改革”所掩盖.数学教学中,应反对“去数学化”的倾向,突出数学的文化本质,以本原问题驱动展现数学本质,利用数学史加深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作为数学教师素质结构的先导性成分,数学观由数学知识观、数学本质观和数学价值观构成.数学教育观包括数学教育目的观、数学教育过程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3个主要部分.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对其数学教育观有重要影响.数学教育文化观、数学教育哲学观和数学教育价值观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加强数学教育的数学文化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思维理念是数学文化的精髓,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共同享用的理性文化.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教育要放在数学文化的总体框架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初等方法难以解决的初等数学问题,以便使学生了解到高数对于初等数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学和艺术具有许多共同特性 ,数学的美是客观存在 .一些司空见惯的数学内容其实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在教学中应适时挖掘数学内容的艺术内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使科学的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必须使用恰当的艺术方法 ,或进行相应的艺术处理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尽可能地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审美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增强学习内在动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数学体验"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中,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复制前人的生活经验,而是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理解与体验,并有选择地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形成具有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与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体验".  相似文献   

18.
Change is always difficult, and there is no great doubt that teachers need time to come to terms with it. This fact is, however, too often forgotten. In the spirit of my earlier work, this paper is shaped by an action research perspective. It provide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a group of eleven experienced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 who were enrolled in a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wo semesters course,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Masters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gramme, held at a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in a Portuguese University.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conflicting pressures and stresses suffered, during the first semester course, by th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Confrontation with new ideas about both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s well as work overload, had a damaging impact on the teachers’ self‐confidence and morale.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covers the second semester course by addressing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for teachers, which aimed at helping the students bridge the academic mathematics and the mathematics education worlds. Finally, brief scenarios of three particip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ourse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challenges they had to face and the possibilities the course (and the Masters programme) offered to promote individual change.  相似文献   

19.
认识数学教育惯性下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学课程改革应该是数学教育惯性传承下的改革,即数学课程改革应是数学文化惯性的传承,数学精神、思想方法的贯穿,数学家的思维品质的吸纳,数学教学方式的价值流变趋势,以及教师高素质体现下的改革.数学教育惯性下的课程改革应注意:评价改革的先行性;教材设计的典范性与先进性;数学教育研究群体的认同性等几方面的内容.国内外教育改革经验告诉我们,人为地违反惯性发展规律,等待我们的将是惯性“回潮”和惯性“报复”,我们不可不慎思之.  相似文献   

20.
数学传播,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等方式,特别是数学符号系统,彼此交换信息、广泛散布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传播具抽象性、符号性和演示性等特殊性.温故而知新是数学传播研究的必由之路.数学思想传播的前提和方法之一是数学思想史的研究与教育.数学传播是数学教育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