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时期江苏南部地区出现过众多的私人藏书家、藏书楼,与此同时,这一地区还出现了不少藏书家族。所谓藏书家族,即其藏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收藏或利用,而是为了整个家族的文化需要。家族藏书和作为藏书家的个人的藏书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藏书家的目的在于“藏”,家族藏书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用”;藏书家藏书注重书的版本,家族藏书注重书的内容。藏书家更突出典籍的文献价值,家族藏书则更注重发挥典籍的文化价值。当然两者的区别不是绝对的。家族藏书是由个人来实现的,个人的藏书事业通常也由家族来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资料     
八千卷楼 :清浙江钱塘 (今浙江杭州 )丁国典藏书楼名。因藏书有 80 0 0卷 ,故名。梁山舟为其楼题额。其子洛耆 ,孙丁申、丁丙沿用之 ,因藏书增加 ,后再辟书室 ,名为“后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小八千卷楼”。八千卷楼藏有宋元刻本 14 0余种 ,明刻精本、旧抄善本及著述稿本、校雠秘册约 2 0 0 0余种 ,另有原藏于文澜阁的书 35 0 0余部。其藏书特色有四 :1.多为《四库》修书之底本 ;2 .多为日本、高丽刊本 ;3.多为名儒宿学校本 ;4 .近代校勘、收藏家所藏之书 ,多转为藏之。 190 7年江南图书馆成立 ,曾收购丁氏藏书。其书现存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3.
晚清藏书,丁氏八千卷楼与杨氏海源阁、瞿氏铁琴铜剑楼、陆氏硕宋楼,合称"南北四大家"。丁国典开始藏书,筑"八千卷楼"。至孙丁申、丁丙,藏书更多,增筑"后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总名"嘉惠堂"(因"八千卷楼"之称最为人知,故本文用此名)。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还有大家不知道的事:作为大藏书家,必有雄厚的财力。丁氏非大官僚大地主,这钱从何而来?近承丁氏后裔丁利年先  相似文献   

4.
图书在明清时期的苏南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南社会积聚了空前数量的图书,以图书为重要标志的文化消费促进了整个苏南地区文化事业的发达。没有哪个地区如同苏南地区那样表现出对图书如此的执着,也没有哪个地区如同苏南那样与图书有如此深刻的联系。图书造就了苏南地区的文化环境,也造就了苏南独特的人文性格。明清苏南地区与图书明清时期的苏南地区普遍注重图书的收藏,根据他们的藏书目的,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主要是出于收藏的需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藏书家的藏书。苏南望族中这种藏书家很多,如叶盛、钱谦益、钱曾、常熟毛氏…  相似文献   

5.
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私人藏书由来已久,但藏书风气之盛,莫过于明清。到清代后期,藏书高度集中,相继出现了几个著名的藏书楼,那就是山东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浙江吴兴陆心源的“皕宋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这几家,合称中国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其中,聊  相似文献   

6.
马国需 《兰台世界》2016,(18):122-125
旧八千卷楼经历了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运动战火的破坏后,丁氏兄弟通过书市访购、书友借抄、接受赠送等手段重新聚集藏书。八千卷楼后期藏书不仅来源众多而且因其主人独爱乡土文献、致力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底本、不弃残本等鲜明的藏书特色,在近代江南书林享有盛誉。后丁氏家族因经商失败,被迫将八千卷楼藏书悉数售予江南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撰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辑有《词综》36卷、《明诗综》100卷。他之所以能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和他嗜好读书、聚书分不开的。他生前拥有藏书八万卷,其藏书处曰“曝书亭”。  相似文献   

8.
析海源阁藏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山东聊城的杨氏海源阁是我国清末北方的私家藏书中心。时与江苏常熟程氏铁琴铜剑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浙江归安陆氏阻宋楼合称清末四大藏书搂。海源阁因所藏宋元刻本与钞本同程氏铁琴铜剑楼齐名;又因至民国初眼宋楼书藏流落日本,八千卷楼书藏归入金陵江南图书馆,独有霍、杨两家藏书尚未易主,故有“南翟北杨”之盛誉。一、海源阁藏书的来源关于海源阁藏书之来源,现今观点较为一致,即王献唐、刘阶平等所云,其主要来源于汪士钟艺会书舍和清宗室明善堂旧藏j,然海源阁之藏书收集起自杨氏哪代,则应有所辨识。海源阁之收藏多数…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藏书家的“排行榜”摘自《书与人》1996年第1期徐雁1995年9月下旬,风尘仆仆的赶到南京来的北京“信吾是斋”藏书主人田涛,是北京城里首屈一指的藏书家。与我们共和国同龄的田涛先生,久有“江北藏书第一人”之称。他所收藏的古籍已多达5万余册,其中...  相似文献   

10.
临朐冯氏家族为明清之际山东著名的文学与科举世家,冯溥为其家族的杰出代表人,而关于其家族藏书至今未有人研究,冯溥有《佳山堂书目》一卷流传于世,以书名简目形式记载冯溥藏书,本文试图通过相关文献探讨其家族藏书、刻书情况,同时介绍《佳山堂书目》版本及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清代私家藏书事业空前繁荣,嘉兴地区尤盛。这一时期“大抵收藏书籍之家,惟吴中苏郡、虞山、昆山、浙中嘉、湖、杭、宁、绍最多。”^[1]在《中国藏书家考略》一书中所收录的历代480余名藏书家中,仅清代嘉兴藏书家就有62人,占12.9%,位居全国之首。此时的嘉兴私家藏书事业达到了鼎盛,特别是清初嘉兴秀水,乾嘉以后的嘉兴海宁,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私家藏书最活跃的地区,誉满华夏的名家名楼群星灿烂,成为中华私家藏书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南京私家藏书与到书事业均呈现出繁荣的态势,其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当推状元焦敢。清黄虞稷、周在浚所撰《徵刻唐宋秘本书例》一卷有云:‘朋代藏书之富,南中以焦氏为第一。’水文就试图对这位有着丰富经历的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在藏书、著书、刻书方面的成就作些探讨。焦站,字弱侯,又率从吾,号瞻园、倘园,学者称为“清园先生”,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卒于明泰昌元年(162),溢号文端,祖籍山东日照,南京旗手卫人。据明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十三“焦站”云:“殖生有异质,闻道甚早而好学,虽至老不倦。”焦站为学十…  相似文献   

13.
藏书楼名摭趣●林申清(上海辞书出版社语词室我国私家藏书源远流长。《庄子·天下篇》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可知战国时代已有了私人藏书。据说汉代蔡邕藏书三千卷,晋代张华迁居时书车达三十辆之多,显然比起惠施又多了好多;及至宋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发展,私家...  相似文献   

14.
因为编选《徐迟文集》第六卷(文论卷)的需要,徐迟将他珍藏的一册50年前(重庆美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的《美文集》交给了我。当然,用完后还要还给他的,而他也是要还给另一个人——他的老朋友、华裔法籍的画家赵无极的书的扉页上盖着一个刻有“赵无极藏书”的圆形印章。  相似文献   

15.
石祥 《图书馆杂志》2011,(11):86-91
杭州八千卷楼丁氏作为清末著名的藏书家而为人熟知,其藏书活动当然也是为人注目的。本文利用丁氏藏书题跋、丁丙年谱等一手材料,分阶段考述了丁氏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的流亡期间、寓居上海期间及战争结束后的访书情况,介绍了丁氏主要的访书途径、购书地点及数起大宗收购,并论述丁氏的注意搜访四库底本、注重收集残本的访书旨趣。  相似文献   

16.
我国清代私藏书事业空前繁荣,嘉兴地区尤盛.这一时期"大抵收藏书籍之家,惟吴中苏郡、虞山、昆山、浙中嘉、湖、杭、宁、绍最多."[1]在<中国藏书家考略>一书中所收录的历代480余名藏书家中,仅清代嘉兴藏书家就有62人,占12.9%,位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17.
浙江的皕宋楼:第一代主人是陆心源(1834—1894年)。他的藏书达15万多卷,其中多是《四库全书》未收之书。而且宋、元版尤多。他称藏书处为“皕宋楼”,意指收藏宋版书多达两百部。他去世后,全部藏书被他的儿子以6万元代价卖给日本人,国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 江苏常熟的锈琴铜剑楼:第一代主人的瞿绍基(1772—1836年)。瞿氏藏书在10余万卷,在藏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藏书管理极严,连皇帝来借也要受限制,因瞿家珍藏铁琴一张,铜剑一把,故称藏书为“铁琴铜剑楼”。解放后,这些藏书几乎全部归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8.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他博学多才,涉猎广泛,在历史地理学、版本目录学、金石、书法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藏书数十万卷[1],先后建有邻苏园和观海堂两座藏书楼。藏书印有“星吾海外访得秘笈”、“星吾东瀛访古记”、“宜都杨氏藏书记”、“杨星吾日  相似文献   

19.
书院刻书与藏书自宋代开始,以下是本文对宋元书院刻书及藏书的初步探讨: 一宋元书院刻书宋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雕板印刷术在宋代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刻书的三大系统已经形成,在民间也比较普及流行,可以说,印刷术的发展,是促进书院刻书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书院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者讲学、生徒学习都离不开书籍。为了适应这种需要,许多书院在讲学之余刻过不少书,书院成为封建社会刻书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外国铸造的银圆,很多人认为它到清代末年才在中国流通,早一点也认为鸦片战争之后才流通。如台湾陈秀夔著《中国财政史》就说:“自鸦片战争失败之后,随着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入侵我国,外国银洋,便大量输入。”查《清史稿》卷一二四《食货志》钱法门,也只说:“初,洋商麋集粤东,西班牙、英吉利银钱大输入,总督林则徐谋自铸圆抵制,以不适用而罢。嗣是墨西哥、日本以国币相灌输。光绪十四年张之洞督粤,始用机器,如式试铸,李鸿章继任续成之。……中国自行银钱自此始。”好像认为到林则徐任两广总督,即道光后期外国银圆才大量输入。 其实这都没讲对。我在清代藏书家的文字里发现道光以前外国银圆在中国江浙一带流通的情况,分别介绍如下。 (一)黄丕烈的藏书题跋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清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人。他是清中叶的大藏书家、版本目录专家,写过大量藏书题跋。光绪十年潘祖荫收集他的藏书题跋编刻为《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六卷,民国八年缪荃孙等又增辑刻成《荛圃藏书题识》十卷《补遗》一卷,民国二十二年王大隆又辑刻了《荛圃藏书题识续录》四卷。这些题跋里有许多讲到他买书以及晚年卖书的书价,我用《题识》和《续录》通查了一遍,查到记载书价的有121条。其中说“白金△两”、“白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