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素质障碍及成人教育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而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其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被征地农民市民化的素质障碍的系统分析,提出推动被征地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成人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是农民增收问题。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村小康,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那么何为“全面小康”?它和我们八十年代末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什么关系?本从“小康”入题,简单阐述了“小康”的来源及历史意义,以及我们国家现阶段提出的“小康”的特殊含义,然后重点论述了“全面小康”,它是惠及全民,更高水平的小康,有着它实现的现实基础,以及在现代条件下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强调,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普及义务教育,仍然是当前农村教育工作的重点。办好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一项最重要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2003年3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由此。确立了农民素质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时隔二年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再次鲜明地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2006年3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篇中,将“培养新型农民”作为独立一章,对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目标、任务,以及培养新型农民的举措进行了简明而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于西部农民而言,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但这绝不意味着西部农民不能实现全面小康,而关键的是选择正确的道路。本文从全面小康的内涵谈起,论述了西部农民的差距,西部农民有能力实现全面小康,以及西部农民的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难点、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创新培训机制,引导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8.
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未来20年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即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导致了农村地区全面小康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的差别。以郴州市为例,地域差异问题主要是中心一边缘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等“三农”问题仍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地区全面小康的建设及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论"三农"问题与就业创业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小康建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实现了农村的小康建设,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科技示范推广、农民扶贫开发服务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力量,将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能否实现小康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关键在农村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政府政策作为农村建设的外部条件,需要通过农民这个内因起作用;新农村建设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合作经济为基础,小农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承担不了这一重任;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发展农业,以工业反哺农业,而且要发展工业,并且以工业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是乡村文明,终点应是城镇文明,即使是人文乡村图景亦难掩盖亿万农民对城市文明的现代诉求。  相似文献   

12.
路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化作家,他以其生花的妙笔开掘着奇妙的黄土文化艺术世界。在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里,路遥掩饰不住他对农村、农民和农业文明的强烈感情,特别是对黄土文、黄土文明有着近乎痴狂的热情,在面对黄土地时,透射出一种宗教式的皈依式情结。这种皈依,构筑了一种神奇的艺术世界,使其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但又使其作品显得缺乏一种理性的梳理,一定程度上淡化着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首要是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而现代农民观念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经济观念、政治观念、精神观念、文化观念、法制观念等。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大众传媒手段建设等多种途径去构建中国农民观念现代化体系,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生态政治文明是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结合,是生态环境和社会政治相统一的宏观系统。农村生态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确立环境公正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农村基层政府的生态管理和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建设文明生态村。  相似文献   

15.
对临沂市农村社会经济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临沂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显滞后,农民意识落后,观念陈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运作机制不健全,农民靠农业增收的后劲不足;农村资金外流,生产资金短缺。因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规模经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在世纪之初的奋斗目标。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农村,其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重要,面对市场经济给农村精神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尤其是面对“六合彩”给农民思想带来的全面;中击,必须正确认识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采取措施引导农村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现象长期存在,这给我国特别是农村的政治稳定、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并力图探寻抑制和消除农氏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只有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鉴于河南农民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市场营销观念较为落后、法律意识不强、卫生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培育新型农民,必须采取以下对策:结合农村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着力繁荣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强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工作;美化村居环境,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市场经济的参与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一生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文明与先进文化的深刻影响,从事乡村平民教育七十年,“化农民”与“农民化”的教育思想一直是他进行农村实验的精髓,定县实验从乡村工作者的个人思想素质、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与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些都为当代高校培育“村官”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阈中的农民休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休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闲暇增多,农民将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特别是闲暇生活,农民休闲成为可能和必要。农民休闲促进新农民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促进新农村人际和谐,推动新农村全面进步。当前相对滞后的农民休闲,有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这一问题亟待解决。要发展农民休闲,除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一基础外,还需做多方面工作:培养农民文明休闲观念,提升农民休闲品位;开发农村休闲资源,建设系统休闲工程;倡导农民休闲方式多元化,拓展农民休闲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