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目前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经过治理已有所收敛,但低俗新闻却有上升势头.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上,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2.
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过去媒体的低俗还仅仅局限在对娱乐圈的报道,现在已波及到各类社会新闻,抛开有偿新闻和不良广告暂且不说,目前虚假新闻、低俗新闻让人如鲠在喉,忍不住要问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佑臻 《中国广播》2007,(11):17-18
最近,北京电视台“纸做的包子”假新闻事件出现以后,新闻队伍再次开始深刻反思队伍素质问题,广电媒体柏对发展较快的湖南,提出了治理新闻媒体“五大公害”的主张,达“五大公害”是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确实,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和产业飞速发展,新闻媒体实力不断壮大,新闻从业人员也一再增加,广电媒体节目质量整体得到提高,从业队伍整体上也显示出高水平、高素质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中,新闻失实的情况屡禁不止,虚假新闻成了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痼疾,它与有偿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传媒界的"四大公害".虚假新闻的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新闻赖以产生和依存的客观事实,凭着个人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5.
低俗新闻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不良广告,被称为新闻界的"四大毒瘤"或"四大公害".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五大公害是指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低俗报道、过多负面报道、不良广告。这五大公害在新闻传播中产生了不良影响,给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周俊 《中国广播》2012,(3):77-77
一、真实、准确的原则。真实原则要求新闻从业者追求真相,包括持续报道;说明信息来源;不报道任何明知虚假的事情;不以任何误导受众的方式操纵图像和声音;不剽窃等。  相似文献   

8.
早在1997年,有关部门就在全国媒体中开展了“禁止有偿新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活动。2003年至今开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以及2010年下半年以来广泛开展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8日至9日,中宣部等在京召开了"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认为"近年来,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会议要求各地组织专项治理行动,铲除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任倩 《今传媒》2012,(1):50-51
娱乐新闻的恶意炒作、无中生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不择手段追逐成名等低俗化现象,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业的"四大公害"。当前,娱乐新闻"低俗化"有日渐蔓延,成为娱乐新闻常态的发展趋势,引起了全国自上而下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抨击。但是舆论谴责和道德呼吁并不会在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首先仔细深入地对娱乐新闻低俗化进行理性思考和有效的解释,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经济上的深层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改善现况,找到一条真正使娱乐新闻报道适应时代需要、人民需要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被称作是新闻界的“四项公害”,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极其复杂的,但从根本上说.部分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缺失,是其中无法回避的首要因素。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原则治理“四项公害”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见解。  相似文献   

12.
记者是普通公民,传媒不是公权力机关,没有公务执法的权力.这些都是从事职业新闻工作必备的职业意识.然而,我们经常可以在传媒上看到记者"卧底"的身影,播出和刊发这类新闻时,其行文和播报的口吻,均显示当事记者颇为得意的心态,因为通常这类报道除了造成揭露坏人坏事的大快人心的社会效应外,还具有现场捉奸的戏剧效果,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它们无形中也在传播着非法治的认识,扭曲了人们对现代法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后,受众对新闻媒体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新闻媒体要想吸引受众,收到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尊重新闻规律,讲究报道艺术.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我省交通图五年七变>(原载<河北日报>2002年7月11日)一稿,就是一篇讲究报道艺术的成就性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可视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浙江新闻客户端探索进行了新闻可视化和图表化的试验,通过漫画、图表等互联网呈现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文字传播,使时政新闻报道和重大主题报道变得轻松活泼,极大地增强了传播效果。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五水共治"工程报道,按照传统报道模式至少需要3000字,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夏宝龙的"五水共治"路线图》报道中,只用了6个图表,300字左右,就把"五水  相似文献   

15.
周俊 《青年记者》2012,(7):35-38
职业意识 (一)新闻从业者的兼职或社会活动,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这可能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传媒的公信力、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西方传媒提出“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冲突的迹象”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
戴世富  韩晓丹 《当代传播》2015,(1):26-27,31
大数据思维在新闻传播业中的应用使得"数据化"新闻得以呈现。数据新闻的出现赋予了新闻报道新的活力和魅力,尤其在新闻价值的挖掘和呈现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力,在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五个维度中都实现了增值效应。但在新闻内容生产层面大数据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数据唯大"的大数据思维也容易导致新闻价值异化,特别是大数据的"全样本""允许降低精准度"理念与新闻报道的"个性化""精确性"相违背,且固化程序式的报道也不利于新闻业的发展。本文就数据新闻在新闻价值层面的增值和异化问题做一些辩证论述。  相似文献   

17.
赵培玺  沙如钢 《传媒》2006,(9):34-36
面对新闻自身的"第一守望" "新闻队伍再不抓职业道德建设,数年之后,将无可用之兵".初听这一惊呼,以为危言耸听,庸人自忧.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虽为"四大公害",也只是个别人私下的肮脏交易,远未发展到那样严重的程度.当看到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四记者涉嫌敲诈被逮捕"的通报,不禁怵目惊心,盲目乐观不得.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就其本性来说,就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目前虚假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界的一种公害。笔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深感虚假报道对社会、对读者、对报业的危害。因此,深入分  相似文献   

19.
刘敏 《视听纵横》2005,(5):87-88
规范的职业行为和崇高的职业精神,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继承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保持新闻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的基本条件,是完成新闻队伍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并具有较强的社会公信力的行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所谓领导层活动的报道,主要是指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众所周知,重大会议和领导人的重大活动,事关国计民生,牵动亿万人心,广大新闻受众极为关注,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所以必须报足、报深、报精彩、报到位。在这一点上,我国各级各类新闻机构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也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问题在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报纸、电台、电视台把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和一般化活动统统看成是新闻,报道得过多、过滥、过杂,使新闻受众大倒“胃口”。因为这些新闻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具有新闻价值,但却堂而皇之地挤占了报纸的重要版面和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