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8):391-392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异常火爆,每个电视节目的产生都会有相应的社会背景,电视真人秀节目有对艺术"真、善、美"的继承,但也不乏出现了对艺术"真、善、美"挑战。本文以《变形计》为例,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作为2013开年之作,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我是歌手》。七位明星同台飙歌的节目形态,使电视音乐秀节目经历"七年之痒"的沉默之后,重新点燃了PK烽火。"节目真实、选手真挚、知音听审团真诚",这"三味真火"激活与优化了观众的体验,迸发了观众对节目的激情,让《我是歌手》成为2013年春天最"火"的声音———没有"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弦律为唯一宗旨。老歌新唱、返璞归真,怀旧成了吸引眼球的"卖点"。  相似文献   

3.
夏芳 《今传媒》2015,(2):102-103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平民文化范式,成为了电视节目真人秀的起源,《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和兴起掀起了中国真人秀节目的高潮。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好声音》成功背后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深刻剖析其狂欢化表象下的商业性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好声音》节目成功运作之道,从而引发对真人秀节目的整体思考。  相似文献   

4.
"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结合了戏剧元素的节目样态,其核心在于节目叙事策略中的冲突性。本文以美国知名真人秀节目《全美超模》(《America’s Next Top Model》)为例,从环境设置、人物关系设置和赛程设置三个方面分析"真人秀"节目的冲突元素建构方式。探讨冲突元素在"真人秀"节目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大型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该节目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超过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娱乐节目在受众心中的美誉度,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对《爸爸去哪儿》这一节目的传播特性、受众群体特征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解读,进而对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前景进行预测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小雨 《新闻前哨》2013,(12):39-40,46
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好声音》,在营造了较强的大众娱乐氛围的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效应,并由此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其"源白海外,表达中国"的理念,让节目没有"水土不服",更让中国观众欣然接受,也表现了媒体在追求娱乐性和市场化的同时,注重提升节目质量,避免低俗的探索。一、《中国好声音》等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电视领域,已经过去的2012年毫无疑问是属于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一个《中国好声音》红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节目的点点滴滴也成为了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近几年开始回暖于电视屏幕,它们真的要"复活"了吗?回溯历史,几经波折。但就近十年的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而言,有复活就意味着一定有着曾经  相似文献   

8.
丁杨 《新闻世界》2013,(12):32-33
声音元素在电视节目里往往如空气般存在,不易察觉却至关重要,当仅仅依靠镜头语言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时,如何巧妙地凸显声音的意义,让画面与声音完美地结合成为了电视人迫在眉睫的任务。从《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到《我是歌手》的升华,可以看出电视人已将声音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本文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为例,从声音的较量、节目创意以及"中国梦"的折射三个方面分析该档真人秀节目的成功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李梦蛟 《新闻世界》2012,(4):195-196
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近两年发展迅速,主要以选秀类真人秀、职场真人秀及相亲类真人秀为代表。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视角出发,从空白召唤、拟像先行及"超真实"三个方面对三类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冯琼 《现代视听》2013,(7):41-45
近几年在愈演愈烈的电视大战中,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蓬勃的生命力迅速侵占电视资源。特别是2011年10月广电总局颁布了"限娱令"之后,各大电视台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与生存,都在谋求节目的转型。本文以《中国好声音》为案例,探讨《中国好声音》的创新发展路径,并从中对当前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转型的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被广电总局推选为彰显人文精神、锐意创新进取的新节目,到如今《中国好声音》已经走过了三季,并且正在准备第四季的播出。《中国好声音》成功播出之后,出现了一系列的类似模仿节目,但是依然没有其他节目可以取代,因此本文以《好声音》节目的实践为蓝本,深入剖析了在后娱乐时代真人秀节目的创作走向。  相似文献   

12.
马俊骅 《新闻世界》2014,(8):409-410
2004年《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开播,其叙事方式成为表演类真人秀节目初期阶段的主要模式。2013年,浙江卫视推出《中国好声音》,其叙事方式跳出了《超级女声》式的传统模式,被当下同类型节目竞相模仿。本文运用叙事理论,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两档不同时期的代表节目为例,总结近十年来我国表演类真人秀节目故事叙事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中国达人秀》节目的分析,论述了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意义,探讨在全球娱乐化背景下,《中国达人秀》节目体现出的"真"、"秀"、"情"、"魂"的真人秀节目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浙江卫视的一档《中国好声音》节目把电视竞技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力做到了极致,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妇孺皆知。作为地方电视台,宿州广播电视台也在电视竞技真人秀类节目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和体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为地方台实施真人秀节目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初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崭露头角,并在电视界刮起一阵"泛真人秀之风"。短短几年中,真人秀节目日趋走向成熟并应受众期待视野的不同而逐渐细分,当真人秀和职场领域融合便派生出一种崭新的真人秀节目——技能应试类真人秀,美国的《学徒》可以说是这一类节目的代表。在中国内地,影响不凡的同体裁节目《赢在中国》虽然舶自国外,但由于中国自身的国情与文化背景,它与国外同类型节目已经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本文就从电视策划的角度剖析在节目定位、环节设置等方面《赢在中国》在本土化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综艺娱乐节目为抢夺固定的观众,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的程度。竞艺形态真人秀节目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真人秀节目,节目事先预设规则,让竞争选手比拼某种技能,通过纪录选手选拔、培训、竞争、淘汰、获奖等一系列完整过程,完成选手、导师、观众等众人的狂欢。常见的竞技真人秀节目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中国达  相似文献   

17.
郝香 《新闻世界》2010,(9):102-103
2010年新一轮的电视相亲节目再次走红银屏,从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国内又掀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热潮。婚恋交友类电视真人秀节目缘何如此火爆,本文以"非诚勿扰"为例,简单分析其成功的因素,并对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单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状态,本文首先系统梳理真人秀节目的历程,总结出以《超级女声》、《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三个综艺节目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之后对此繁荣表象下出现的节目模仿跟风,尤其是"拿来主义"之下节目可持续性的缺失进行了冷静审视和理性分析。最后,笔者综合当前媒体环境、宣传政策和节目发展需求,总结出真人秀节目未来发展的根本对策,即坚持原创、突破定势、精良包装、后期把握,来综合提高节目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各类体验式明星真人秀节目密集轰炸电视屏幕,观众的眼球被各种新鲜的"明星故事"牢牢吸引。东南卫视的开年大秀《茶道真兄弟》作为国内首档人文旅行真人秀节目,把明星故事与中国茶文化联系起来的创新之举获得了一致好评,实现了明星真人秀人文精神的突破。本文试图对节目加以分析,以得出这类体验式明星真人秀是如何刻画人物个性,讲出"好故事"。  相似文献   

20.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