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推铅球速度力量训练手段的优选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法等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进行优化选择,试图在微观上对推铅球力量训练手段,特别是速度力量训练手段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教学实验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采用优选手段进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推铅球的速度力量,而且采用优选手段训练后,实验对象的成绩和技术水平也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采用测量法和实验法,对新设计的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实证研究。(1)设计出6项旋转推铅球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包括抗阻180°旋转、抗阻斜坡旋转、抗阻转体、负重转髋跳、抗阻转体、体前快推杠铃);(2)揭示出2项影响铅球成绩的主要专项力量训练手段(抗阻180°旋转和负重转髋跳);(3)采用不同重量铅球来发展旋转推铅球的专项力量中,采用旋转推6kg铅球和旋转推8kg铅球,对提高铅球成绩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得出结论:(1)腾空阶段和腾空接最后用力阶段设计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对于旋转推铅球成绩的影响更为显著;(2)应该采用以完成练习的时间快慢来作为其训练手段应用效果的计量方式;(3)采用完整旋转技术投掷不同重量的铅球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过重或过轻的器械对铅球成绩影响都不大,最佳重量区间为与标准球重量相差1~2kg为宜。  相似文献   

3.
推铅球中必须正确运用上肢力量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要想获得推铅球的专项力量,必须注意关节的运动形式和推铅球动作的要求相一致;前臂的运动形式必须与推铅球动作相一致;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和力量的结合。鉴于上述3个方面,在运动训练及教学中,应选择和设计有效的练习手段、练习方法,来发展与推铅球动作相一致的上肢力量,才能提高推铅球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高考体育考试项目主要包括:立定跳远、推铅球、100米。其中推铅球是训练难度最大的一项考试项目,所以它往往成为很多考生失分最多的地方。推铅球对考生的力量和技术要求都很高,所以在推铅球训练中要将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都抓紧,不能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5.
李强 《体育教学》2015,(2):57-58
本文分析了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在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技术训练中,对传统教学法和"逆向法"教学顺序、练习手段、错误动作做对比分析,认为传统法提高考生铅球专项素质效率不高,采用逆向法更有利于快速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运动速度力量和节奏。  相似文献   

6.
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体育世界》2009,(9):58-60
在对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推铅球技术过程中单支撑最后用力的作用。根据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特征,在运动训练实践中采用切割组合训练方法,使专项力量与运动技术训练融于起,加强快速力量训练,尤其下肢爆发力和制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谢军 《体育世界》2014,(8):115-117
铅球运动是体现速度与力量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对铅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推铅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人的下肢,其中下肢小肌肉群在推铅球过程中起着精细运动技术、提高下肢力量的利用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注重和加强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下肢小肌肉群的角度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髋部协调、灵敏、柔韧、动作速度和力量素质对背向滑步推铅球各个技术环节,关系密不可分。实践结果证明,利用髋部能力可以大幅提高推铅球成绩,优秀运动员挖掘髋部潜在能力是提高推铅球成绩的源泉。建议运动员在推铅球训练中,将技术训练与髋部能力训练揉在一起,逐步提高推铅球成绩。  相似文献   

9.
农村中学普遍缺少体育器材,发展推铅球的力量受到很大限制,本人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通过对比训练,发现农村中学利用单双杠,提高推铅球的力量,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推铅球的动作技术结构进理论上的探讨,运用解剖学知识对各阶段的肌肉工作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要想把铅球推远,毫无疑问主要靠爆发力。而爆发力与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速度又有直接关系,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力量×速度,是属于力量素质的一种。力量练习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方法与推铅球动作相似;二是方法与个别动作环节相似;三是方法与推铅球动作没有什么相似。对学生运动员来说,如何在学习之余合理、有效地进行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练员,在练习手段上就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既要讲究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于娟  孙玉林 《体育世界》2012,(6):118-1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方法、结合本人从事多年的铅球训练经验,对在推铅球技术中的左腿支撑用力技术进行实验和理论上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左脚着地后的制动是左腿用力充分及快速蹬伸的基础,对运动员投掷成败起着积极地主导作用,在最后用力的推铅球力量的大小,关键在于左腿,它是推铅球动力的主要来源,所以,左腿支撑用力在推铅球过程中不但起到了制动与支撑作用,而且加大左腿蹬伸的力量与速度,对增加力量向铅球传递的效果及提远度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原地推铅球是全国大部分省份体考的必考项目,也是大部分学生的短板项目,原地推铅球的训练必须引起教练员的重视。教练员不仅要熟知技术动作要领,还要了解每年对原地推铅球动作犯规判罚的规则,更要了解造成原地推铅球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并制订出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同时加强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浅谈铅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径项目训练中,力量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推铅球技术特点,所需力量,多年来,对铅球运动员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达到较高水平。高水平的力量素质,为运动员获得优异专项成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根据运动训练周期化原则制定的,借助于举重练习完成的力量训练练习。  相似文献   

15.
铅球是以速度为核心、以力量为基础的速度力量性项目,集速度、力量、爆发力于一体。推铅球时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绝对力量素质,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技术和意志品质。推铅球训练指导思想的确立,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运动成绩的提高等都依赖于对铅球项目特征的正确认识。本文通过对男子铅球运动员李振参加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高校部田径比赛前的短期强化训练过程的分析,说明普  相似文献   

16.
刘彩花 《少年体育训练》2006,(4):48-48,F0003
推铅球是一项集技术与力量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对于初学者来讲,握持球的方法与最后用力出手时的手形、角度及正确推拨球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本人总结了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的实际经验,对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推铅球的过程中易出现的握持球及最后出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手段进行总结,以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建胜 《山西体育科技》2004,24(4):28-32,34
力量训练在优秀铅球运动员的整个训练中占主要位置,推铅球是速度力量性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力量的训练要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力量的一体性。现在我国的一些教练员只重视单个环节的练习,没有把它们容为一体。因为铅球项目是把全身的力量在瞬间集中到一点,怎样能更好的集中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铅球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安排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并介绍铅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以及在训练实践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阶段。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提出了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理论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支撑脚着地后积极蹬伸产生向前水平支撑反力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和双支撑 ,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左趾向前水平位移、身体重心速度水平向前增量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左脚积极着地进入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在训练中选择提高下肢离心 -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高中体育考生原地推铅球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原地推铅球是滑步推铅球的重要部分,是检测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爆发力和协调性的重要手段,是体育高考身体素质考试项目之一。笔者在十几年辅导和训练高三体育考生的实践中发现,由于原地推铅球技术动作复杂,而且学生对推铅球动作的认识水平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忽视如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青少年运动员原地推铅球相关身体素质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40名青少年运动员6项身体素质与原地推铅球的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地推铅球相关的身体素质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的抛、卧推,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30m跑和深蹲,发展原地推铅球素质应首先考虑与其关联度较强的素质手段,而关联较低的素质练习手段应作为训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