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马丽娜  吴黎 《内江科技》2012,(6):156-15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阐述“和谐亚运”与现代体育伦理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和谐”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价值,从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中,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诚信守诺”等众多思想观念中就潜藏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意蕴。而在亚洲运动会的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论证了构建现代体育伦理的必要性;加强体育伦理的建设是亚运“和谐”价值真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3.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2S):54-55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福、禄、寿、喜、财”的“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而“五福”之中,又有“寿为先”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文化中民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期盼长寿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判断。围绕着这一理念,人们发展出了一整套涉及民俗信仰、民俗活动、伦理追求、艺术审美等中华民族特有的寿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于雪  李伦 《科学学研究》2023,(4):577-585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特征将诱发一系列风险,但这些风险往往难以预知和研判,因而可以在社会场景中部分地引入某些人工智能技术,并通过密切监测其社会影响而试验其可行性。这种将人工智能引入社会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作为社会实验的人工智能在防控风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这主要源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人—人工智能”的内在关系,因而对其伦理关切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实验解决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但同时,这种实验本身就存在着伦理争议,伦理的二阶性就导致了隐私、“脏手”、欺骗等现实伦理问题。基于此,应当建构面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伦理框架,即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以研判和防控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伦理风险。通过提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的治理策略,有助于探索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5.
浅议家庭伦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民族文化,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带有明显的伦理特性。家庭伦理作为中国社会一切伦理的出发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分析家庭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助于认识传统文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孝敬父母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非常重视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但是,建国后受“左”的思潮干扰,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却被视为封建伦理道德观而加批判,致使人们提及子女应对父母孝敬时,莫不怕被扣上封建孝子贤孙的帽子而讳言“孝”字。近几年,由于社会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传统孝道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重视。我国即将步入老龄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工作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慈善和贫民救济事业。所以对于我国而言,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我国社会文化带来的伦理困境是社会工作顺利扎根我国社会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者不得不在面对伦理困境时做出艰难的伦理抉择。想要将社会工作与我国文化价值、助人体系相契合,就必须在我国社会文化体系中理解人们的思维、行为与生活,构建一套适合社会工作本土化长远发展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有两个重要思想来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积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构建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观正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及比较文化学的角度 ,梁漱溟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特殊现象归因于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 ,继而把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归因于由理性早启而导致的好折中调和的人生意欲。他对中国社会的伦理性质及中国文化的特殊性所作的分析 ,充分表现出他准确的洞察力及独到的见解。其学术兴趣与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紧密相关 ,今虽世易时移 ,但研究中西文化之冲突与融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马桂启 《科教文汇》2014,(31):151-152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伦理观是统一的,审美与伦理存在着同源起点,审美伦理具有教化功能,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审美文化出现了伦理价值偏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伦理观背景下的审美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伦理观是统一的,审美与伦理存在着同源起点,审美伦理具有教化功能,但是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审美文化出现了伦理价值偏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构建和谐伦理观背景下的审美文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任晓敏 《科教文汇》2008,(4):144-144
由于媒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媒介文化传播成为文化传播研究的核心;而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这一媒介成为媒介文化传播的当代形态。在媒介文化传播中,网络媒介的文化传播具有强大的“聚合力”和“扩张性”,从广度和深度上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文化范式是“基于文化情境下的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研究”。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既是舶来品,也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引进”过程中,高校生命伦理教育文化范式呈现出很多难题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发展。在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中,消除文化自卑和文化自恋的有效路径为坚定文化自信,并在文化自信视角下优化高校生命伦理教育的实践路径,使其在面向生命伦理问题中更有自信、更有能力解决生命伦理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生命伦理教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雷  杨龙海 《内江科技》2009,30(6):152-152
网络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网民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成为他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同时又因其虚拟性、开放性和分散性带来海量信息如潮水般冲击着后者的网络行为和伦理意识。特别是作为网民最主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中国网络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因此,应当结合网络和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传统伦理教育进行改革,通过bbs等多种平台创造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进行了解读 ,认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由于“理性”而存在亲和关系。作者运用韦伯“理想类型”的社会学理论理解这一著作 ,并就“韦伯命题”、二元论思想及作品的现实性谈了有关看法。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系由企业伦理和商业伦理所构成,研究中国家族企业的社会价值体系现状主要研究中国家族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现状。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科技伦理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障。科技伦理治理内嵌伦理共治,是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协商过程。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中国对科技伦理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但仍然面临相关政策难以有效落地的问题。本文基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这五方面治理要素,分析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面临的困局,构建“一体一基三翼”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为促进中国科技伦理治理顶层设计更好地“落地”、推进科技创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东亚经济崛起后,探索儒家文化对中国和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渐成为遍及亚欧美的学术热潮。但是,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者们企图寻找的与经济发展有关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实质上是家族伦理,而非广义的儒家伦理;而且,儒家伦理的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就是“孝”与“忠”。由这方面入手,我们发现:同属于  相似文献   

19.
给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信用伦理学意涵,对信用伦理作不同的道德哲学传统历史叙事、穷尽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道德根源以及显明社会信用伦理现实建构的基本理路都是十分必要的。将“信用”概念释义与使用重新复归到伦理学视野中来,沿着传统的道德思维路向或伦理学方法,透视信用伦理的道德哲学基础,探究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诱因,找寻信用伦理历史叙事与现实建构的根本途径。在对信用理念作“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两种状态的道德形而上学解读的基础上,尝试着型构信用伦理意涵的“自在自为”的道德生态。  相似文献   

20.
赵思山 《科教文汇》2008,(33):253-253
中国画与西画在线的运用、理解等方面的差异,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线”作为绘画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造型手段,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的构成符号,而这种符号又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不同。中西方的绘画艺术都经历过以线造型,以线寄情的表现历史。由于中西方在社会背景、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等不同,在不同时期对“线”寄予了不同的表现和精神内涵。“线”已经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内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