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独立学院面临发展的关键机遇期,其法人的“半独立”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并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分析实践中独立学院法人不独立的原因,认为政府应该鼓励独立学院的股份化改造以明晰产权,从而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功能,还要尽快完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优化独立办学的法律环境。同时,中办高校应在法律与政策的范围内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帮助独立学院快速建立起稳定的管理秩序和教学秩序,让其实现彻底独立。  相似文献   

2.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存在不规范化、形骸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模糊性和自相矛盾性。虽然现行法律规定独立学院为法人,但在现有的法人分类中找不到独立学院法人归属类型,以至法人治理出现越位、错位、虚位等利益无序博弈状态。面对此种境况,消解法律法规自相矛盾的规定,并找寻独立学院法人的准确定位——营利性法人或非营利性法人,进而针对不同类型的法人构建不同的治理结构,才是破解独立荤院法人治理困境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公办普通高校和合作方多元投资主体共同举办、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独立学院,只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有效地保障举办各方的根本利益,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目前,由于法律的不完善和利益的无序博弈等原因,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着校董合一、主体缺位、监督缺乏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着手,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等学校依法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创办的一种新型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法人制度是指导、规范独立学院的各类行为的准则,是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独立学院建立法人制度,一方面是从法律的角度明确独立学院的地位,另一方面要求独立学院的一切活动在法治的视野下进行.我国涉及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甚少,有些关于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的行政规章甚至有悖于法律原则,现实中独立学院发生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教育部第26号令明确规定独立学院必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研究独立学院的法人制度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以法人制度基本理论为基础,类推参照公司法人理论,探讨高校独立学院设立、法人治理、解散及破产等问题,并提出完善独立学院法人制度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及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创新,其机制具有相对优势,可以成为高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落实法人治理,并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独立学院新一轮发展的制度支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独立学院是一种利益驱动下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其制度设计中“不独立”的缺陷必须尽早消除。法人财产权,是独立学院独立办学最基本的制度保障。独立学院新一轮的发展,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支撑。这种支撑既包括改善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包括独立学院自身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独立学院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独立学院发展既面临着历史性机遇,也存在诸多问题.现有规范性法律文件效力等级明显偏低,法律规范内容不健全,法人地位、法人属性不明确,法律地位不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成为独立学院发展中面临的法律困境.困境的解决需从政策法规方面着手,加快立法工作,建立专门的独立学院政策法规体系,对独立学院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法律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当前很多独立学院采用法人治理模式,但从实际效果上看,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妨碍了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在探讨和分析独立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的治理进行了改进与创新探索,包括改进和强化董事会、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独立学院的院长进行CEO化设计、改变全体教师的薪酬安排,激励全部人力资本,促进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完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很多独立学院采用法人治理模式,但从实际效果上看,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妨碍了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探讨了建立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和要求,设计了解决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方面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独立学院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主体,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登记机关应当给予法人登记,这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独立学院的申办主体、投资主体以及管理体制的分析,提出独立学院依据不同的产权构成,可以分别适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  相似文献   

11.
优化我国独立学院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独立学院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模式和办学机制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法人财产权制度有效界定了独立学院在混合所有情况下的产权,及基于产权所产生的各种权利,是民间资本介入的法律保障。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创新与规范的和谐统一。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在于还其民办、独立、优质的本色,在办学目标、投资回报、管理方式、治理结构、人才培养和筹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依托公办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应坚持“完全再法人”的法律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为独立法人所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特征财产特征、组织特征和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13.
独立学院依托公办高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应坚持“完全再法人”的法律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为独立法人所必须具备的三大基本特征:财产特征、组织特征和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独立学院法人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作为民办机制的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本文结合我国《民法通则》、《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关于规范我国独立学院管理的意见,对我国独立学院法人制度的确立及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立中、小学校法人地位问题,是一个向有争议的问题。我们通过法人地位的立法、法人享有的权利和法人成立的条件对公立中、小学校的法律地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在法律上公立中、小学校的地位模糊和不清晰;与高等学校法人享有的权利相比,其权利受到严格限制和约束;与法人成立条件相对照,其没有独立的经费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于是,我们得出我国公立中、小学校不具有法人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为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构,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这个制度有其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因此,要培育和完善独立董事市场,有I必要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薪酬制定作出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同时建立起独立董事的权力保护机制和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是《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是独立学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规范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独立学院的内、外部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构成了独立学院的法人治理结构.遵循共同治理的基本原则,依法加快章程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独立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独立学院建立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等教育的法律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教育促进法》将民办教育定位为公益性事业,毋庸置疑是正确的,但由此形成的法律困惑也是无法回避的。由于国家对法人的管理和政策不同,民办高校被定性为“非企业法人”,加剧了处于初始发展时期的民办高校的弱势。而法律虽然认可了民办高校的法人地位,但在其框架中并没有按照民商法的原理设置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所有权,民办高校对其法人财产实质上只是财产管理权,与之相对应,举办者出资所得不仅被定性为“奖励措施”,且以“合理”厘定,缺乏可操作性。由于法人财产权制度的不完善,民办学校难以据此建立起合理的法人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导致了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乏力,且内部管理无序,违法营利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业已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