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存在有多种主体的不同办学模式,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是一个业已存在的趋势.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之校企共同体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组织形式.“友嘉模式”实践了一种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形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友嘉模式”办学形态的实践,探索其内在运行机理、影响因数及其运行机制,以期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推动和引领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一)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总体思路。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有助于企业、学校双方的发展和利益,适合学校实际和当地经济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技能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是从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进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转变,构建以能力为主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大力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而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价值并不完全一致。为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分析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阐述了学校、学生及家长、企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目标价值趋同的必要性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经济实体"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联合构建由学校相关某一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专业的生产经营资源整合组成"产教融合"的紧密型经济实体。校企双方合作特色体现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生产、共同经营,实现校企责任共担、利益捆绑、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从校企"经济实体"合作办学优势分析和实践成效的验证,说明该模式是一种深度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但合作机制僵化落后和获益不明显等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影响校企深入、持久地合作。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机制,明确权责,制定符合校企利益契合点的分配模式和方式,校企共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增强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利益共同体协同发展模式有效地促使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院校布局与产业布局相适应,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达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成光琳 《河南教育》2013,(12):38-39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要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政府、学校、企业都要做出积极努力,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因具有“市场驱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势,成为校企合作内涵发展的一种新趋势,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校企合作的四种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三个典型问题,即企业与高校合作双方观念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校企合作所必需的完善的利益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提出了对策:整合校企合作观念,共建校企科研机构;完善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利益分享与风险投资机制;设立研究基金,加大经费的投入与筹措;加大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管理和支持的力度;规范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形成良性的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如何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创新本土化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本文分析了我国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提出我们应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保障企业利益,设计本土化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全文首先分析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建设途径: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企业需要为准则进行专业设置;选择合适的校企合作模式;注意协调和巩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推进校企合作有效途径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成功之路。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而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高职院校既不能坐等政府的政策支持,更不能只是呼吁或期望企业履行社会义务,而是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努力营造校企合作的双赢氛围。本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出发尝试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脱离企业的要求,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校企合作推动实训基地建设是必然之路。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开启了工学与教学模式改革,实施"订单"培养,通过冠名班的方式,使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走进校园,达到校企合作双方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管理主体视角下,以学生校外实习安全教育校企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职院校实习安全教育实施的主体关系,基于高职院校与实习单位的实习安全教育合作关系、管理关系、社会法律关系等不同层面,厘清安全教育实施主体角色、责任以及功能。基于高职学生实习安全教育校企合作协调机制理论,构建以实践需求为主导、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合作为依托的四位一体的高职学生实习安全教育合作协调机制,并提出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动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校企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有助于企业选拔、培养、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总之,校企合作能够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显示综合素质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受到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重视。用人单位对经历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毕业生非常满意,被企业留用的学生不需要适应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入一线项目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与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匮乏的矛盾,迫使高等工程教育进行改革。本文提出“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培养模式,应贯穿在整个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我院三年来的“产学”合作教育实践,归纳出企业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利益驱动机制;企业与学校之间利益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以人才质量为基础,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机制;“产学”合作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保障机制;构建以“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有机融合”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依托行业和企业的一种教育。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利用优势专业服务企业,依据行业需求承担企业项目,通过三级贯通校企合作搭建管理平台和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校企合作支撑平台等方面的尝试,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找到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政府统筹管理、制度化管理。在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背景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态度值得深思。职业教育对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撮合是否存在"包办婚姻",如何寻求互利共赢,该文作者从企业的视角去思考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平台下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既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让学生了解社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但与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相区别,"就业"不是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协作精神才是英语专业本科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核心,也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东轻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与山东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玻璃纤维实验室和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实践,该实验和技术平台综合了高校的人才、基础研究和大型分析测试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企业的管理和新产品开发优势,形成合力,并以此为平台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及研究生的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承担企业和高校的大型科研课题,其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有机会亲自操作这一平台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企业也增加了人才储备,校企实现了真正的产学研合作,达到了互惠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