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熹的《诗集传》集古文、今文、汉学、宋学之大成,在《诗经》研究史上是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通过考证《诗集传》的成书过程,揭示朱熹对《诗集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独到的创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对古老的文化经典《诗经》进行一次全面的领悟。  相似文献   

2.
《中国丛书综录》载吕氏音注四种:《唐鉴音注》、《毛诗集解释音》、《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周易音训》。《周易音训》并非出自吕氏之手,不能据以考察吕氏所定之音;《毛诗集解释音》、《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经》虽多循陆德明《经典释文》旧音,但吕氏对陆氏的音切多所权衡,取舍皆为己所用,当与《唐鉴音注》一样为吕氏审定之音。吕氏音注中反映出其时汉语通语音系和吴方音的一些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瑞辰与胡承珙是清代治《毛诗》学当中较著名的两位。二人因为研究《毛诗》而惺惺相惜,成了"有针芥之投"的好友。但是,当下学界,对于二人交往的一些详情还不甚明了。鉴于此,围绕着他们的订交、白鹿洞书院话旧、京师宦游以及作序诸问题,予以了一一考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志》所载"《毛诗》二十九卷"和"《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的重新解读,并结合清人的意见,认为所谓"故训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故训"恰恰是今所谓"毛传"的内容;而"传"恰恰是今所谓.毛序"的内容,并梳理了西汉《毛诗》的传本情况.在《史记》广泛流传之前,《毛诗序》已经存在并流传.结合经学史,论证《左传》、《古文尚书》在汉初巴经成书并流传;《古文尚书》并非只有孔安国一个系统.卫宏不可能作《毛诗序》.卫宏在东汉中前期古文经学兴盛时期,对流传已久的《毛诗序》有可能做了"润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将"毛诗故训传"中"传"的内容,定名为《毛诗序》.后世所谓卫宏"作《毛诗序》"的说法,盖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5.
人称“小毛公”的儒学大师毛苌,被西汉河间王刘德立为《毛氏诗》博士,所传《毛诗》取代齐鲁韩三家一直流传至今。为纪念毛苌修建的毛公书院,传承儒学,培育人才,从元代到近代几经兴废,为地方教育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戴震《毛诗补传》中文献整理的三种方法——注音、训诂、校勘进行梳理:首先,《毛诗补传》通过注音来表明经文押韵的方法,有直接表明与间接表明两种;它有时又能根据押韵规律来校勘经文。其次,《毛诗补传》训诂特点主要为:注重因声求义、反对缘词生训、点明行文规律。再次,《毛诗补传》校勘内容包括校衍、脱、误、异、错位等,使用校法多样,校法有单独使用与联合使用两种。  相似文献   

7.
一 《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道光十五年刻入《皇清经解》,《四部备要》收入《清十三经注疏》),马瑞辰(1782年—1853)撰。瑞辰字元伯,安徽桐城人氏,嘉庆进士,授庶吉士,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曾主江西白鹿、山东峄山、安徽庐阳三大书院讲席,笃学端严,义据通深。《毛诗传笺通释》为其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8.
遍检《毛传》与《毛序》,《传》释诗义与《序》释诗义基本相同者达83篇之多,明显相异者只有3篇,且在解释体例上、在内容的相互照顾、相互发明上,都表明《传》与《序》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研究唐前所载《毛诗》资料系统入手,认为郑玄所谓“大毛公(亨)为《故训传》”,既包括今《毛序》,也包括今《毛传》,《毛序》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是经累积而成的,最终由大毛公(亨)“编纂而成”,并体现出他自己的观点;小毛公(苌)则对《毛传》作了最后的加工、厘定工作,并在《毛诗》的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京都市藏唐抄本《毛诗正义秦风残卷》存《小戎》、《蒹葭》凡67行,是珍贵的《毛诗》资料。在对残卷逐字校读的基础上,从《诗经》文献学和中日文学交流史两方面,论述了其可贵的研究价值。日本藏中国典籍古抄本多存唐代文献古貌,有必要展开文献学与比较文学结合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博《诗论》发布和研究,推动了《毛诗序》研究。文章认为,《诗论》发现对深化《毛诗序》研究具有启发性。通过考察四个《毛诗》的关键性版本,再结合文献中相关记载,确实透露出了《毛诗序》作者、作期的信息:首先,《毛诗故训传》本为一体之作,《毛诗故训传》本来就包含有《序》和《传》两部分;其次,今所见最早单疏本《毛诗正义》,对考察了解汉代《毛诗》版本样式,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第三,《毛诗正义》发布后,推动了《毛诗》传播,必须重视李善所代表的唐初普遍认可的关于《毛诗序》《毛传》作者的意见。另外,文章还澄清《毛诗序》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选》李善注所引《毛诗》极具考证价值。不过由于传世宋刊本《文选》多经后人窜易,往往难以采信,故本文以敦煌藏经洞出土唐写本李注《文选》为依据,对其中10条《毛诗》引文(含毛传、郑笺)与今本《毛诗》的异同加以详细考辨。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毛诗》在汉代初年“不列于学”的原因虽早有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如果仅将其简单归结为今古文之争的话,不仅显得过于笼统,而且也忽略了观念背后的更为复杂的内在动因。因为汉代四家《诗》学的发展变迁情况是极其复杂的,《毛诗》在汉初没有被列于学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其中除了传授和传播《毛诗》的大小毛公身处封国而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较为疏远一个外在原因外,汉初《诗经》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毛诗》本身的解诗理论与统治者现实政治需要的差距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毛诗》的政治命运和学术命运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毛诗正义》研究有如下主要特点:前期的《毛诗正义》研究是角度多成果少,属于试探性质;后期展现出了新的面貌,相比于前期,探索面有更多的拓展,同时也出现重视《毛诗正义》从《诗经》学到诗学的转变过程中的意义,在文学理论、文艺批评的角度集中深入总结《毛诗正义》的《诗经》学成就的趋势,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体表现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6期发表了我校陶用舒教授的论文《陶澍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书院建设的贡献》。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陶澍的教育活动和对书院建设的贡献。第二部分则分析了陶澍的教育思想。一、认为书院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强调建设书院,可以培养大批人才;可以化民成  相似文献   

16.
唐代经与传有别,传的地位低于经,疏经释传的义疏类著作地位更低,《毛诗正义》即为其一。唐代明经科考涉及《毛诗正义》的题目很少,且多在首卷中。《左传正义》和《文选》李注等解《诗》存在与《毛诗正义》相异之处。《文选》李注、《史记索隐正义》等均有征引《毛诗正义》原文者,但通过版本比勘和义理分析,可以确定这些引文都是后世羼入,非唐人直接引用。唐钞本《毛诗正义》存在文字错讹、缺漏、倒置以及整段缺文现象,均非善本。总之,唐代《诗》学占据主导地位的只是经文及《毛传》《郑笺》,《毛诗正义》受重视程度较低,其经典地位还没有确立。  相似文献   

17.
朱熹劝善惩恶《诗经》说在日本的际遇王晓平一引入和歌论中的劝惩说日本平安时代的学者是在《诗大序》与孔颖达《毛诗正义》的导引F研读《诗经》的。营原道真《仲春释奠,听讲毛诗,同赋发言为诗。“举手斟王泽,形言见国风”云云,是在宫廷祭奠孔子宣讲毛诗之后,朝臣们...  相似文献   

18.
嵩阳书院是北宋全国著名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河南省有史以来第一所高等学府。本文根据耿介编辑的《嵩阳书院志》一书,择要论述清初嵩阳书院的办学情况。它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办学宗旨;它的教育经验对今天我们改革高等教育,仍有不少值得批判继承之处,如对教师人选要求严格,在院主讲的大师如耿介、窦克勤、李来章、冉觐祖、张沐等,无论学问、道德、事功均为当时名师宿儒;有比较完备的教学制度和教学原则;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和集体讨论,质疑问难,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提倡学生相互批评,定期举行“生活会”;强调品德修养等。  相似文献   

19.
郑玄认为"笙诗"亡于战国及秦之世,实际是为了解释《毛诗序》"有其义而亡其辞"所作的一种推测。"笙诗"本非《诗经》所有,前人从"有声无辞"、编什、篇题重复、"笙诗"《序》等方面都作了论述。而从汉代四家《诗》来源看,四家《诗》皆得自"讽诵",三家《诗》却无"笙诗"。《诗经》在秦焚书前传播广泛,却没有征引六"笙诗"之辞的资料。"笙诗"加入《诗经》应在刘歆《七略》成书之后,即哀帝建平元年之后。元始五年,王莽征通知《毛诗》等典籍的异能之士,以民间学术校正学官学术,加入"笙诗"的《毛诗》进入官学系统,为人们接受。《毛诗》学者入"笙诗"于《诗经》,除受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启发外,也与人们把经书看作"应时而作"、可以损益的观念有关。从《汉书.儒林传》"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一语来看,入"笙诗"于《诗经》的学者很可能就是徐敖。故《毛诗序》最后完成应该在建平元年至元始五年期间。  相似文献   

20.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2000年这龙腾虎跃的千禧之年,元史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0年1月,社会科学献出版社出版了徐梓的《元代书院研究》,作在书中对元代书院作了详细的论述;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志玖的《马可波罗在中国》,该书带着“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他的书是真的吗”这两个疑问,以中国史籍为印证,从各个方面论证其确实到过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吴海航的《元代法化》,该书主要追溯了元代法化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