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明代台阁文学受传统雅正诗学思想影响深远,在台阁体作家诗歌理论中可清晰地发现创作者本身诗学理论所具有的雅正观。另外,台阁体诗歌总集在编纂过程中突出表现了"关风雅"与"知其政"的选录思想,也正因为创作者和编纂者的双重影响,造成后期雅正诗学发展出现一股逆流。  相似文献   

2.
何跞 《兰台世界》2016,(9):112-114
元代江西庐陵一地的文人较多,诗文皆盛,具有较大的文学史和地域文学研究的意义。它是元代诗文的一个地域标本,承宋而来,是当时南方文坛的重要代表。学术界对元代庐陵文学的研究很少,尚待补缺。研究元代庐陵文学,应该注意避免封闭式的地域研究,避免以作家或体裁来分章例体的旧式研究,而将其置于元代文学大背景下,着眼于文学整体的风格、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东汉初期宫廷文学之观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建武十二年刘秀灭公孙述,削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到和帝永元初约六十年间,为东汉一朝承平时期。当时活跃在文坛上的主要人物,是以班固、崔驷、傅毅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本文拟结合其活动环境,对这一文人群体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考察,希望藉此揭示这一时段的文学风貌,并界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宫廷文学与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就文人活动环境及大部分作品的创作背景而言,东汉初期文学主要是宫廷文学。这一判断基于如下事实:首先,文人的主要作品多在宫中所作,或为献呈皇帝而作并因此成名。如班固于永平中除兰台令史,迁…  相似文献   

5.
南北朝私纂文学类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为文人作文提供文料,文人又编纂类书以适应新的作文需要,于是类书与文学自觉地结合在一起。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潮,同样也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文人多私纂类书以备诗文之需。戴安道、颜延之《纂要》,何望之《谏林》,沈约《袖中记》,朱澹远《语对》、《语丽》等就是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私纂文学类书。  相似文献   

6.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文学追求的最高境界。王船山说的欲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是一口把中国文人的文学理想境界说到了位。 由于中国文人对“意境”的孜孜探求过深,弄得有些玄,所以意境好像成了文人专有的、寄情写怀的书房精致品。而以社会为大工厂的新闻界,好像其产品都是蒸腾着汗水与热度的文字快餐,与意境是难以搭界的。 关于新闻要不要写出意境的问题,其实不必争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在“文苑漫步”节目中推出“江西作家之窗”专栏,这为我省文坛办了一件好事,对于展现“文学赣军”的风采,促进江西文学走向新的繁荣,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文学广播”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传播方式,是一本空中文学期刊,也是一本无形的文学期刊,它与一般的文学报刊不同的是,它是借助声音、借助电波来传递文学信息,研讨文学问题,评价作家作品的。“文学广播”覆盖面广,为广大听众,特别是文学爱好者及时欣赏优秀文学作品,了解文坛动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文学广播”深受听众们的欢迎是必然的。江西…  相似文献   

9.
何跞 《兰台世界》2016,(24):127-129
元代庐陵文学是透析元代南方及南北文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是研究元代庐陵文学的意义所在。该地域文学有其自身的整体特征,这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作为外围的文化环境的大气混一风气,二是思想内围的理学因素。这两方面既是影响因素,也是元代庐陵文学的整体特征,表征为文人及文学作品中的个性、性情、心悟等等,庐陵文人赵文、刘将孙、刘岳申、刘诜及其颇具个性色彩的文学即为代表。  相似文献   

10.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小说,是十分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不同于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古代诗词遗产、散文遗产。后者大都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起码也是文人化了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或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的文学化石。中国古代小说则主要属于另外一脉,它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是中国古代与封建士大夫心态相异的下层位文化心态的文学化石。这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学与文化史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李悔吾先生的新著《中国小说史漫稿》,其份量之轻重,有识者便不难掂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