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美语文教材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国语文教材与美国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一、两者相同的地方1.都较重视“义理”教育。“义理”教育,即“道”的教育。“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材一个鲜明的特色。不过,近年来,我国语文教材已由“义理”本位逐渐过渡到“语言”本位,但渗透“义理”的选文在语文教材中仍占较大的比例。美国语文教材同样重视“义理”教育。例如,六年级文学教材第二单元主题为“英雄”,教材的选文有,生活中的英雄:小说《勇敢点,戴纳》、《儿童英雄:救人者、幸存者和有才能者的真实故事》、诗歌《抢救》…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当今商职院校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教育对象,综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性,提出建设“凸显生命”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构想。并探讨在教材建设中“凸显生命”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文化的载体,是教学的凭借。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百花丛中,由江苏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研发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苏教版语文教材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与探索母语教育规律,确立“着眼发展,着力基础,便教利学”的理念,采取“开门编书”的策略,创新体例架构,走出了一条以“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为特色的母语教材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育要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全面的语文教材”的研究.它是语文教育理论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语文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材设置单一,或以“文章作品”为语文教材,或以“文学作品”为语文教材,而严重忽视“话语作品”为语文教材.作为“全面的语文教材”至少应包括美学视野下的话语作品的语言教材、文章作品的文章教材、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等三大类别.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的母语课程往往通过渗透于教材之中的“国民主体性教育”来培养学生对本国、本土文化的认同意识,以塑造学生的精神与人格。《美国语文》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其教材编写的方式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语文教师也应树立“国民主体性教育”的意识,让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6.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制于特定时代的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学生心里发展水平,并随着时代的更替而变化,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决定着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同时,特定时代的小学语文教材也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教育目的。从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中略见一斑: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四大支柱”。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是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这一特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10,(2):50-53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深受“高耗低效”的困扰,是“沉湎于往昔不思进取”,还是“知不足然后能改”,这完全取决于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追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刘晓军老师尝试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实践,他是课程工作者——深钻教材、组织教材、加工教材甚至开发创造教材,一切皆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他的语文课堂始终激荡着一种幽默的写意和睿智的互动——独辟蹊径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汪潮 《江苏教育》2008,(18):10-12
把握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能增强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当前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走向:从“语言能力”走向“语文素养”、从“单一教材”走向“课程资源”,从“繁琐哲学”走向“简明扼要”,从“平移教育”走向“智慧教育”。  相似文献   

10.
潘涌 《教书育人》2000,(21):16-17
文学教育的缺席长期以来成为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遗憾。它使语文教育内涵贫瘠、审美品位下降;人文精神流失,以致近年来人们不断感叹现行的语文教育是“文学的悲哀”和“学生的桎梏”。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充分吸纳了语文教育界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矫此弊,重还语文教育以鲜明的文学性特色,从而成为教育转型、世纪转换之际文学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第一,关于文学教育的基本目的。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很明确地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因为文学鉴赏的基本对象是充满高雅情趣、诗化语言和拔俗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问题,是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之一。在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许多领域特别是文学界严厉批评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失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失落”。虽然2001年、2003年颁布的课标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多种版本的课标教材都增加了文学教育的分量,但从最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状况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最后一两年对语文教学现状的“空前的批评”,其矛头所指是现行语文教材。一本《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等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其多数篇章的批评都关涉现行语文教材。一是抨击现行语文教材过于意识形态化,过于强调作品的思想性;二是斥责现行语文教材“变化是空前地慢”,“成了‘废品收购站’”。在相当……  相似文献   

13.
如何较好地使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试验本),我认为,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编教材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一、确立语文教育的大教育观。这里的语文大教育观有别于“大语文教育观”,它是指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即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从生存教育看,学好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因而,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对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实际要求,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 ,同时它又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中的这种思想教育性教学是教师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既能提高能力 ,又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 ,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5.
高职语文教育应该摈弃“泛人文化”倾向的影响,不仅具备教育的宽度,还应该重视学科的深度.文章对当前高职生学习准备、高职语文教材编写情况和高职语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语文教育学科深度的教学原则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间情感的相互交流、语言的相互启迪,是师生共同开发和利用语文资源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选好教材切入点,构建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抓好作文“源头”,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巧设作业练习题等几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培养正直、健康、阳光的合格小学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几乎包容了一切美的表现。无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科学的美以及语言的美,在语文教材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审美源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摄入语文各种信息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下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一、钻研教材,发掘“美”要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深切的美感体验,由“知学”进入“乐学”的“欲罢不能”之境,还需教师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语文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亦即开发个体自身潜能、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笔者对高职语文创新教育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教材的学活与创新多年来,语文教学强调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的角色意识正发生着深刻的转变,面对教科书,它的庄严神圣已不再依旧,而必须思考的却是:如何将“活”的教材呈现给学生,营造促进每一个学生创新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有限的教材中进行无限的学习活动。1.延伸拓展教材内容、活化语文教学的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  相似文献   

19.
按语文教育全面目标精选修改的一篇篇文章为每课正文(在这里即称为“课文”),加上每课、每单元教学要求与练习题组成的语文教学材料,构成了语文教材,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所以,对语文教材内涵属性的认识基本也适用于作为语文教材主体的课文。  相似文献   

20.
送别金秋,冬意初至。11月13—1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召开。江苏省泰州中学原副校长洪宗礼先生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普教界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并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课堂教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