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之后,关于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新变化的讨论比较热烈。围绕新课标意义下数学教学的方向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对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以下简称“孙”)教授进行了访谈。一、在细节中看到教学的方向邢:孙教授,在上一期访谈中,我们讨论了新课标新在哪里,分析了“教学为什么要变”的原因。接下来我们要从理念探讨转向实践落实方面了。  相似文献   

2.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新课标》)与之前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相比,有诸多变化,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也是最大的变化,便是正式将义务教育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写进课程标准之中。在《2022版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三个部分中,“核心素养”一词共出现了21次之多,可谓《2022版新课标》的标志性修订。据了解,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这么多年中,一线教师对其的熟悉度并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3.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是近期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上一期访谈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教授指出,2022年版课标提倡的教学方式可以概括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真正地引发学生思考?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是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围绕这些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再次对孙晓天教授(以下简称“孙”)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其理念要想落实到课堂就不能仅停留在文本上,而是要走进教师群体的心里。对此,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对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以下简称“孙”)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颁布后,相关讨论日益细化,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也日益明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逐步转向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方式该如何转变。围绕一线教师的关注点,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再次对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孙晓天(以下简称“孙”)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6.
<正>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通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新课标”)同时颁布,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面对艺术新课标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中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7.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22,(23):16-20
<正>2022年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首年,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的整体推进、有效实施年。语文教学研究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涌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富有创意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2022年4月,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全国各地对“双新”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展开了积极实践。民族地区应立足语文义务教育新课标,充分体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凝聚力,着眼核心素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发挥民族地区特色课程资源优势的同时,借鉴现有的优质的学习任务开发程序,用好统编教材,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栾长伟 《辽宁教育》2022,(21):17-2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相对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有了较大变化,新增了四分位数、百分位数、组内离差平方和等新知识的同时,也对简单随机抽样等知识的能力要求层次进一步提高,这种变化对教师是一种挑战。笔者对新课标与“2011年版课标”中“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对新增加的内容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4月,《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随着新课标的发布,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科技教学内容确立了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并包含了过程与控制模块的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学思践悟”的过程中,一线教师不约而同聚焦于“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以下简称“三会”)。  相似文献   

12.
杨勇  梁磊 《辽宁教育》2023,(3):64-66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应深入学习新课标,理解相关要求,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在学习任务群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引领,深入思考,理性实施,让整本书阅读教学深入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一线教师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在上一次访谈中,孙晓天教授介绍了很多“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方式。其中,情境创设具有“贯穿各种教学方式的以点带面”作用,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那么,这些教学方式除了都具有从情境创设出发的共性,它们之间是否还存在其他关联?围绕这一问题,我刊执行主编邢佳立(以下简称“邢”)对孙晓天教授(以下简称“孙”)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必须与时俱进。202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深化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内容的改革,并宣布义务教育阶段自秋季新学期开始实行新课标。  相似文献   

15.
<正>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动幅度很大。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内容,将其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课堂操作策略,优化语文教学生态,丰富学生的课程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成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里程碑事件。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切实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在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想要构建“教—学—评”一致性课堂,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落实,教师必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正>关于“认识负数”这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较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版课标的相关描述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而在新课标中,明确把“认识负数”移到了第四学段(初中),但在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综合与实践”板块中增加了与负数相关的“主题活动1: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该内容的教学要求是:在真实情境中,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我们可以从以下16个关键词的表述中,强烈地感受到新课标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引领及价值追求的导向。关键词1:“课程育人”通读新课标,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育人功能。新课标多次反复强调“课程育人”,这就说明“课程育人”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牢固确立语文课程育人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促使教师从理念到行为进行全新转型。笔者通过认真研读新课标,并结合国家统编历史教材落地使用的实践经验,就如何推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归纳出“一二三四”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魏彩平 《地理教育》2024,(S1):140-144+152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优化课程结构”“活化课程内容”“推进教学改革”等课程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随着“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与落实,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达成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