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目前三年制师专专业教育过窄,学生基础训练不够,个性发展不足,全面素质发展受限等问题,宜宾师专对三年制师专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加强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试行“1+1+1”教改方案,实践它可以彻底打破三年制师专以学科 教学为中心组织教学的传统模式,重视基础理论,增大基础课比重、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设置综合课程,既保证了以师范专业为主,又保证了学生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职“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关键.文章拟从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从合理确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和实施"以人文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特征"的"1+1+1"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 2 1世纪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为目标 ,为使我省三年制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整体优化改革 ,使之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我们“三年制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研究”课题组 ,立足于我省实际 ,在几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经过充分认真论证 ,广泛深入的调研 ,制定出了《三年制师专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学方案》(以下简称教学方案 )。一、制定《教学方案》的依据和原则1.基本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全面贯彻和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按照教育规律和有关法规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高职创业教育应实施“2+1”教育模式,即面对全体大一、大二学生,采用普及型创业教育,通过渗透、结合的方式,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素养为教学目标;专门设立创业学院,吸收大三年级中有创业意向且有创业条件的学生,采用以培养自主创业者为教学目标的专业型创业教育模式.“2+1”创业培养模式既能保证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创业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培养一批自主创业者.  相似文献   

5.
“3+1”校企实训合作模式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实行教育主体的企业化、开放式教育,实现校企联合培养,可以更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主性参与企业科技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我校三年的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阵地,构建开放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培养模式是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它改变了原本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主导、以课堂教学及陈旧技能训练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培养模式.我校在"2+1"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坚持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步发展的原则,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顸岗实习管理机制,产生较好的效果,但"2+1"模式也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家示范院校建设,我们紧密依托市政行业企业,全面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创新了校企合作教育2+1框架下的"工学融合、项目主导、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且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同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1+X证书制度"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并且将高职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导向了全新的发展轨迹.改革之后,高职相关专业的教学重点转移到了学生知识吸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进而实现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全方位提升.从"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必要性着手,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切入点对其课程体系重构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是工科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对该课程的内容广度和深度要求都有所不同.文章以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从改革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在知识、能力和素养三维空间中,建构具有"1+X"性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探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系统化教学设计,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中学体育教师在此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素养刻不容缓.由此从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有利于“体育、艺术2+1项目”积极开展的角度,探索“体育、艺术2+1项目”背景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要具备专业的素质,提升学科教学能力和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的工作要求,职业院校"1+X"证书培养制度应运而生,数控实训课程作为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实践课程,本文的重点是基于"1+X"证书制度对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对数控实训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提出构建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设想,实现教学评价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是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以人才分类培养及"3+1"教学模式为核心,建立了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与改革,在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2+1+1"合作办学模式的新思路,分析了该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并与"3+1"的合作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的比对,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专业工学结合“1+2”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三年制医学高职教育"2+1"模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造成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除临床基本功欠缺外,还缺乏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以及疾病预防、康复、卫生保健、宣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现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医学教育的需要.工学结合"1+2"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在探索工学结合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适合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涉外旅游专业是职业培养目标强、学生素质定位高的社会急需性专业。旅游英语是该专业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并适应涉外用人单位需求的主要课程。在经验总结及实际教学体验中,探索出该课程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材运用、教学考核六个方面的"1+1"教学模式。期望通过该模式的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学生能够对旅游行业英语熟练掌握及流利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和整体素质提升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尽快帮助中职转岗教师掌握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笔者研究采用"集中+返岗+集中"的培训方式,设置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理论及专业实践技能、理实一体教学、课程建设及课程开发、课程信息化教学、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等模块,对中职转岗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进行多维度培训,全面提升受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使受训教师更快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为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部分学生素质跟不上教育行业发展、实践基地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急需发展以书证融通为基础的专业化、证书化教育机制。在“1+X”证书制度下,分析了落实书证融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落实课程设置、完善一体化培养体系、构建互通认定模式的解决措施,以确保高职学前专业学生符合当前幼儿教育专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青岛科技大学"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体育综合改革实践探索,阐述了体育综合育人是高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以体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1"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法。此培养模式促进了高等职业院校全面发展,也基本实现了其教育价值目标。基于此,试以"2+1"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思想现状为基点,厘清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保证大学教育事业健康稳定且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进行顶层设计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在分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专业实训条件四方面进行"1+X"证书制度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