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村学校家长陪读现象是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农村学校家长陪读保证了农村学生的生活起居和交通安全,但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相关问题。农村学校陪读家长因为陪读而导致经济压力增大,文化适应冲突加大,不能有效融入城市生活,造成陪读家长心理压力剧增。只有减缓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陪读的作用,促进陪读家长面向城镇的再社会化,真正实现家长陪读的目的。本文探讨了农村学校陪读家长的心理压力,分析了相应的调适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迁型陪读是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学生离开原居住地,进入乡镇或城市,在乡镇或城市中小学附近租房居住来长期照顾学生的一种现象。调查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从随迁型陪读对陪读家庭、被陪读学生和学校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家长理性对待陪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上移,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到位,县城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日趋丰厚,在广大农村,大多数家长持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态,不惜代价,千方百计择校将子女送到教育资源优厚的县城学校就读,在孩子离家求学,担心其不能自理生活的情况下,这些家长也一同离乡背井当起了“陪读生”。从家长陪读的层次上看,有高有低,有高中,有初中,有小学,甚至部分幼儿家长也赶浪潮当起了幼儿“陪读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日渐风行的陪读折射出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陪读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和学生对陪读所持态度不同,陪读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陪读后多数学生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学生成绩无明显变化,甚至下降,陪读学生多数自认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同,陪读双方娱乐方式单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家长等方面对陪读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日渐风行的陪读折射出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课题组对张掖市甘州区农村中小学生家长随迁型陪读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陪读人群所占比例较大,家长和学生对陪读所持态度不同,陪读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陪读后多数学生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有少数学生成绩无明显变化,甚至下降,陪读学生多数自认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得不到家长的认同,陪读双方娱乐方式单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家长等方面对陪读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意识也日益提高。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如今的家长们,越来越多地加入到浩荡的陪读大军中来,小到幼儿园、小学,大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无不留有陪读家长辛苦的身影。孩子小无生活自理能力,就读的学校离家远,需家长陪读,再进行作业辅导,本无可厚非。可有些中学生还要家长陪读,那么家长到底要陪到何时呢?下面针对农村中学生家长陪读的利与弊谈谈笔者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老师,您是否把学生当作“人”看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如俊 《班主任》2004,(1):17-17,16
最近江苏省教育电视台报导:南京市某小学一名学生因成绩不太好,校方要求父母与子女跟班陪读,结果这位学生因心理压力太大而自杀,致使学校与家长悔恨不已.  相似文献   

8.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古时就有书童陪读的事。历史上"孟母三迁",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陪读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对整个陪读过程我们应该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9.
陪读老爹     
很多家长都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他们的子女当“陪读”。我没有“陪读”,没那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教育方法日前在西安电子一中诞生了,新在哪里?喏,就是学生犯了错误家长陪读。一位陪读家长闫女士称,一星期前因为儿子在学校打架,班主任老师为了防止孩子再惹出事端,要求家长到学校全程陪读。这样,闫女士放下工作。每天跟孩子7点以前到学校,晚上近7点回到家里,陪满了整整一个星期(2005年11月16日《钱江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11.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国英 《家长》2012,(4):6-8
在中国的一些家庭中,家长们正在过着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叫陪读。 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有近四成的家庭存在家长陪读现象。一项针对7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学生回家做作业需要家长陪伴,四成的学生做作业需要家长监督和检查,只有近一成的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29):7-8
在小学生的学习成长中,父母和教师一直都陪伴左右。为了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很多家长选择放弃原本的工作,进行陪读。在会宁县,陪读家长人数众多。大多数家长认为陪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食宿环境,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学习,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本文将围绕会宁县农村小学家长陪读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为小学家长陪读以及促进学生可以健康成长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湖北教育》2007,(1):28-28
据报道,成都市实验中学在全国校园中首推家长陪读房,并引发了一些争议。父母亲为何陪读?显然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以前,父母陪读的现象多是集中于初等、中等艺术学校——比如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的求学群落中间。艺术类教育有其独特性,一般而言,其竞争的强度再大,不足以对教育的公平性构成挑战。尤其是这类学校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15.
"陪读"现象由采已久,尤其在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农村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以至省城去上学,自己也随行当起了"专职陪读家长",此举对学生的成长、教育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透析,究其根源,城乡教育差距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文章从六个方面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特殊儿童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显得很不深入。以笔的第一手研究材料为基础,参照西方学关于“参与模式”、“家长需求”、“家长角色”和“家长的心理压力”的理论论述,对“家长参与”这一世界性的重要议题可以进行切合实际的探讨和思考,并由此提出了促进家长参与的几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教荟萃     
家长陪读不可取为了提高孩子做作业的效率,家长只好全程陪伴孩子做作业。其实,采取陪读这种方式并不可取,会造成以下几种不良后果。1.依赖性增强。不少家长全程陪读,而且逐题检查、讲解,力求孩子弄懂弄通;性急的家长还会直接告诉答案,甚至代替孩子做作业。这样孩子逐渐养成了依赖思想,遇到难题时,不愿  相似文献   

18.
李君 《家长》2012,(4):6
在中国的一些家庭中,家长们正在过着一种生活,这种生活叫陪读。据中国社科院教育研究所的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有近四成的家庭存在家长陪读现象。一项针对7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学生回家做作业需要家长陪伴,四成的学生做作业需要家长监督和检查,只有近一成的学生回家后能独立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9.
时下随着寄宿制中学的逐渐增多,陪读家长越来越多了。家长陪读事出有因,父母一代亲眼目睹了近年来学历、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将子女视为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家长愿意以“牺牲”的形式成就孩子的学业,这是中年家长们普遍存在的“补偿心理”,陪读即是他们的一种反应。如今升学竞争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20.
家长陪读ABC     
家长陪读,只要条件允许,方法得当,对孩子的学习进步是有好处的,现提出以下几点陪读意见,供家长们参考。一、要耐心,不要急躁。有的家长在陪读过程中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训斥孩子,有的甚至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些做法,不但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而且还会使孩子厌烦学习。孩子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