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考察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路呈现出“重文化、轻交往”的趋势,人际讲叙、家庭叙事、社区传播等集体记忆产生与流通的中观层次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本文以数字联结传播环境下的新记忆生态作为分析框架,结合情绪的社会分享理论和“假肢记忆”概念,主张考察社会技术、记忆主体和行动者参与记忆重建的多元实践,以个体记忆为基点,通过家庭记忆、社区记忆的人际和群体传播,缝合个体记忆到集体记忆之间的理论缝隙,为勾连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集体记忆研究提供可能的理论资源和未来议程。  相似文献   

2.
朱小慧 《档案》2023,(6):70-75
创伤记忆是弥漫在受创者个人心理及民族文化层面的灰暗记忆,其消极因子兼可横向扩散和纵向传递,影响面巨大,因而必须对其予以治疗。本文从档案部门充当记忆资源守护者、历史正义捍卫者、集体记忆建构者及创伤史实传播者的创伤记忆治疗角色定位出发,以其在参与创伤记忆治疗实践中的已有成效及痛难点为治疗基础和着力点,探讨档案部门治疗创伤记忆的优化路径,包括拓展记忆场所、承担记忆伦理责任、创建合作平台与推进记忆融媒展演。  相似文献   

3.
民族记忆与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汉中 《湖北档案》2004,(10):14-15
记忆在民族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希腊的学认为“记忆是智慧之母”;现代科学进一步指出“记忆是生存进化之本”。“记忆是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不论是对个体还是对民族,记忆就是历史,记忆就是生命。是否具有健全的记忆,是衡量个人和群体精神状况和精神素质的一个标尺。”世界上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在保存传承人类公共记忆方面担负重要责任。图书馆可积极开展口述记忆资源建设,提取整合更多的个体记忆,使图书馆的公共记忆得到扩充、丰富,促进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以京族口述历史资料数据库为例,为图书馆开展口述记忆资源建设提供从选题、受访者遴选到人物采访、后期制作的详细策略。  相似文献   

6.
令狐乔丽 《大观周刊》2012,(25):161-162
记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告诉我们,记忆不准确或容易遗忘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因此气馁发愁,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失败,并结合自身实际排除干扰记忆的因素,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指导我们的学习,并且付诸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可以科学学习.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9.
丁丽琼  邓绍根 《新闻大学》2023,(2):1-15+117
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紧密相连。1899年,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名字一同进入近代中国人视野,其简要生平及个别著作得到初步介绍。十月革命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恩格斯的专门介绍陆续出现;20世纪20年代末,随着对马恩关系认知的深入,恩格斯的独特贡献和个人价值得到凸显;1935年,纪念恩格斯的文章开始出现,关于恩斯格的记忆更加饱满丰富,强化了其精神价值与象征意义,“马恩列斯”这一“谱系”逐步成为“恩格斯”记忆的主导框架。近代中国的“恩格斯”记忆变迁经历了初识、拓展、再认以及纪念等四个阶段,完成了其记忆的入场、觉醒、发酵与升华过程,体现了存储记忆向功能记忆的转化,呈现出记录中的重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文领域研究范式的巨大转变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升级,数字技术为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增强的人文研究注入了新的技术活力,为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记忆建构等领域带来新的工具价值。从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视角解读“威尼斯时光机”的实践逻辑,剖析该项目蕴含的档案记忆形式再生产、内容再生产、意义再生产内涵,阐明“威尼斯时光机”对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启示,对进一步推进档案记忆工程、深化社会记忆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罗城市记忆的人——访南通民俗摄影家姚剑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12.
数智时代,红色文化的价值开发有赖于数字人文理念支撑。以瑞安市国旗教育馆红色记忆文献资源开发为例,从数字人文视域分析该地域性红色记忆文献资源在资源整合、用户体验、记忆构建三方面的建设现状,指明其在资源检索、多主体交互、资源跨地域传播层面尚面临发展桎梏。将个例拓展至全局,提出促进标准数据体系构建、多元主体融合共建、红色记忆知识挖掘的红色记忆文献资源开发优化路径,为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红色记忆、弘扬时代新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探讨在保护城市文脉和留存集体记忆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城市记忆",包括如何拓展建设主体、构建协作平台、使"城市记忆"建设与研究可持续,为我国"城市记忆"建设提供更多新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对国外代表性"城市记忆"项目的网络调查、文献调查以及对国内主要"城市记忆"项目的实地调查和电话调查,发现我国"城市记忆"建设目前面临资源采集人力不足、多方协作平台缺失,建设和研究不可持续等问题,从而提出了拓展建设主体的诉求。[结果/结论] 将建设主体从图档博拓展到大学,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群体这一人力资源优势进行更广泛持久的资源采集,依托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可以搭建有利于资源整合的多方协作平台,依托大学持续的教学科研活动可以保障记忆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的声音档案是指与人类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声音记录的集合。这些见证过去和现在的声音档案是各级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学术研究的_手资料,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时代记忆、国家记忆、民族记忆乃至世界记忆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创伤记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分支,其构建与转化对实现社会与创伤的和解具有关键作用。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重要因素,数字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档案得以更高效地参与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国外档案馆、博物馆等记忆机构在创伤记忆的构建与转化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由于创伤类型、档案来源、传导机制等不同,创伤记忆的转化在实践过程中分化出国家主导下的公共公益路径、组织主导下的个体公益路径、新媒体迅速发展下的公开化路径三条路径。国外构建与转化创伤记忆的案例与路径探索为档案部门进一步探究社会构建创伤记忆的未来趋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立足社会记忆视角,从记忆缘起与固化、记忆再生产、记忆重构三个维度,对《滇南本草》编纂背景、编纂发展及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数字人文的《滇南本草》再编纂措施,认为应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与分析技术,对《滇南本草》收录的单验方及所举验案所涉及病证进行分析,诠释地方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用药遣方的经验和规律,基于文本可视化等技术创新编纂方式,强化编纂成果功能,实现《滇南本草》这一历史文本的叙事转向,拓展叙事空间,重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普遍认为,媒介技术的革新大幅扩展了个体的记忆边界。在“记忆成为常态、遗忘成为例外”的背景下,立法需要引入“被遗忘权”(删除权)来矫正这种失衡。不过,主流理论往往忽视了媒介技术变革所引发的“记忆失控”现象。数字时代的记忆存在“媒介依赖”的特点,以各式平台为代表的数字媒介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控制用户信息的能力,进而导致个体对相关记录的掌控力度不断降低。面临平台方主导的删帖、终止服务等情形时,用户也时常无法决定何种信息可以被保留,其数字记忆显得非常脆弱。除了删除之外,用户与之对应的、被记忆的诉求也应受到重视。有必要在法律层面确立用户的“被记忆权”,这与“被遗忘权”所倡导的信息自决是一体两面的。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9,(18):34-34
《中国生活记忆》 陈煜/编著 定价:45.00元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8月 打开尘封记忆,共享平凡人生。《中国生活记忆》,是图文展示共和国60年百姓生活变迁的史料性作品。书中从平常百姓的生活入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搜索引擎的日常化,“谷歌效应”日益凸显,人们自身记忆能力被削弱。而文章标记对阅读理解和记忆存在明显促进作用。本文使用文章作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个2×2的实验来考察在“谷歌效应”下,文章标记如何影响人们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文章标记可以明显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记忆效果,这一发现拓展了文章标记效应的研究场景,为数字化阅读提供了实际的记忆保持策略。尽管文章标记未完全抵消“谷歌效应”,但为减轻搜索引擎依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宏观标记与微观标记的可能差异。在方法上,也可以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神经科学技术,考察文章标记是如何影响大脑的记忆编码与提取过程的,解析其抵消“谷歌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记忆的视角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叙事化开发进行思考,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抗战记忆。首先,梳理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与社会记忆构建的关系,阐述社会记忆视角下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价值;其次,从叙事形式、主体、内容、结构、语言五个元素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叙事化开发的案例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以构建社会记忆为实践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开发过程、丰富开发成果吸引用户兴趣的叙事化开发路径,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