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电子文件归档问题之所以至今还未解决,是由于电子文件归档问题始终被置于一个并不适合的位置上讨论着。本文试图构建一棵“档案载体的派生树”,以一种多维的视角来打开“档案载体”可能联系的、更为广大的视域。如此,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被安置入一个适合的探讨位置,其各个衍射线所包含的陈述也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考古视域下来考量档案,其目的是将"档案"置于其本身的语境中,"回到档案本身"。计算机技术的冲击将"档案"逼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境地,"双套制"是其中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在这样一个时代拐点来将档案放回其本体位置来考察,作者的意图是对档案进行重新审视,力求将其从繁复的附着物种抽离出来。作者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方法,以福柯对档案的定义为起点,形成以知识考古的方式接近档案的策略,并建立起档案的"派生树",区分出"作为研究对象的档案"和"具有现实功能的档案"两种档案种类,最终回到"双套制"问题上,以说明两者应处于的"体"和"用"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远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数量,依托手机平台的微博服务继续延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区县档案馆及高校档案馆陆续开通了官方微博。微博这种新型的应用形式日益渗透到档案工作中,"档案"及"档案工作"在微博的影响下,其内容、形式等方面都随之发生变化。一、一种如火如荼的新媒介形式1.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近年来新兴的社交网络形式,这个平台基于用户关系分  相似文献   
4.
上海大学档案馆于1994年5月,由原上海工业大学、原上海科技大学、原上海大学、原上海科技专科学校的档案部门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3月钱伟长校长为上海大学档案馆题写馆名。1998年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1999年5月9日由国家档案局批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科技事业单位,2006年经中组部批准,被  相似文献   
5.
"录音带档案"保留着珍贵的声音资料,对还原历史真相、追溯文化记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成熟,作为声音档案的一种保存载体,录音带已濒临淘汰的边缘,但其中存储着的声音可以并且必须通过数字手段进行抢救,以数字音频形式加以修复和保存。文章从录音带档案模转数的必要性入手,着力论述了音频处理软件Adobe Audition在声音档案从录音带转移到数字载体上的作用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异化被理解为事物的本质向其对立面演化,并反过来被其对立面吞噬和压制.将这样纯粹的理论概念运用于档案管理这样的实用范畴,其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摆脱规范的框限,真正回到档案的本质.作者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书写工具、案卷质量、“双套制”问题等为例,层层推进,对规范中的档案本质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逐渐呈现出取代纸质文件的趋势.在这种发展态势下,将"双套制"归档的工作重心从纸质文件转移到电子文件,不仅顺应了数字时代信息发展的趋势,也为将来实现单套制作了思想观念上的铺垫和缓冲,更是对电子文件作为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iP ad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的大面积覆盖,APP取代WAP网站成为手机主流移动应用,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这类基于移动终端的APP在档案管理领域也有相当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档案鉴定就是要构建一个具备机器学习能力的档案鉴定专家系统,但该人工智能系统与人脑的差异、"黑盒子"及不确定性令人们暂时无法放心地将档案鉴定工作交给它.由是,改变档案鉴定的理念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进路,即依靠人工智能实现的鉴定不再掌握档案的生杀大权,只令其在系统中进行虚拟的价值鉴定,而不在物理意义上进行销毁鉴定.对于档案鉴定专家系统所依赖的全局数据库应尽数保留,对鉴定无用的档案也应一并存入全局数据库进行保存.对于档案中保存的史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观点,一时代的人工智能亦有一时代之"偏见",只要尽可能多的全局数据被保存,人类的视域也就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下来,这可能是目前人的历史不被机器言说所取代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