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7 毫秒
1.
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与德国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浩劫。两国对待二战历史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推卸责任,一个真诚反省。形成这种强烈反差的原因,主要是由战后日德不同的政治体制、国民意识、文化背景、外交政策以及受害国的不同态度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德日两国政要对战争的认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及灭绝人性的屠杀三方面对比了两国对二战认罪态度的不同,并从战后对军国主义及纳粹势力的铲除,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民族文化传统及对战争罪责的清算诸方面比较了两国对战争认识态度不同的复杂原因,以揭示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严重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二战的战争的挑起国和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在认识历史问题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政府和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他们真诚的道歉和持久的对战争的悔过。而相比起来,日本从天皇到政要竭力否认战争的事实,甚至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深深伤害了亚洲受其侵略过的国家的人民的感情。两国何以出现实全不同的认罪态度,原因有受战胜国的影响,战败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本国的国民性以及政府态度政策方面。  相似文献   

4.
德日两国历史课程标准对“二战”的起因、经过、结果和战争责任四个方面的叙述均迥然有别,表明两国对“二战”反省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其国家认同建构的策略有关。德国推行以宪政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国家认同,宪政爱国主义要求与专制独裁制度决裂、维护民主宪政价值观,这在德国教育文件和历史课程标准中均得以体现。日本推行混合式的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形成张力,国家认同建构进退失据,导致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对“二战”的相关叙述闪烁其词。  相似文献   

5.
德国和日本对侵略战争态度迥异的原因比较徐德荣,向冬梅德国和日本都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但是,战后50年来两国政府对二战的态度却迥然不同。德国直面历史,不回避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过,不推卸战争责任。日本则犹抱琵琶半遮面,一直未正视侵略战争的历史,至多...  相似文献   

6.
欧洲联合是二战结束后最为引人注目的大事之一。而作为欧洲强国之一的英国,从欧洲联合一起步,就有着与欧洲其它国家不同的态度和做法——拒绝参加,做一个游离于欧洲联合之外的旁观者。从二战后英国的世界地位、战略构想以及欧洲联合起步的历史、现实原因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英国为何拒绝加入“舒曼计划”。  相似文献   

7.
日本和德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在如何对待二战中的侵略罪行问题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深刻反省,取信于世;一个竭力掩盖,欺骗世人。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现实和认识造成的必然结果。由此形成了德日两国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德国对二战中希特勒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基本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德国政府和人民敢于直面历史 ,勇于承担战争责任 ;与德国形成鲜明对照 ,战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却缺乏真诚的反省和道歉。同是二战中战败被惩治的国家 ,战后对战争罪行反省却如此不同 ,追根求源 ,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两国战败的结局和被清算的程度不同。德国战败后是无条件投降 ,战争元凶希特勒自杀身亡 ,其他战犯受到严惩。根据战时苏美英有关协议 ,其领土被盟国分区占领 ,其权力被彻底剥夺 ,在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原则指导下…  相似文献   

9.
德国和日本在二战中同为侵略国、战败国,但战后两国在对待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上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对照。一、战胜国对德日的占领方式不同决定了对两国法西斯清算的彻底性不同  相似文献   

10.
德日反省战争罪行态度迥然不同的原因祝中侠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中,作为二战战犯国的德日两国,在举世瞩目之下,面对五十年前那段严酷的历史事实,各自作了反省。但不同的是,两国反省态度截然有别,德国对二战真正表示悔...  相似文献   

11.
For many years the possible introduction of the German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me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discusse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to other countri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ly discussed in the work of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nd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 even though the empirical basis is quite narrow.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vocational and training behaviours of German corporations in their subsidiaries in Japan, China and India. Even though all three nations are important countries for the German corporations the cultur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systems are very different. Based upon the theory of the EPRG model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and in terms of the EPRG model by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a polycentric approach is used exclusively in India an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 in China. In Japan, in addition to the prevalent polycentric approach, there is also a strong influence of geocentric training styles. The similarities can be partly explained by the stronger focus on theoretic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a more academic attitude in society as a whole, which means that purely vocational training plays a marginal role with low esteem. In this context,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e German sty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两国教育现代化的起步之前,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已经有了较大的差距.从教育的视角来看,魏源所著的近代地理巨作<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经历了迥异的传播过程,而这一现象揭示出彼时两国在精英教育和社会认识上的明显差异.正是中日两国在教育发展状况上早已存在的落差,决定了之后其教育现代化的不同起点与进程.  相似文献   

13.
归国留美学生与留日学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由于留学国度不同,他们政治见解上也有较大差异:留美留日学生都提倡民主,反对专制,但在中国振兴道路的选择上,留美学生重视实业救国,留日学生重视社会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留美学生信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留日学生信仰社会主义;在对留学国的态度上,留美学生多对美采取亲和态度,留日学生则有强烈的反日情绪。这种差异,与清政府的留学政策,留学国对学生的政策以及留学生留学际遇差异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旧金山对日和约》签订后,吉田茂考虑最多的并非是履行战争赔偿责任和对受害国及其民众实施赔偿,而是如何顺应冷战爆发后美国对日政策大调整、大转变,开发新市场、新的原料供应地,以使日本经济从战争废墟中重建。吉田茂内阁对东南亚赔偿问题由消极转变为积极的原因,取决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美国冷战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作为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崛起的强国 ,德国对于日本影响极大 ,中国亦明显受到德国的影响。本文从中日两国接受德国大学影响的特定角度切入 ,试图探讨在接受外国文化影响的过程中 ,中国和日本的决策层和知识阶层是如何面对并进行抉择的 ,他们所作出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到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历程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跨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在全球迅速发展。比较日本与韩国跨国高等教育的政策与形势对于发展我国的跨国高等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将从学生流动性的视角,研究分析日韩跨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以期服务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部分小说被特定时代加以刻意误读,从而使她获得了“抗日爱国女作家”的称谓。然而,其抗日题材小说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它用超逸主流话语的另类叙事展示了普通人在动乱时代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面貌,并颠覆了“战争拯救人类生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当历史进入21世纪头十年的中期,中美日都在加强国家奖助学金的资助力度和功能,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大学生资助制度本身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但是中美日强化国家奖助学金资助的方式有所不同,美日的国家奖助学金完全面向经济贫困大学生,而我国的国家奖助学金则是尽可能面向所有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1917年2月前一直坚决反对中国参战;1917年2月起转而积极支持中国参战;1917年5月起态度有所反复,一度对中国参战持消极态度;1917年7月以后则再次积极支持中国参战。日本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的政治形势在不断变化,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态度对日本更为有利。日本对中国参战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推动了参战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参战的进程。中国参战对日本在华势力和权益的扩张也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为日本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日本对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的侵占。  相似文献   

20.
鸠山由纪夫为首的日本新政府内外政策的核心已初露端倪。稳定并振兴国内低迷的经济状况、重组日本经济结构、恢复民众对政府和未来的信心是新政府对内的重要任务。外交方面,如何处理好与中美这两个对日本至关重要的大国间的关系是对新政府外交能力的考验。日美间就日本在印度洋对美供油问题上的若即若离显示了日本既想改变传统的美日同盟关系中"大带小,小服大"的不平等局面,又难以真正脱离美国实现自身目的的尴尬局面;对华关系方面,鸠山政府大力推广的"低碳革命"理念不仅是出于自身经济结构重组的需要,更有借此争取在中日关系上更有利地位的政治动机。而在与中国保持更为紧密经贸关系的同时,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历史、领土等一系列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鸠山政府同样需要做好功课。无论鸠山政府对美和对华政策有何新意,都体现了一直以来日本追求其"普通国家"地位和政治大国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