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孙伟  刘晶 《科技与管理》2007,9(1):66-68
以黑龙江省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为依据,分析黑龙江省上市公司被大股东占用资金的状况、形式,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上市公司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的现象比较严重,多数资金占用属于有交易背景的资金占用,是在大股东及其控股子公司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中形成的。分析了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影响,并提出被占用资金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已被确定为推动和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随着混改的推进,国企股权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2013—2017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混改国企的股权制衡度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对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混改国企中第二大股东是非国有股东,前两大股东性质不一致,则制衡有效。鉴于我国目前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水平较低的现实,应适当提高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他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并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和增加非国有资本和不同背景的战略投资者的比例,促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龚珏 《科技广场》2013,(1):239-244
上市公司代理问题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以及上市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这其中,股利政策又往往成为大股东用来追求自身利益,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一种手段.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以佛山照明股份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为个案进行分析,深入发掘上市公司大股东制定股利政策的动因,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有力的证据,有助于投资者理性地看待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和公司治理角度透析"掏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国国情主要从证券市场定位、股权分置和国有股“一股独大”、国有企业的代理人问题、监督机制等和公司治理的理念、上市目的、内部治理结构等公司治理层面分析了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的盈利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朝龙  史本山 《软科学》2004,18(5):33-36
目前上市公司再融资募集资金整体盈利能力不强;不同时间间隔多次融资的上市公司再融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时间间隔越长,募集资金的盈利能力越强;配股时大股东参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募集资金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历来是制约我国上市公司良性发展的一大顽症。为了能有效解决此问题,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最近推出“以股抵债”的试点方案,此举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就“以股抵债”方案的利弊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顺利有效地实施此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已经愈发重要。目前学者主要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大股东的治理动机出发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股权性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但研究内容相对广泛与笼统,未能将研究主题细分与深入。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现象比较普遍,有必要专门探讨大股东控制下的企业其技术创新如何。沿用之前的研究脉络,整理和归纳出大股东控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控制权的度量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度量方法或者以大股东为准,没有考虑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或者利用投票概率模型考察控制权数据,但模型在求解控制权时又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改进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年控制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说明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控制权特征有显著差异:国有公司的控制度和所有权比例显著高于民营公司;而两权分离度低于民营公司;国有公司大部分都是直接控制,民营公司多采用间接控制;民营公司中的相对控制比例比国有公司的要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控制权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在实际控制人不同的公司里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有利于R&D投入,而且一定的股权制衡很有必要,一股独大不利于R&D投入;非机构企业法人大股东与R&D投入显著正相关;我国机构投资者已经不符合短视投资者假定;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个人大股东与R&D投入之间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曾江洪  丁宁 《预测》2007,26(1):38-43
成长性是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影响因素颇多。本文从股权结构这个因素着手,以A股市场111家中小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了大股东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选用净资产增长率作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衡量指标,通过分组研究,分析了当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权性质不同、控股类型不同时其成长性有何不同;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不同股权性质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贾文敏 《今日科苑》2007,(22):102-102
新会计准则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在旧准则规定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可通过向上市公司出售无形资产套利,有些大股东或关联公司又通过赠予或廉价出售无形资产的  相似文献   

12.
张恩众 《软科学》2007,21(4):66-69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2004年的实证分析,发现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用分段模型表示更接近实际;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需要"股东监督"这一公共品,大股东更有动力对公司实施监督,但大股东持股也会产生隧道效应。刺激大股东持股的激励效应,抑制其隧道效应是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国有上市公司为激励经理人采用了股票期权计划,文章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并从宏观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提出笔者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骏 《内江科技》2005,(6):24-25
该文结合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治理问题,从上市公司的产权关系、“代理理论”和“大股东道德危险问题”三个方 面着手,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理论根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释和阐述,并进而提出上市公司内部权力监督 的法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期股市低迷,配股再融资风险日益凸现,其原因在于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裂且大股东股份非流通。这造成了大股东利用配股方式来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从上市公司大股东成本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分析上市公司配股中大股东利用放弃配股、高溢价配股以及公司未来收益下降等方式.全面详尽地揭示了大股东剥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贾钢  李婉丽 《软科学》2008,22(4):38-42
基于股权结构内生性视角,对形成多个大股东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之影响因素及此类股权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地区注册的上市公司内部更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公司股东总数越少的公司越容易形成多个大股东;另一方面,多个大股东共存的股权结构提升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从而有利于保护公司外部中小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中的大股东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股东治理问题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就当前大股东治理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大股东现象的研究、其产生的机制研究、当前治理机制安排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国有上市公司为激励经理人采用了股票期权计划,文章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角度对国有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并从宏观视角对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提出笔者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大股东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大股东热衷于通过协同性关联交易、实业类资产注入和资本化定向增发等途径来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大股东行为的变化对提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股票收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场革命性的创新,夯实了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实施,三年多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随着新《证券法》、《公司法》的颁布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清欠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股票市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本文对股改后上市公司实施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其原因,最后从我国当前法律环境、资本市场等角度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