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评议历代学者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并以这些字为例,指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疏漏,以期对今后《墨经》解读及大型字书编纂提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墨经》中的疑难字,是解读《墨经》的一大障碍,虽经前贤多方求解.但仍有不少遗留问题拟对《墨经》中疑难字的训释作一梳理、总结,评议历代学音对这些字训释的得失,并以这些字=寿例,指出《汉语大字典》的编暴疏漏,以期对今后的《墨经》解读及大型字书编纂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20,(2):46-5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释义时存在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的现象,影响到我们正确理解字义和阅读古籍。本文搜集整理了《汉语大字典》中部分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的字,对一些容易产生误解或晦涩难懂的释义进行再度训释,查证辨析一些字的正异关系,纠正个别字的错误释义,并在分析原因之余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现就其中的几例释义加以说明和补苴,希望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并使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我国文字史、辞书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汉语大字典》充分利用了《说文》训释本义的资料.本文试图分析《汉语大字典》引用《说文解字》解析字之本义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汉语工具书。但是《汉语大字典》因为涉及内容广泛,所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从义项商补、训释欠当、引证商订三个方面对《汉语大字典》里部的释义情况做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编排训释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指正,同时对二书超越前人之处亦给予了褒扬。  相似文献   

7.
郑东珍 《文教资料》2007,(27):34-36
本文根据《醒世姻缘传》中的语料,指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在"给"的动词义"叫;让;使",介词义"为"、"替"或"跟"、"向"、"朝"、"对",表示加强语气的助词等意义上,引例偏晚;《现代汉语词典》有的"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意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漏释;"给"与现在请假的"请"相近的意义,和表示处置、作用相当于"把",这两个意义《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均漏释。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在有些字头下设立解形内容,收列古文字,并酌情进行解形说明,这便于正确反映该字字形结构的源流演变。但是《大字典》对有些字只收列古文字,缺乏必要的解形说明。这就未能使《大字典》在解形中对《说文》的字形误释得以补正。主要表现在:(1)未能订正《说文》的据篆讹说;(2)未能订正《说文》的阴阳五行之说。本文以“王、乏、正、心、甘”为例对《大字典》的这一疏漏进行补正。  相似文献   

9.
《墨经》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研究墨家思想的重要依据,但因其版本的错讹、文字的简省、内容的深奥,后人难以读懂和使用。经过前辈学者的不断研究,《墨经》才勉强成为可以读通的著作,但在训诂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墨经》中选取四条,参照诸家训释,评价其得失,并提出《墨经》训释应当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编中型以上汉语字典辞书,在训释古代汉语字(词)义的时候,对词义的通假作专鼯考察是必要的。这既可以澄清、整理以往的混乱状况,也能使读者通过通假,明白某字(词)具有某个特定含义之由来。湖北、四川两省学者合编的《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丈典》)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在对字(词)义通假的考察方面,更是超前的。但在查阅之际,也发现尚存有不少漏注之处,现胪列数例以明其欠缺。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一书有很多疑难词语,本文仅选取其中的四个,考释其词义源流、结构演变和词性变化,辨析其在词义训释和词语使用方面存在的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补正他人训释和运用这些《庄子》词语之缺失。  相似文献   

12.
正《汉语同形字研究》由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军博士独撰,商务印书馆2018年6月出版。此书是在其博士论文《汉语大字典同形字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此书是第一部系统探讨汉语同形字的理论性和考据性著作。它第一次系统地整理了《汉语大字典》存在的同形字1300个左右,以此为材料,对同形字的界  相似文献   

13.
依据钱大昕"连篆成文"原则分析《说文解字.示部》"斋"字释文,指出《汉语大字典》对其断句失误之处,并为之重新断句。《汉语大字典》和苏宝荣《〈说文解字〉今注》断句为"斋,戒洁也"。笔者认为应该依据钱氏"连篆成文"的原则断为"斋戒,洁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及辞书学知识,依据汉字形体演变规律和书写习惯,结合文献用字,采取"形、音、义三者互相求"的方法,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人部收录的14个疑难字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5.
《墨经·大取》的注释是解读《墨经》全篇的一把"密钥"。对《墨经·大取》的注解、全译等,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问题并未全部得以解决。其中句读、字词的增删、语句的错乱及研究者或大胆臆测或因循旧说等等问题,尚不同程度存在。因此,墨学研究的步伐不应该因此畏难不前,而要"不恶危难",让《墨经·大取》的训释实至名归,符合本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具体实例的方式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供《汉语大字典》修订和汉语语文辞书编纂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贵州契约文书疑难词语颇多.训释这些疑难词,有益于训诂学、词汇学的研究与词典的编纂,同时也有利于贵州契约文书在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文献学、民俗学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拣盖”“借日”“转日”“加日”“存日”“骗害”“代书人”“授笔”“请代笔”“度用”“远永”“远远”十二例贵州契约文书中的词语在《汉语大词典》 《近代汉语词典》 《近代汉语大词典》 《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中未见收录,因而训释这些词语,对于《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说文》训释语由许慎概括字(词)在各种具体文献中的不同用法并加以提炼而成,是字(词)存储状态的意义,即词典义。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独立的、稳定的、全面的意义系统。通过对《说文》训释语的整理,可以构建一个东汉时期常用词系统,这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释诂》《释言》《释训》的特殊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训释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训释;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训释;以今字释古字;训释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宋子然著《古汉语词义丛考》,已于2000年8月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书共计18万字,由5个部分组成,即《上古汉语词义札记》、《魏晋南北朝词义初探》、《医经典籍词义笺识》、《四川方言词义证古》及《附论》。前4个部分对前人未加训释或释义不确切的部分字词进行了逐条考证训释;《附论》部分则研究了上古汉语的三种构词形式及其意义,包括《从〈诗经〉重言论上古重迭式的形式和分析方法》、《从〈楚辞〉三字状语看形容词ABB式的构成和演变》、《从汉人训诂看上古并列复合词和构成及其特点》。该书著者多年从事汉语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