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将数学基本思想列为"四基"之一。波利亚曾说过: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解题首先必须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而数学思想的作用就在于帮助构建解题思路。《课标》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相应地,新教材中也不再单独设立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章节,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分数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这说明教材并不是取消“应用题”,而是更加强调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在教学中,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注重方法指导,优化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解题大国、古国和强国,重视解题教学、擅长变式练习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项传统优势,并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多少年来,解题研究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师重点思考的两大问题(怎样教学?怎样解题?)之一,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古典名著《九章算术》以九卷、246道题目及其解答术构成篇章,可谓解题研究的开山之作.在权威的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和相关国际比较测试(如IAEP)中,  相似文献   

3.
花红军 《成才之路》2010,(36):40-41
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1887—1985)是20世纪杰出的数学家、伟大的数学教育家、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方法论大师。波利亚十分重视解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了回答"一个好的解法是如何想出来的"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问题是以某种符号表征的,数学符号在解题过程中具有三个方面的"启思"作用:联想有关数学知识、寻找可能的解题方法、优化解答过程表征.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充分发挥数学符号的"启思"功能,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符号的相关特征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1背景1.1问题的提起文[1]正式提出、分析、讨论了“中国的数学问题解决”,指出中国解题教学的特点是:(1)注重研究数学解题思维过程.(2)强调数学方法论研究.(3)提倡数学解题策略研究.(4)应用题、数学建模教学研究.(5)开放题、情景题的教学研究,及其在考试中的大规模运用.顾持流研究员就中国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形象地指出:学习数学要吃“三个馒头”.前两个馒头是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则,最后一个馒头是“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西方教育认为第三个馒头重要,只吃第三个馒头,那些没有吃前两个馒头的大多数学生就吃不饱了,于…  相似文献   

6.
整体思想是初中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具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将整体思想巧妙应用到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可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效率。文章对整体思想加以概述,同时从解数与式运算问题、方程(组)问题、不等式(组)问题、函数问题、几何图形问题五个层面出发,研究整体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技巧,并给出几点看法,以期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解题教学是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提高解题教学的认知价值,教师应该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这三个问题.解题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了发展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水平.数学解题要教寻找解题思路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要教反思总结和提升,教解题中的数学认知活动.数学解题的合理教法是:(1)选择和开发适当的样例和练习;(2)设计适当的数学认知和元认知活动;(3)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他所著的《勾股圆方图》中,利用图1(人们称它为"赵爽弦图")所示的拼图,简捷巧妙地证明了勾股定理."赵爽弦图"是证明勾股定理最著名的证法之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数学文明和数学文化,因此被选为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除图1外,图2表示另一种弦图.  相似文献   

9.
高三数学复习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1)要切实重视"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在高三的教学复习中应充分地挖掘出定理,公式中隐含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同时注意对解题技能和方法的培养,以提高解题的速度(。2)落实课本。即要紧扣大纲,抓住教材,切实以教材中的习题为素材,通过推敲延伸或适当变型,启发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3)渗透解题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要认识到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的过程,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思考多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4)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分析往年的考试真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定义是揭示数学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用数学定义解题,就是抓住数学概念的内涵.运用清楚确切的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演算、变形,直接得出所要的结论,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定义解题,常可获得简捷合理的解题途径,本文剖析几例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一类最值问题.以期强调数学定义在解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常见的数字连接词有"又(有)、单(丹)、零"。"又(有)"主要用于上古汉语中;"单(丹)"最早见于唐代,存在但并未用于专业的数学著作中;"零"最早见于南宋时期的专业数学著作中,在明清时期进入口语,并开始替换"〇",出现在专业的数学著作中,经历了由行业用语到口语,再到书面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所有与“无穷”相关的人类科学中的数学内容,尽管形式不同但根基相同.当我们沿着与“科学认知”、“数学哲学”、“无穷”相关的系列研究思路,探究与“无穷”相关的数量理论的基础,以四种明显的“无穷”缺陷实例揭示现有经典数量体系基础中所存在的“科学性缺失”缺陷.结果表明:(1)悬而未决的“三大无穷悖论家族”作为一个综合症状群从三个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揭示了现有经典数量体系基础中所存在的“科学性缺失”缺陷,这种缺陷决定了我们人类一直无法从“本体—形式”的角度认真对“无穷小、无穷大、变量……”这类与“无穷”相关的数量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定性、定量研究与认知;自古以来,那种“绕过基础理论中的缺陷、仅针对表面问题”的工作思路是错误的.这些是导致与“无穷数”相关的许多数学内容中错误与逻辑矛盾的真正根源.(2)应当在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摆脱现有经典无穷观基础中所存在的错误工作思路与内容的不良影响,开展“无污染”数学基础研究,扩充数系,弥补与“无穷”相关的各领域(如数学分析、集合论、极限论……)基础理论中的缺陷,开拓全新的“理论无穷—应用无穷”及“无穷数分析”研究,为人类科学中的“数量理论”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剩余定理是世界上以中国命名的第一定理。因为有了"有物不知其数"这样一个好的问题,才有了好的定理,好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育创新的载体。能启发人们化神奇为简易的悟性,一个好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引发兴趣,而且可以使人树立和培养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中国逻辑史研究时,学者大多从形式思维的角度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进行研究,这是必要的,但亦不能忽视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先秦诸子对"类"概念同异的辩证分析,为"推类"的进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具体推理过程中,对"推类"前提的辩证考察更是彰显了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逻辑思想的影响。因此,考察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推理思想,而且能全方位地展示古代先人的思维表达艺术。  相似文献   

16.
康托尔创立集合论,推进了数学家对于“无穷”的认识,但是却引出了被称为集合论悖论的第三次数学危机,这次危机导致了人们对于数学基础的深入研究。逻辑主义学派不仅致力解决集合论悖论.还决心将数学的基础建立在逻辑之上。该学派的工作虽然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基础的研究和数理逻辑的发展,但是,将数学建立在逻辑上的目的却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经济数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财经各专业重要基础课。经济数学注重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加深了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理解。在《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教学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学往往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以《经济数学基础》中有关银行利息复利计算为教学内容;以购买理财产品为教学情境,介绍一堂生动的理财案例教学课,并对经济数学案例教学进行有益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8.
教师基于自己的学科知识、经验等,借助于“课例学习+行动跟进+经验打磨+实践反思”等“行动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有效教学,不断重组、提升学科教学知识。通过强化教学设计(实践),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实践中传递、积累数学教学知识,在反思体验基础上改进课堂教学,发展数学教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9.
博白地佬话是一种粤语次方言。突出的语音特点有: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基本送气;精组读舌尖前音,知庄章组读舌叶音,两者对立;没有撮口呼;蟹开三四等读洪音[-ai];止摄开口三等的今读韵母不同,帮端系是一种读法,知见系又是一种读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经传释词》一书的考证,认为此书以声音训诂为主要方法以诠释古代汉语虚词系统,全书以声纽系统“七音”划分为十卷,对于一百六十个虚字加以分字编次.通过对“如”、“因”、“以”、“舆”、“终众”、“羌”等条目的考证,认为此书运用声同义近的原则以考察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有许多条目破除了千年训诂的疑惑,具有创造意义.因此,《经传释词》以声音训诂训解虚词,是抓住了解释复杂纷纭的古代汉语虚词系统的正确方法,是一部具有创造性的虚词著作.此书也存在不少瑕疵,如过分信从声训,误以实词解作虚词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