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邯郸记》借吕洞宾点化卢生的故事,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剧本语言简练,结构紧凑,排场安排合理。明清时期在舞台上演出频繁,其演出具有特定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刘莉 《天中学刊》2014,(3):24-27
宣华夫人是隋炀帝故事系统中的重要人物。她本是文帝妃嫔,后入炀帝后宫。唐代,宣华夫人故事基本成形。在以《隋书》为代表的史传中,杨广因调戏庶母之事败露而弑父与杨广登基后罴母两大情节单元已基本确立;宋元时期,与炀帝后宫故事繁荣的现象形成对比的是,宣华夫人故事比较受冷落,相对沉寂;明清时期是宣华故事的繁荣期,不仅作品数量可观,情节也有一定的变迁,宣华夫人的形象也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在植树节到来之际,笔者特收集了几则古今名人植树的故事,以飨读者。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  相似文献   

4.
钟卫 《广西教育》2013,(5):73-73
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的知识点,能让语文教学更有效、更精彩。一、巧借历史故事小学生对故事是非常感兴趣的,故事以生动、有趣、神秘的特点吸引着孩子,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在小学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诗歌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隋末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隋炀帝腐败凶残的政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开创了唐代经济繁荣、国力鼎盛的文化发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11,(3):46-46
这个春天很high,因为这个春天有很多书可以读。打开书包里的藏品,“阳光姐姐”的超好笑超好玩超超超好看的校园日志故事《非常班级》系列里,周悄悄和“猪猪”在忙着写日志;奇异的悬疑探案故事《大宇神秘惊奇》,和超炫的校园侦探漫画书《大宇神秘事件簿》系列里,大宇、刘畅、李伦、赵勇在忙着破案;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们,美国充满了神秘,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更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借访美之际,我在悄悄地搜寻着美国基础教育的谜底。  相似文献   

8.
当二语文化社团或语言社团,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或语言时,就可能以彼此的方式进行借用,因此外来语或借字的现象就发生了。外来语的词源研究不只有语源学意义,而且还具有社会学意义。同时借用字的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或语言团体之间的一些文化和接触的神秘历史。  相似文献   

9.
红线女故事在后世流传广泛,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其中的道教文化意蕴值得深入分析。通过考察道教神仙信仰文化在各个时期红线女故事中的流变,可见随着时代的变迁,道教文化因素在红线女故事中有丰富多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试论故事诗在汉魏六朝发展中的衰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中心完整叙述的故事情节和具有原型本事的特点是故事诗的主要特征。这种诗体在《诗经》中渐成其形后,又于秦汉两代借乐府达到了成熟以来的第一个高峰。但紧接的汉魏六朝时期,故事诗中的可掂之作,似乎除了蔡琰的文人故事诗《悲愤诗》和北朝民间故事诗《木兰诗》之外,便枯寂无声了。  相似文献   

11.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以“借箭”为主线,详细地讲述了诸葛亮借,助大雾从曹操处“借”回十万枝箭的经过,充分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故事结构严谨精妙,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相似文献   

12.
隋堤怀古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赏读】隋堤刻印着隋朝短暂的历史,记录着隋炀帝的故事。隋炀帝是历史上臭名昭彰的暴君,他用大量的兵力去修挖运河,只为便于自乙乘龙舟游历,从而激起民愤,导致隋朝只维持了短短数十年的统治便灭亡了。诗人开篇便将斥责之情表露无遗。首句中的一个"穷"、一个"复"都反映出隋炀帝的  相似文献   

13.
一所有着优良传统的学校,必有校友们为之传诵不已的故事,反之亦然,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故事的学校,也不会是一所真正有文化的学校。借60周年华诞之机,十一学校将大部分精力用在挖  相似文献   

14.
《伏藏》讲述了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作者以悬疑、推理的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并选用虚实结合的神奇故事、神秘的传奇人物来展现一段富有冒险的拯救信仰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藏地叙事方式。作品充分表现了杨志军的叙事策略以及他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5.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进谏。本文文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尤其是对话部分,言简意赅,很有特色,非常适合朗读。  相似文献   

16.
正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些诗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信息。我想通过几首具有典型意义的唐诗来给大家分析一下诗歌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汴河怀古》看隋炀帝千秋功过皮日休的《汴河怀古》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涵化(Acculturation)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结果,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接触后互相采借、影响所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由地域性趋向整体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时期。这时期胡、汉文化及其汇聚后的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不断撞击、融合,呈显出了双向涵化的壮丽、复杂的风貌。正是在这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游击神兵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大佐龟田和情报处处长杜斌领着一伙日本鬼子,窜入一个名叫蟠(pán)龙镇的村庄。为了保护八路军联络员林东和他手中关系民族命运的神秘图纸,  相似文献   

19.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少年借“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进谏。本文文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尤其是对话部分,言简意赅,很有特色,非常适合朗读。  相似文献   

20.
姜秋菊 《文教资料》2010,(18):27-29
唐代笔记小说记载了文人自号为钓鳌客的故事,此类故事后来有进一步的发展。有关鳌的神话传说自古有之,它给历代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钓鳌客"这一自号的出现及钓鳌客故事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古代文人借其表现开阔豪迈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此外,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