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从环境传播的角度,借鉴西方框架理论的观点,对我国主流媒体的代表——新华社,有关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首先,文章从中观的议题层次对相关报道进行框架分析,提炼出新华社"德班会议"报道的六大框架;然后,文章又从微观的文本层次对这六大框架进行进一步的话语包分析,概括新华社"德班会议"报道的具体特征。研究发现,我国主流媒体对环境问题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参与了外交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外部环境、报道方式、制作理念、新闻框架和传播定位五个方面,对半岛电视台阿拉伯语新闻频道的成功策略进行分析,并从立足本土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国际接轨、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两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电视新闻频道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仝鹏 《出版广角》2016,(17):85-87
近些年,新闻传播“标签化”现象明显,造成很多传播偏向,尤其在网络热点事件中“标签化”传播成为显要特征。这种带有明显价值判断的贴标签行为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负面标签更是给新闻报道的媒介载体、报道人物、报道事件和受众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媒体只有去“标签化思维”,才能真正解决客观性原则与新闻“标签化”传播之间的悖论,回归新闻客观报道。  相似文献   

4.
从美伊战争看阿拉伯语媒体对话语权的争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伊战争的爆发,同时带来了男外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闻战争。在对这场战争的报道中,一批阿拉伯语媒体脱颖而出,通过自己的强势传播话语,打破了原有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媒体垄断格局,给全世界带来了来自阿拉伯世界自己的声音,开始了他们对世界新闻秩序话语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交媒体日渐成为当前信息传播活动的新宠,传统广播媒介的新闻生产也越来越多地与社交媒体进行共做,并且在实践中涌现了大量成功案例。与此同时,越来越社交媒体化的传播环境也导致了广播新闻生产中出现了新的问题,而这些新问题急需引起广播新闻从业者的重视和思考。本文围绕传统广播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借助传播学、营销学、心理学等理论,总结了当前广播新闻生产中呈现出的三个问题——一是文本上偏向视觉符号,二是内容上偏向社交媒体场域,三是硬件上偏向技术想象。文章同时提出了规避这些问题的建议,为未来广播新闻的发展提供具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色新闻"曾经是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采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按照"黄色新闻"诞生、高潮、衰落的进程,逐步分析其体现的彼时报刊媒介的经济偏向、政治偏向和文化偏向。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传播媒介,简单来说,就是传播新闻的个人或者机构.但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新闻传媒不再单单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为了产生市场卖点和关注度,新闻传播中有时会造成对被报道人的名誉侵权;新闻传媒不再是因为有新闻而报道,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甚至可以制造出一些新闻进行报道;媒体也可以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8.
对外传播是中国融入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成功的对外传播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也可以提升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在中国进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新闻一直都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我国进行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汉语新闻英译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对外传播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9.
闫洁  蓝东兴 《新闻界》2013,(1):7-10
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记者不仅要报道事实,还要充分考虑传播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文本不仅存在开放式,还存在封闭式。新闻文本是传、受主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的中介,既反映着传播主体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新闻接受主体的信息收受活动,两种不同呈现方式的新闻文本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各有其传播功能。本文探讨了两种不同新闻文本的传播功能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在经过数年积累逐渐趋于稳定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发展模式不明、传播影响因子不清等问题。通过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后来居上的澎湃《美数课》栏目进行文本分析,并从报道文本内容、报道形式、数据来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数据新闻的发展瓶颈做出剖析,并给出适当的传播力影响指标。最终让数据新闻明确自身特色,有的放矢,提升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12.
郭继东 《新闻传播》2014,(2):166-167
当前,新闻媒体采用多样的传播途径来增强本身的吸引力,很多新闻报道偏向于低俗化,娱乐化,偏离了媒体帮助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信息的真实目的。新闻娱乐化形式的运用,是用来增强新闻本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去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从而偏离主航道,同时新闻的娱乐化应该有相关的尺度要求,对于相关的低俗化报道,应该采取杜绝的方式,否则有可能对读者群体造成误导,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新闻行业应该整顿当下的不良风气,给公众提供一个和谐、干净的新闻环境。在此,笔者浅谈一下个人对于解决新闻传播低俗化、娱乐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英国公共外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塑造英国国际形象、推广英国价值观和全球政策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以BBC阿拉伯语新闻业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阿拉伯世界的传播策略和技巧,为中国媒体开展公共外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于国际主流媒体的观点和意见,是当代国际舆论的主要载体。阿拉伯世界6个主要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报道,代表着阿拉伯世界的主要态度和认知。本文对9家阿拉伯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阿媒主要关注中国成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换届和中国道路三个主题;对二十大报告、决议及党章修正案态度客观,高度关注并赞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这客观显示阿拉伯世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基本认可。中国国际传播媒体应紧密依托阿拉伯世界发展中国家这股支持力量,积极扩大中国执政党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进而辐射全球。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群体传播时代职业认同问题入手,梳理历史与现实中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矛盾与偏向,进而从话语权力、新闻专业主义、媒体环境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群体传播时代对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挑战,并从信息生产方式、资源获取方式和传受地位角度解读职业认同嬗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呼唤新闻改革,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报道思想,放开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种呼唤已是越来越急切了。二、我们面临着同外国新闻机构的激烈竞争。这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多个领域同外国的交往迅速扩大,外国通讯社、报纸、电台、电视台派驻我国的记者已近180人,短期来我国访问的新闻界人士也在不断增多,他们每天都在向世界各地传播大量有关中国的新闻。面对这种形势,如果我们依然象过去那样,满足于“后发制人”,遇事“慢三拍”或“默不作声”,任外国记者抢先报道(其中有些不真实、不正确的报道,有的甚至是在传播谣言),我们的新闻就要脱离人民群众,引起他们的不满;而同时,也自己封锁了自己向国际世界发言的声音。其结果是,徒然长了外国新闻机构的志气,损害了我国新闻机构的声誉。今年有两件事,从正反两个方面给我们上了活生生的一课:  相似文献   

17.
刘格非 《新闻世界》2014,(6):299-300
本文以法国媒体对于2013年10月发生在天安门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为例,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对涉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方式,并从媒体和恐怖主义的关系、西方新闻观等方面对其报道的风格和立场进行剖析,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查网络媒介事件传播周期和文本信息,分析其传播特征,对专业媒体的新闻编辑如何更有效地参与网络媒介事件的报道提出建议,指出新闻编辑应做到由单纯传播者向传受兼备的角色转变,由普通报道者向解决问题的谏言者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9.
环境新闻起源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我国在环境新闻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更未明确地将环境新闻学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尝试对"环境新闻"和"环境新闻传播"两个概念进行定义,从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说起,分析了环境新闻的特性和环境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以期引起学界对环境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界,在这种大环境下,新闻客户端应运而生,移动终端由此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新闻客户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传播终端影响了人们接受新闻的方式。文本主要介绍了新闻客户端、时政新闻和互动传播的概念,分析了新闻客户端时政新闻的互动传播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给出相应措施,以期推动新闻客户端时政新闻的互动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