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新闻界》2014,(13):27-29
<正>2014年5月9-10日,由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四川省老教授协会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主办,乐山师范学院承办的"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四川新闻教育发展、川渝高校新闻教育合作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会议邀请到省内外新闻教育界、传媒业的有关专家、学者共同就四川高校新闻发展的特色与经验、川渝两地高校新闻教育合作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6,(8)
<正>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科研创新暨《川渝新闻传播教育35年》出版座谈会于2015年11月20日在四川大学校史馆会议厅举行。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吴建主持,来自川渝两地多所高校新闻院系、多家媒体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并围绕科研创新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总结、创新,硕果累累四川省老教授协会会长、四川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吕重九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创新一直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动力,在媒介大融合的背景下,更是如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5):107-108
<正>2017年4月21日,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2017年年会暨川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研讨会在四川传媒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四川、重庆两地的专家学者及成都部分高校的在读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学生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探讨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代表的新机制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问题。一、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挑战目前,以传统媒体教育为主导的高校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空前挑战。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刘洋在发言中谈到了当前媒体以及媒体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会长邱沛篁教授等主编的《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于今年8月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国省域内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新闻传播教育蓬勃发展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四川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成绩,具有学术史、教育史的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惠娜 《东南传播》2012,(11):87-88
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近20年来的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其媒体还是教育领域,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股"开放"、"去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思维浪潮。可以说,自20世纪九十年代起,台湾媒体产业政策开放,传播系所剧增,新闻传播教育自成一景。本文就这段时期,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特色、问题试作阐述,以期对大陆的新闻传播教育有所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4,(2):21-21
人才,是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石,更是现代传媒竞争力构成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在新闻传媒业飞速发展和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培育适应现代新闻传播发展和传媒竞争需要的新型传媒人才是新闻传播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促进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新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在娇子品牌推广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界》杂志社、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娇子品牌推广公司共同举办的“娇子”杯新闻教育论文大赛日前拉开帷幕。本次大赛为期一年,面向全国新闻教育工作者和新闻传媒人士征集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的论文,大赛…  相似文献   

7.
<正>2021年,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界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新文科”“双一流”步入新征程,新闻传播教育迎来新契机;第五轮学科评估“刷新”评价标准,指引学科建设新方向;“马新观”教育带动育人模式创新,强化价值导向引领;人才培养方式固本出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研究研讨繁荣热烈,共谋新闻传播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下文简称“学会”)于2008年10月25日成立。著名新闻史学家吴廷俊教授当选为首任会长。吴廷俊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新闻史和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他还长期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9.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多元媒介交叉融合的新形势,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新闻传播教育的立场,合理规划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精准改革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案,形成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色,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0.
10月12日,陕西省新闻传播教育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北政法大学举行。省委宣传部、省内主要媒体和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有关领导及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师生300多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从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会到各主要新闻院校,纷纷举办以“媒介融合下新闻传播教育的转型”“新媒体时代传播教育的困境与创新”“媒体大变局与新闻传播改革”等为主题的研讨会.尤其是到了2015年,此类研讨会更是密集召开,各新闻学院的院长们穿梭于校际间的同主题研讨会,甚至出现同一天同城两所新闻院校举办同一主题研讨会的盛况.同主题的研讨会如此密集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氛围:新闻传播教育已陷入了困境,到了非转(型)不可、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然而,转什么、怎么转、改什么、怎么改却一直未能形成共识,依然是各说各话,讨论尚停留于必要性层面,未达至方法性层面.许多学校的改革只是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一些调整,还远谈不上培养模式的转型.这就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新闻传播教育是转型还是坚守?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专业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新闻传播专业的师生必须明大势、识大体、顾大局、谋大业。在当前,要把握大势,就要了解三中全会精神、全球的技术革命,以及传媒界的现实问题;要为大势而改,就要了解学生的培养要求、新闻传播的环境变化、新闻传播受众的变化,以及新闻传播形态的变化;要随大局而动,以创新精神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要谋大业而进,即重构新闻传播的教育体系,改革新闻传播的教学体系,创新新闻传播的教材体系,优化新闻传播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新闻传播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贯彻以人为本、人民主体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3,(19)
<正>本报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沛篁教授主编的《新闻传播教育探索—邱沛篁自选集》一书,近日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邱沛篁教授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任四川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新闻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至今仍然活跃在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领域。这部图片集包括"感恩母  相似文献   

14.
高发照 《青年记者》2012,(23):26-27
教育新闻写作首先要揭示教育领域新趋势并提出新问题;其次,教育新闻的写作语言带有浓厚的"专业性"、"科学性"与"知识性"的特征.这些特点决定了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传播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要想更好地促进人文精神的传播,就要在教育新闻的写作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2012年12月24日,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指委主任委员孙寿山,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孙也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孙寿山指出,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的职业化、专业化、实用化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对于打造新形势下高层次、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一线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急速升温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起始于20世纪初叶.新中国成立前的30年中,全国共开办过59个新闻教育机构,①但规模不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时不超过400人,设备也很不完善,30年间累计培养出的毕业生还不到三千人.②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新闻传播教育继续发展.此后还出现过1952-1955年、1958-1960年两次高潮."文革"10年,新闻传播教育几陷于停顿.1976年"文革"结束,教育事业、新闻传播事业恢复了正常秩序.这前后,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传播学渐入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建新 《编辑之友》2012,(3):54-56,62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近10年的流变及其发展趋势,主要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认识趋于实际理性、新闻传播教育正在主动适应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传播教育的课堂在向外延伸、研究性教学渐成规模、新闻院校有了向媒介或者媒介集团的转型、退休高官等入主新闻院校等6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并警示了新闻传播教育界可能扩大的“病变”趋势.文章全面认知、反刍了最近10年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邱沛篁 《新闻界》2001,(6):23-24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从1981年招收首届新闻专业本科生算起,已经有二十年历史了。今年十至十一月,四川大学为隆重庆祝新闻教育二十周年,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反映二十年不平凡历程的《记者的摇篮》、汇集新闻传播学科教师学术成果的《新闻学论集以及展现师生最新研究成就的《传媒文化》等三本专著,相继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和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十月三十日上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吕重九、原川大党委书记饶用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李之侠、四川省老年记协主席吕齐、中共四川省委宣传…  相似文献   

19.
2015年,我访问了美国几所大学的新闻学院.其间,我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院长就“大学该培养什么样的新闻人才”展开了讨论,带给我关于新闻传播教育中矛盾与冲突的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文科建设"是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文科人才做出的战略部署,也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方向.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科应该实践智慧教育,通过强调人机协同的教育理念、打造"新闻传播学+"的学习空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智慧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