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自然美与艺术美谁高谁低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意见认为,自然美高于艺术美;另一种意见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其实,自然美和艺术美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优势,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在人们进行审美评价时,往往将这两种美互相参照,互为标准。从总体上来说,二者之间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望衡同志在《简论自然美》一文中,开宗明义地说:“对美,人们习惯于分为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类,实际上艺术美也是社会美,应该说是两类:社会美与自然美。”长期以来,美学界对美的分类问题进行了热烈争鸣,至今未有定论。然而,人们倾向性的意见认为,美有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三类。陈望衡同志一反陈规,把艺术美归之于社会美,初读起来,颇感新颖,然而细细琢磨,觉得此说不敢苟同。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笔者不揣浅陋,在此拿出一孔之见,就教于陈望衡同志和各位学者。  相似文献   

3.
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是黑格尔美学体系的重心之一,本文从美的概念、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三个方面全面论述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其著作《美学》从美的概念或基本原则出发来推衍艺术发展的具体情况。通过对《美学》第一卷的解读,分析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四个论题,即“美的概念”、自然美、艺术美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对于美的概念和本质,黑格尔认为美是真实而非虚构的,同现实密不可分,“美的理念”即是美的具体概念。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他将艺术美看作是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艺术美高于自然美,自然不因自身而美,只是为主体而美。他还强调艺术家的个人素质以及对生活的领悟。  相似文献   

5.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一美学命题旨在阐述艺术美与自然美之间的关系,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自然美的呈露离不开人为之“发宣昭著”,从而高扬审美主体的创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从分界线谈起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似乎已被公认为美的三种存在形态。细察起来,这种三分法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很难规定出这种划分的确切标准;如此把美划分为在空间上可以分立的三种存在形态未必能尽包所有美的事物。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几本美学课本都把自然美说成“自然事物”的美。“自然事物”都包括些什么?并没有给指出一个明白的界说,而止于罗列出“日月星云,山水花鸟、草木鱼虫,园林  相似文献   

7.
浅议有机化学中的科学美范双双在美学上,一般把美分为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科学美四种。而科学美是建筑在自然美基础上的美的高级形式,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美学内容包括公式美、实验美、内容美。恩格斯曾揭示过这样一个深刻思想:理论自然科学,必须把自己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用无功利美或审美界定艺术并不符合艺术发展实际,也是对康德"审美无功利"思想的误读、误用。审美无功利主要集中在审美主体的态度上,侧重自然美,并非艺术美。康德曾较为明确地指出了艺术美属于"依附的美",并非"自由美",并且认为"依附的美"才是"美的理想"且高于"自由美"。康德对"美的艺术"说明和划分及其对无功利审美原则的应用,只是一种类比和尝试,并非成熟的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9.
语文科中的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语文科的症状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对德育有催化和补充的作用;能体现语文科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能促进基础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10.
本试从思想与艺术相统一的艺术美规律入手,探寻苏轼“赤壁二赋”的艺术美规律。认为“赤壁二赋”的美是在多种艺术即诗、画、乐交合作用下产生的,诗境、乐境、画境共同成就了二赋的境美。这一规律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视觉意象的造境艺术及其象征性寓意美;听觉意象的抒情艺术及其直觉化的对应美;心理意象的寓志艺术及其理性化解的“共适”美。透过艺术美规律可把握二赋深邃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1.
层次美试探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层次的,所以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美,以及对自然美进行创造和再创造的结果——艺术美也是有层次的。层次美在现实美和艺术美当中普遍存在。从层次美的视角研究美,将引领我们进入审美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崇高与优美     
美的现象是纷繁多样的,对美的分类也有多种分法。一般的分法是把美分为两大类:一是按美的形态,按美的存在领域,把美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现实美又分为社会美和自然美;二是按美的性质,按美的范畴进行分类,主要分崇高、优美和悲剧、喜剧四大类。(一)崇高的涵义所谓崇高,是指物质形式、精神品质特别伟大、出众而又能引起人们赞叹或敬畏之情的一种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学科中蕴涵有丰富的美育资源。纵观人类文明史,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溢彩,使其成为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美。1、自然美。就是自然领域的美,它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未经加工的自然美,如动物、植物、崇山峻岭、奔腾的江河、清风明月,同时也不乏文学作品中一些不朽的壮丽篇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等。另一类是经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美,比如雄浑的长城,蜿蜒的大运  相似文献   

14.
八○年出版的施昌东同志的《“美”的探索》一书,对美的产生、美的本质、自然美、艺术美及悲、喜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使人颇受启发,但其中有一些观点也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本文拟在美的产生这一美学的根本问题上谈一谈与施昌东同志的不同认识。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西方美学史上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人的大脑的产物。英国哲学家休谟说:“美不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察者的意识中……。另一种观点认为,美是一种宇宙精神。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就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则是不依赖于人类的绝对精神。这两种观点都是唯心主义的。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以上两种观点相对立的,是从亚里斯多德到狄德罗,以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车  相似文献   

15.
艺术美是与自然美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自然美,是泛指客观存在的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受到美的颜色,美的天空,美的河流,美的花卉,美的动物,美的人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美、都是自然美。艺术美是指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发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也许是愉快兴奋,也许是悲愤激昂。这种情绪上的激动,就是艺术美的作用,即文艺理论中所说的美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学习、工作、劳动、生活的环境里,到处都有可供审美的对象.我们通常把它们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大类.先谈自然美.什么是自然美?在美学史上对这个问题有过激烈争论,至今仍未完全统一.我们认为,大自然是存在着客观美的,而这种美又是同人类改造自然的劳动、实践及其成果分不开的.自然美可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如绿色的田野,葱郁的人工森林,静如平镜的水库,优美奇妙、别有洞天的苏州园林,经过驯养并能演出的动物等等.这些自然物都会引起人们的审美兴趣,给人们带来美感.它们实际上是"人化的自然",已经积淀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一种是没有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造过的自然,如日月星辰、暴风骤雨、雷霆闪电、飞雪寒霜、草地雪山、大海  相似文献   

17.
数学美是与我们以往谈论的形象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表象的美所不同的一种科学美,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本质的、内在的东西,是一种理性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南阳汉画像中千姿百态的乐舞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两汉悠远雄浑的乐风舞韵,生动地反映出汉代气势恢宏,博大豪迈的时代精神。本文从六个方面欣赏汉画像乐舞艺术的审美内涵:飘逸轻盈奔放的舞技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用生动形象演绎出震人心弦的旋律美;舞蹈者妩媚动人的形象给人一种自然美的愉悦;夸张变形,出奇制胜;寓巧于拙,稚拙朴实之美;“形神兼备”——汉画乐舞具有传情达意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9.
美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都会热爱美、享受美。若我们用心地去观察和感悟,将会发现有四种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社会美,这些美组成了有意义的人生要素。  相似文献   

20.
自然美教育,是以自然美为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的教育。自然美是美学中相对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一种美的形态。一般认为,自然美与美育关系密切,而与德育无缘。诚然,自然美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它也是施行德育的良好途径。而且,对于目前的德育说来,还是一种新领域的开拓。 众所周知,德育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即世界观教育;并使学生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