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在我国领域的不断发展壮大,受众获得各种新闻信息的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媒体领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相互融合的趋势,信息也进入到了新的融媒体发展时代。融媒体之所以能够在当今社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由于其彻底颠覆了受众获取各种新闻资讯的模式,受众在观看各种新闻节目的时候不用受到时间的局限和空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康凌 《新闻爱好者》2011,(24):60-61
手机媒体开辟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快速地吸引受众的参与。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地迎合了受众快速阅读的心理,同时具备移动性、便携性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手机媒体的移动阅读模式受到了大家的追捧,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更适用于零碎时间的浅阅读,因其贴身性、便捷性、互动性、移动性、私密性的特性受到高度认可。本文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传播特点,根据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体现了手机移动模式的优势及其面对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3.
黄薇 《新闻爱好者》2011,(12):60-61
手机媒体开辟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快速地吸引受众的参与。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地迎合了受众快速阅读的心理,同时具备移动性、便携性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手机媒体的移动阅读模式受到了大家的追捧,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更适用于零碎时间的浅阅读,因其贴身性、便捷性、互动性、移动性、私密性的特性受到高度认可。本文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传播特点,根据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体现了手机移动模式的优势及其面对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4.
主流媒体是国家舆论引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受到了挑战与冲击,其权威地位面临着严峻考验,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由于主流媒体的审核制度严格,且发布时间固定,不如自媒体发布消息及时,导致受众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传统主流媒体获得消息,主流媒体的受众正在逐渐流失.主流媒体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不断提升自身的舆论影响力,确保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与冲击,指出了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任何媒体的发展,都应有自己的时空战略。 所谓时空战略,就是对自身发展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也就是对媒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路向有一个清醒的发展定位,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生活。手机、互联网的兴起,极大改变了中国的传播生态。与传统纸质媒体"一对多"的单向传播方式不同,网络媒体实现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交互传播。在新媒体的包围和冲击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突围,已成为事关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纸质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加速融合化发展,成为传统纸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  相似文献   

7.
媒体在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中要获得生存的空间,品牌经营是重要武器.运用品牌的属性、价值、文化、个性等特征,建立与受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可以有效提升品牌忠诚度和影响力.本文着重分析媒体品牌经营的内涵和动因.  相似文献   

8.
分众传播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媒体由"广播"走向"窄播",大量新生媒体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实现精准营销为目标,逐渐分化以往的大众消费群,使大众传播媒体受到严重威胁。作为新生媒体的一个代表,航空电视利用自有的高端受众与优质的传播环境,以其独特的市场细分,聚拢众多高端人群的视线,成为分众媒体中一个特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杨逐原  朱智军 《今传媒》2010,(12):59-60
媒介在与受众进行社会活动时,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服务,以保证互动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当媒体与服务提供商合作时,两者可以共同分享利润,可以说,这是媒体把受众的参与作为有效资本,卖给服务提供商,成为媒体的第四次售卖。第四次售卖目标受众的排除性更低,更能有效突破时空限制,获取巨大的利益,因而是媒体盈利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传统媒体发展陷入僵局,为寻求职业发展空间,广电媒体主持开始寻求转型,由于缺乏能力提升方面的指导,导致出现转型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融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主持转型为up主的能力提升策略分析。首先对融媒体环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广电媒体主持面临的挑战,包括目标受众需求多元化以及媒体融合程度加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电媒体主持的能力提升策略,包括融合受众群体、丰富传播内容以及平台角色与职能定位的二次融合,转型为采编播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旨在为广电媒体主持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各种媒体技术在传媒领域广泛应用。新闻传播中,电视媒体技术是主要的载体,一方面可以提高受众的关注度,扩大新闻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其信息传输迅速,而且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采用电视媒体技术,使得传统的电视信息传播技术与媒体技术的优秀都得以发挥,同时还规避了其自身的缺点。本论文针对新时期电视媒体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媒体品牌化,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运营的变化,同时也是媒体竞争及广告环境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综合体现了媒体人、广告人以及信息受众的共同要求.媒体形象广告,是媒体全方位塑造自身品牌形象的重要现代营销手段之一,本文主要就当前媒体形象广告的产生及发展现状加以阐述,总结提出五种媒体形象广告的创意及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整体品牌形象塑造策略,对媒体形象广告的具体执行,及其设计执行者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弹幕文化能跨时空的将观众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加自由的虚拟互动和二次创作的文化空间。各个媒体利用其优势突破本身局限性达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本文从融媒体视域下受众对弹幕文化的需求进行解读,分析融媒体中弹幕文化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背景下,电视媒体互动营销虽然还面临很多困境,但是在营销活动中,参与和互动成了电视媒体一直追求的潮流,能否遵循互动原则进而实现创新成了一个主要的决定因素.大数据背景下,电视媒体整合开始朝社交化、移动化、开放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电视媒体营销互动要积极与不同类型的媒体展开深入合作,科学制定最为合理的互动策略,加强受众互动质量的维护,构建全台一体化的云计算平台,扩展电视媒体营销的空间,并通过与受众的互动,提升电视媒体营销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顾青 《视听界》2015,(2):45-48
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变化,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优势逐渐流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媒体凭借巨量受众基础,信任度稳步提升。本文阐述了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公信力挑战以及自媒体的受众信任度提升的现实,分析主流媒体公信力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迈进多媒体时代,广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受到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冲击,广播的受众群体日渐萎缩,甚至有人说,广播已沦为辅助媒体,没有什么发展优势可言.本文从广播的目标受众分析入手,分析广播媒体在媒体竞争中的不可取代的特点,其必将继续在受众基础好、接受设备简单便携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标受众的细分,频率专业化、类型化战略使广播媒体进入复兴成长阶段,多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将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基准,加大产品营销;以活动营销为依托,提升品牌影响力;以技术发展为契机,在全媒体立体营销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拓宽自身的经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楠 《新闻窗》2013,(3):67-6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在全媒体融合时代语境下,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全媒体演播室应运而生。但客观来讲,广播媒体的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我们必须拓展视野,革新思路,探索广播媒体未来发展新出路。一、理念先行,模式创新在全媒体环境下,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但无论如何,媒体要始终坚持受众本位的运作原则和规律,要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行业理念。受众在哪里,用户和市场就在哪里。就目前而言,受众的媒体选择日益个性化,特别是年轻受众媒体消费日益个性化和自由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众期刊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属性,通过社交媒体与读者的多向沟通,并根据读者的需求,明确目标受众,获知目标受众感兴趣的内容,策划和生产精品化内容,巧妙利用社交平台与受众互动,运用新技术满足受众需求.美国大众期刊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这些内容生产策略,既展示了美国大众期刊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国大众期刊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很多借鉴.  相似文献   

20.
陈蒙蒙 《新闻世界》2011,(3):151-152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互联网、3G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对纸质媒体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使受众获得信息更加便利,其及时性、开放性、互动性的优势俘获了众多传统媒体的受众,尤其受到年轻受众的青睐。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报纸等纸质媒体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