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广泛使用文书并有完备的文书制度,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书资料.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公文的影响也表现在对文种的改造上.在阅读大量太平天国留世公文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和前代以及同时代清朝公文文种有别的带有宗教性质的文书.所谓宗教性质的公文是以拜上帝教精神领袖天父或天兄为发布者或者收文者的公文.  相似文献   

2.
一 文种,即为概括表明文书的特性与使用范围而赋予每种文书的统一、规范的名称。正确规范地选用文种对公文处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选用文种,公文写作才能实现规范化,文件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得到维护。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文种的使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混乱。针对这一现象,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的建议和设想,笔者认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观点:分级规范使用文种。 主要见于岳海翔《关于公文文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档案学通讯》2000 年第…  相似文献   

3.
题本文书是明、清两朝特有的文书文种,自产生起,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公文文种之一.其规制格式、适用范围、办理流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当今秘书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文文种按照其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种和专用文种.通用文种是指可供公方身份作者在各社会活动领域使用的公文文种,一般由政府公布的公文程式加以规定和约束.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交替频繁.而公文是进行政治、权力斗争的重要工具,统治者为加强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都热衷于对公文程式加以修改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历代贴黄考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首创的文字改错制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贴黄是等同于贴黄制度的,但是贴黄不仅仅是一种公文制度,它还是一种公文文种,也是一种专门的人事档案.要之,贴黄在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发展史上一共有四种含义:首先是肇始于唐的公文改错制度,其次是发展于宋的公文补充制度:再次是成熟于明代的内容提要制度:最后,贴黄还是一种文武官员人事档案.这四种含义,有的是单独存在,有的在一朝即有两重内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文书史乃至档案史所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6.
历代贴黄考     
“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是唐首创的文字改错制度“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贴黄是等同于贴黄制度的,但是贴黄不仅仅是一种公文制度,它还是一种公文文种,也是一种专门的人事档案.要之,贴黄在中国古代文书档案发展史上一共有四种含义:首先是肇始于唐的公文改错制度,其次是发展于宋的公文补充制度:再次是成熟于明代的内容提要制度:最后,贴黄还是一种文武官员人事档案.这四种含义,有的是单独存在,有的在一朝即有两重内涵,这是我们研究中国文书史乃至档案史所必须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题本文书是明、清两朝特有的文书文种,自产生起,渐渐成为最为重要的公文文种之一。其规制格式、适用范围、办理流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当今秘书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关公文文种的增删嬗变,必须遵循时代性、理事性、广域性和精准性原则.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在文种设置方面存在明显瑕疵:"适用对象"模棱两可,"适用范围"边界不清,"适用情形"交叉重叠,"规范功能"超越本意.基于此,本着整合、规范要求,提出机关公文文种未来的改革路向为:坚持多标合一,实现法规体系、管理的一元化;坚持适度扩充,推进文种类型、数量的多样化;坚持清晰表达,强化适用对象、范围的精准化;坚持规范管理,减少实践异化、衍变的自由化.  相似文献   

9.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荒政文书是对荒政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公文的总称.《赈纪》由清代方观承编纂,是一本以公文直录的方式记载乾隆八年(1743年)至九年(1744年)天津、直隶旱灾救灾全过程的官方文书汇编.通过对《赈纪》中荒政文书的梳理,发现乾隆八年至九年直隶、天津旱灾中清政府反应迅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频繁使用了“奏折”这一文种,大大缩短了文书处理时间.清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救荒机构和人员,而是形成了以皇帝为总领、总督为指挥,户部负责筹划组织、地方巡抚主持大局、知府协办、州县官具体执行的救灾组织体系,公文流转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港台公文文种设置使用与内地相关规范存在的四点主要差异 ,由此得出对于内地公文文种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受国家政治制度频繁变化的影响,民国时期公文文种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的过程中。从文书学的角度看,这些变化与调整也真实地反映出现代公文理念的形成过程。随着对公文认识的逐步清晰,民国时期的公文文种设置体系渐趋合理,其探索过程对我国现代文书学理论和文书工作实践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国家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手段和凭据。公文处理是各级国家机关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和行政处理方式。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国家行政工作效率和质量,体现着国家各部门的形象,无论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概莫能外。公文最重要的效用保障,就是完备而严密的文书制度。我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十分注重文书制度建设:早在商周时期,就产生了文书签名制度及副本制度;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四海之内“车同轨,书同文”,规定了各种专用文书名称;汉在承继秦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明代贴黄制度是一种文书摘要制度,源起于唐朝的事由,经宋代引黄制度得以发展.而作为明代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贴黄制度的实行与明代公文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了其发展趋势,还反映出公文发展的规律性,为研究明代公文概况提供了全新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函复请示"现象存在的合法合理性,学界争讼由来已久但未有成论.通过具体分析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的公文用例,从"函"文种的适用范围、办公厅(室)的机构职能两方面,指出"函复请示"现象的本质仍然属于一种文书"代复"行为.仔细分析"函复请示"现象存在的利弊之后,主张停止此公文用法.同时也考虑到历史传承和工作习惯,提出如果保留"函复请示"的用法,那么必须对国家现行文书制度的相关条款进行适当修订.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党委、人大、政府、军队的公文管理规定,均未将计划和总结列入法定文种范围,而计划和总结实际是前四类机关工作使用的主要和重要文种,具备入选法定文种的条件.两文种的未入选,使公文管理规定与实际存在一定不符,它虽未对两文种的使用产生大碍,但不合逻辑,且影响多数人对两文种重要性的认识,所以,应修订现有公文管理规定,将两文种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八组容易混淆的行政公文文种在相同点、不同点、注意点等方面进行辨析,以在公文文种的选用上做到正确而规范,进而写出高质量的公文。  相似文献   

17.
一、公文的基本内涵及其功能作用 所谓公文即"办理公务的文书",这是"公文"一词的基本含义.它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管理职权、处理日常工作时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清代河南巡抚衙门公文档案的类型、版本以及档案中的浮签、眉批和公文投递方式.这些档案不仅对研究清代的河工和捻军起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对研究清代巡抚衙门的文书制度和行政运行机制也极具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档案文书副本是我国古代文档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针对档案文书副本的内涵及演变进行逐一解剖,探讨其特点、功能、作用,以期促进现行公文和档案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0.
<正>札,作为公文名称始于宋代的御札,但其性质为诏令文书,属于圣旨类。札作为官府文书中的下行文种,则始自清代。清初,凡遇重要、难办的公务,官员之间常先用书信商洽沟通而后行文处理,这类商洽沟通的公务性书信转化为官府文书后,凡下属致上司陈述或请示者,为上行文种"禀文",上司回复属下者则转化为下行文种"札文"。起初,上司给属下回复公务性书信时,因可以不用或少用公文套语,更不必编写字号和加盖半印,故使用起来远比法定的下行文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