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朝时期,河东地区包括现在山西全境。当时中央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都、北都,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河东地区南部的黄河边修建了蒲津桥。政府如此重视河东地区,是因为河东地区不仅是唐王朝的根基,而且当地有优良的粮食生产条件,有丰富的盐业资源,是政府的“粮仓”与“钱柜”。  相似文献   

2.
河东南、北路在金朝政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金朝统治者历来十分重视对河东地区的统治.但蒙古军在卫绍王大安末年(1211年)发起的军事进攻,使河东地区迅速残破.到贞祜四年(1216年),河东已不能守.兴定年间为控制河东局势,金朝在该地设置了若干行省与行元帅府,以实施有效统治.  相似文献   

3.
张焕祥 《考试周刊》2012,(71):33-33
吐蕃是公元七世纪初兴起在今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民族,吐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其向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包括唐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攻防体系。吐蕃建立了一种以军事民主制为特点的军事制度,使其在唐蕃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胜多败少。唐王朝因此也不断改变着在西北地区的攻防体系,同时,把和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来弥补唐朝军事力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唐朝文学家、思想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他的《永州八记》被视为唐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5.
以辛亥革命全局与发展进程为背景,回顾山西河东的光复,探析河东辛亥革命的功绩、地位、影响和经验。河东一度成为山西辛亥革命及其政权的一个中心,是实施"南响北应"战略和晋秦、晋燕联合方略的重要地区。河东党人及河东地区对山西乃至全国辛亥革命作出特殊贡献,有历史文化、新生社会力量、民众反清反帝斗争等成因,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燕 《甘肃教育》2008,(3):59-60
唐朝时期.西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成分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它不仅对拱卫关中、牵制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丝绸之路三道的安全与畅通。另外.河西、陇右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一地区的军事策略是否得当.政局是否稳定.不仅关系着整个西北地区的命运.同时也关平着大唐王朝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长治市古称潞州,位于太行之脊,据高设险,为上党军政中心,自古以来乃兵家必争之地。占据上党则可扼河东(今山西)之咽喉,而占据河东则可问鼎于京师。战国的长平之战,五代的夹寨之战,当代的上党战役,都是最好的见证。本文专门介绍五代时期梁晋争夺描州的夹寨之战。战前双方军事态势夹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唐朝末年靠镇压黄巢起义而起家的两大军阀。一个是背叛黄巢的朱温,被唐王朝赐名的来全忠;一个是祖上为突厥族的沙陀部落领袖,被唐王朝赐姓的李克用。由于对唐王朝的功劳,朱全忠封为梁王,任宣武节度使,统领今河南、安徽地区;李…  相似文献   

8.
河东地区一向被视为唐朝战略大后方。现存的唐代建筑、碑碣、墓志、道教造像和造像碑等文物,客观证实了皇家亲自主导,地方官吏热心和重视,道家思想深入人心,群众基础雄厚,道教业已形成了自己的神仙体系和建筑特色等唐代道教发展的几个显著特点,反映了道教在唐朝通过扩张达到了鼎盛时期的根本事实。  相似文献   

9.
[古诗赏介]柳中庸,名淡,中庸是其字。唐朝河东人。大历年间进士,与卢纶、李端为诗友。诗文大意是:年年驻防金河,现今又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心随同)万里黄河又绕过了边陲遥远的黑山。  相似文献   

10.
唐代前期,西域地区所包括的地域空前扩大,所涉及的国家和民族也大为增多。极其复杂的国家和民族关系,使唐前期对西域政治军事经略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根本性特点,唐采取了一系列适应这些特点的政治军事政策和策略。唐前期对西域经略,有效地保障了唐朝西部的安全,提高了唐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但也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造成了府兵制的破坏并为藩镇割据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南诏和唐朝之间爆发的天宝战争的原因,学术界或认为南诏在唐朝的逼压下不得不反,或认为唐朝不会坐视南诏的崛起,一定会进行军事干预从而引发战争。其实,前者“压反”观把战争的爆发完全归因于唐朝,看问题流于片面;后者“必反”观把战争的爆发完全归因于历史发展的必然,看问题过于简单。从南诏政权的建立过程及特点来探讨天宝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是南诏政权是在唐朝揠苗助长式扶植的前提条件下建立的,野蛮因素存留较多,极容易走上扩张之路;二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较为顺利,容易迷信武力而走上掠夺之路;三是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后,不能正确估计形势,错误地迅速走上与唐朝对抗之路;四是从天宝战争发生前的唐朝形势来看,南诏与唐朝发生冲突也并不偶然,是当时诸多类似事件当中的一件。  相似文献   

12.
<正>在唐朝,很多才华横溢的人考到老、考到死也未必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柳宗元如此年轻就能及第,除了因为他有才华,还因为他的家庭。除了拼爹,他还可以拼妈。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隋唐建立以后,门阀制度依然具有强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3.
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种植发展,最终替代粟类上升到主粮地位,形成现今仍存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独特的小麦文化景观。它的发展前后经历了从西汉到唐朝的一千多年。这一重要农业文明成果的取得,既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结果,又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宁夏河东地区明代边墙与屯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宁夏灵州至花马池一段成为鞑靼入犯之常地.明从成化、弘治时开始重点构筑河东军防,河东边墙修筑从成化至嘉靖年间是其成型的阶段,隆庆后由于边事的东移而逐渐失去其作用.屯军促使屯田的发展,由此屯堡在正统以后逐渐兴起,而后经过弘治正德嘉靖的发展;明末军屯衰落,民屯的兴起,屯堡的军事地位下降并逐渐的商业化、行政化.而屯田对环境的破坏又使一些屯堡消亡,总体上呈现出衰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韦浩明 《红领巾》2005,(1):86-89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由于其重要的军事地位而成为明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同时,张掖又作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治所的所在地,故明廷十分重视对张掖的经略,并在机构建制、军事防御体系等方面予以完善,极大地巩固了明王朝的西北边防。本文利用张掖丰富的碑刻资料,对于张掖明代的军事防务予以考察,以期对张掖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唐代河东地区的葡萄及葡萄酒食用的考证,阐明唐代河东地区是当时全国葡萄及葡萄酒的重要产地,具有特别的葡萄酒生产及饮用风俗,体现当时河东地区葡萄及葡萄酒饮食文化多民族融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府兵制是隋唐盛世推行的一种兵制,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府兵制的研究历来为学者所重视,但隋代史料甚少,《隋书》还无兵志,这给研究隋代府兵制度带来极大困难,前贤便以考证隋府名目来扩展研究材料,取得了很大成就。后世出土数量巨大的墓志资料及一批虎符资料为继续扩展新材料提供了可能。本文在继承前贤研究基础上,着重搜检史籍、墓志资料及出土的隋代虎符中对河东诸郡兵府的记载,共搜检河东诸郡十二兵府,并对其进行系统归理与考证。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的“潇贺古道”——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潇贺古道”是秦汉王朝为加强对岭南的军事政治控制和基于大一统的目的而修筑、开通的;由潇水——新道——临水(贺江)构成。秦至唐朝前期,这里是中原进入岭南最重要的水陆交通要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之一。历朝统治集团,通过密置行政区、修筑城池、派重兵驻守等手段,以确保这一交通线的畅通。它的开辟,对于开发岭南地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