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专递     
春晖中学的办学追求张清平那时的春晖中学,是一所私立的农村中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二十年代初期,其全新的教育理念犹如引力巨大的磁场,吸引得象山脚下、白马湖畔一时间群星璀璨,群贤毕至。春晖中学的校史记载着,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五年,在这里任教的有:夏尊、朱自清、丰子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2):I0001-I0001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 诞生于“五四”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先生偕同乡贤王佐,征得民族资本家陈春澜资助创办。夏丐尊、朱自清等先后在此执教.学校曾享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学校座落在上虞市白马湖畔。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二十年代,朱自清、夏尊、俞平伯、朱光潜、丰子恺等大师云集位于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朱自清在这段时期完成了《教育的信仰》等影响颇大的教育评论,朱光潜写下了他的美学开笔之作《无言之美》,丰子恺、俞平伯都留下了大量隽永清秀的作品……但这种美好的局面只持续了短短几年,大师们便离开了春晖中学,各自东西。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20年夏到1925年夏,整整五年时间,朱自清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扬州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浙江第六师范学校、温州浙江第十中学、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浙江白马湖春晖中学等校任国文教师。朱自清对当官没有丝毫兴趣,对教育却情有独钟。早在北大读书期间,朱自清就开始关注教育。当年邓中夏在蔡元培、李大钊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平民教育讲演团”,朱自清主动报了名,并积极参加讲演团的各项活动。即使在毕业临考的关键时刻,朱自清也是一如既往地参加。通过参加…  相似文献   

5.
近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印象最深的是回忆他在浙江春晖中学教书的那些篇章。 高远纯净的蓝天,浮着薄雾的青山,澄如明镜的白马湖,青瓦白墙的校舍,苍翠欲滴的树木,弯弯的媒屑路,古朴的小木桥……那便是美丽的春晖。北大毕业的朱自清着一袭青衫走进这片远离尘嚣的校园,为那群幸运的乡下孩子带来一片文学的春晖…… 朱自清先生清纯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让我想起那段难忘的教学经历。大学毕业后,我很幸运地成了省重点中学长沙市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一中是个很美的校园,香樟如盖,长廊滴翠。书声琅琅的教室、五颜六色的海报、奔跑跳跃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很多著名的作家、学者,早期都曾有一段中小学教师生涯。他们边教学,边深入生活,边创作,边研究,最后成为中外知名的作家或教授。朱自清、俞平伯、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等,曾在浙江上虞县春晖中学任教。朱自清还曾在江苏、浙江的多所中学任教。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杭州两级师范、绍兴府中学堂任生理学和化学教师。  相似文献   

7.
今年4月,北京部分中学的校长,在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的组织下,赴浙江省考察了上虞市春晖中学、绍兴市鲁迅中学等当地优质学校,两地校长们分别对教育的本源、教育的困境、学校教育的内涵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教育是为了改善人性.初春4月,风和日丽,考察团一行人走近了百年名校春晖中学.春晖中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白马湖畔,这里群山环抱,四面拥翠,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学校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由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先生创办,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  相似文献   

8.
梦寄春晖     
“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里曾这么写过。果真,当我们绕出上虞市区,不断地“挨着小径,抹过山角”之后,一所既古朴又现代的学校出现在眼前,这就是素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美称的闻名遐迩的———春晖中学。春晖的迷人,在于她那天人合一的至美境界。春晖位于著名的白马湖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确是“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时下是5月,仍春意盎然。且不说校园如何被大片绿油油的田野簇拥着和墨黛色的山峰萦绕着,仅校园里那片嫩…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百柯 《云南教育》2007,(B08):41-45
浙江学者傅国涌对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思慕已久。20世纪20年代初,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人曾在那里任教,留下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段风流。对做过乡村中学教师的傅国涌来说,那是他心向往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春晖中学发端于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先生创办的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先生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早期春晖确立了“与时俱进”的校训、“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和“勤劳俭朴”的训育方针;聘请了一大批名师硕彦,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匡互生、刘质平、刘薰宇、叶天底、张孟闻、范寿康等在此执教,积极推行“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等。学校由此赢得了“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享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美誉的浙汀省上虞春晖中学,汇集了一批在后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有经亨颐校长,丰子恺、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刘熏字、匡互生等教员,还有蔡元培、黎锦晖、陈望道、叶圣陶、吴稚晖、俞平伯、杨贤江、黄炎培等常来讲学的名流。  相似文献   

12.
“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这段情趣洋溢地描述自马湖的词句,是朱自清先生在春晖中学执教时写下的。朱先生是1924年3月到上虞县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的。当时,他讲授国文课。他在国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勇气。他常常以现身说法鼓励学生:“你们不要怕文章写不好,我的第一篇在刊物上发表的长诗《毁灭》,就是投了又退,退了又投,反复四五次才得以录用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春晖中学集聚了一大批名师。除了春晖中学提供比较丰厚的经济待遇外,优越的办学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教育追求是春晖中学名师云集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14.
姜堰市娄庄中学《春晖》文学社成立于2004年3月.作为社刊和校刊的《春晖》已经出版25期了。每当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课余饭后在教室、公寓、花园凉亭或林荫小径上手捧《春晖》,争相阅读的时候.我就感到无比的欣慰,阵阵惬意涌上心头.因为我看到:《春晖》沐浴了校园,《春晖》润泽了师生心田,《春晖》催开了校园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作为五四时期教育先进分子,在当时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抱有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怀有信仰的先进理念并以此开展了春晖中学的教育实践。这种理念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对于处于现代化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而言,是难以企及的高度,也为我们思考当下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看多了,要是没有振聋发聩或余音绕梁者,往往会有点麻木,尤其是做惯了编辑的人。然而沈者寿先生(原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的《心中的春晖》(见本期“往事如烟”栏目),既非前者夺人眼球,又非后者回味无穷,却令我这个从教近三十载的教育工作者心往神驰。从今人的眼光来看,昔日的春晖中学不啻是一个理想、幻想、梦想兼而有之的“世外桃源”。然而,这又是历史的真实,从许多大家,诸如朱自清的《白马湖》《春晖的一月》等散文中可见一斑。这一历史的真实,又通过沈先生的“情郁于内”而“发之于外”,让人,尤其是深陷极端应试教育囹圄的教育工作者企慕唏嘘不已。春晖精神留给后人的思索应该是多方面的。当年的春晖中学地处穷乡僻壤,白马湖畔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文学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艺术家?怎么会聚集了这样一群全国一流的大学者?怎么  相似文献   

17.
1922年秋季,我考取了春晖中学.春晖校址在白马湖畔,环境幽静,风景秀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当时春晖还没有办高中,只招收初一新生.老师有代理校长(因校长经亨颐先生在北京高师任职,尚未来校)兼英语教师朱少卿先生、国文教师夏丐尊先生、美术音乐教师丰子恺先生、数学教师刘薰宇先生、史地教师刘叔琴先生,还有一位教生物学和体操的黄先生等(匡互生、朱光潜、朱自清等老师是后来陆续聘请来的).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全国闻名.因此莘莘学子不远千里,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甚至有来自四川、贵州等省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4B):F0003-F0003
鼓山脚下,花木掩映中有一座美丽的校园,她就是河北省邯郸市峰峰春晖中学。春晖中学的前身是峰峰矿务局第一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邯郸市重点中学之一。50年来,春晖中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发展成为今天拥有4200名学生的矿区最大规模的完全中学,2005年跻身省示范性高中行列。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浙江省上虞春晖中学坐落在山明水秀的白马湖畔。早期名师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等在此钟灵毓秀之地构建了闻名遐迩的“白马湖流派”。其浓厚的文化积淀,遗泽流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春晖后学。一代名导谢晋,著名作家黄源、谷斯范就是他们中的  相似文献   

20.
<正>创建春晖中学的创建渊源要追溯到春晖学堂1908年,浙江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五万元,在小越横山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偕同乡贤王佐,又征得陈春澜二十万银元续办中学。于是春晖中学诞生了。学校命名为春晖还有一段故事。190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