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丹、霍布斯、卢梭等人的主权理论只承认单一的最高权力,一个没有限制边界的主权权威,这在事实上构成对所谓臣民或公民的绝对统治权威,它本质上是专制主义。复合共和制对于权威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分立、制约权威状态,摧毁了主权单一、无上的神话,使得自由和社会基本正义可以获得政治、法律上的最大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主权”概念是政治常识韵一个重要概念。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的本质决定了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主权性和普遍的约束性等特点。其中主权性就是指国家权力不依附于国内外任何其他权力,具有至高无上性和独立性。它表现在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但“主权”一词在具体应用时,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1.人权高于主权。(1)人权和主权是有区别的。人权是指一个国家公民的权利,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权利。主权,即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拥有主权的国家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最有组织的政治经济实体,是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最有影响的行为体。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主权是国际关系行为体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属性,是一种以国家为范围的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权力。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主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拥有国家主权,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地制定对外  相似文献   

5.
布丹、霍布斯、卢梭等人的主权理论都只承认一个单一的最高权力, 一个没有限制和边界的主权权威, 这在事实上构成对所谓臣民或公民的绝对统治的权威, 它本质上是专制主义的。复合共和制对于权威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分立、制约的权威状态, 摧毁了主权的单一、无上的神话, 使得自由和社会基本正义可以获得政治、法律上的最大的保障! 而这种保障是相对的, 它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 同样的这种多中心的权威格局也给社会协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地方立法权问题折射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权力配置观念向双层权力与权利观念的转变,其背后的话语是公民权利。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政背景下,地方立法制度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保障地方的自主性,更符合人民主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布丹的主权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布丹(J.Bodin)希望建立一种绝对的权力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为此,他根据历史理性的方法系统地阐释了国家的起源以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基础问题,第一次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来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2007,(5):I0001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1.①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能认为“强家就是运用强制力为社会谋福利的”,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比较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共两党货币发行的情况,国民党法币出台,结果只流通了十年;共产党用自己的信誉作担保发行人民币,成功树立国家货币体系的权威和政府信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国民经济,国家治理深入基层。比较发现,现代国家控制能力的下降在于货币发行主权的丧失,说明货币发行主权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 ,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如何建立国际新秩序 ,这一直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对此多次发表声明 ,主张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奠定以下基本原则。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主权是国家固有的本质属性 ,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主权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其最基本特征是对内的最高性和对外的独立性。它具体体现在 :对内方面 ,每个国家都有权自由选择自己的社…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30年代,克伦威尔全面主持英国政府事务。他审时度势,以宗教改革为契机,对外打击罗马教廷的势力,确立起国家的外部主权,对内削弱教俗贵族的权力,确立了国王的最高权威;并通过政府改革构建了国家机构的模式,使国家以制度化的方式开始运作,规定了英国政府机构的未来走向。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13.
第一部分 我国的国家制度 一、关于国家性质(国体) 1.国家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 ①从起源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不能认为“国家是用来调和阶级矛盾的”。②从本质上看,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不存在“超阶级的全民的国家”。③从国度上讲,国家由领土、政权、主权、人口等要素组成,具有主权的属性,不能认为“国家就是居住在一定领土范围内的,拥有国家主权的,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组成的共同体”。④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管理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没变,不能认为“其性质已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主权是一种最高权力.作为权力,它也像其他的无形或非物质利益一样,只是权利即法律上充分必要资格的对象或客体.权力本身不是权利.作为利益,权力和主权可以成为占有的对象或客体,但占有不等于所有,无权占有根本不算"有".想闹独立的人宣称台湾已"有"主权,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在法理上是不通的.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政治区,台湾没有国内、国际公法上的权利和独立法律人格,因而没有主权,也不可能是主权国家.  相似文献   

15.
罗轶轩 《政治思想史》2019,(1):176-195,200
主权权威与分权机制是现代宪法政治理论的两个核心构成要件,彼此之间形成了动态的和谐关系。不过在现代早期,主权概念是依托绝对主义话语建立的,以至于博丹、霍布斯和孟德斯鸠都断定二者在根本上是矛盾的。然而,主权的公共性在实践逻辑上要求刚性的制度控制来规范权力的使用,以防止主权被私有化、国家被家产化。只有对绝对主义主权概念进行结构性调整,实现主权者的虚位化之后,才能达至主权与分权的现代和解,然后才能依靠分权制衡机制来保证主权的公共性。洛克基本完成了这一理论改造工作,但并不彻底。只有到了《联邦论》,完全的现代宪法政治理论才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育主权问题教育主权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教育事务和在国际上保持教育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教育主权涉及国家基本的政治经济利益,是每一个主权国家都必须坚决维护的基本权益。我国是否接受国外教育机构来华办学,以及怎样合作办学,都必须以维护国家教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带来的是非国家行为体数量的剧增,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权力受到了冲击,而非国家权威正在上升。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拥有了垄断的权力,但这种绝对权力既不能控制所有的行为,也不能解决全球化带来的一些新型问题。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侵蚀和削弱,传统功能的国家和这些形形色色的行为体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权力平衡,这些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移民、恐怖分子、毒品贩子、黑手党,以及无数的其他私人行为者。跨国行为者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格局,它们开始与传统的国家权威在各个方面展开竞争。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统一性并没有发生变化。维护国家边界安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保卫国家主权。即使是在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洲地区,这一基点也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欧盟成员国之间开放边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则在于更好地促进自身国家利益的发展,使国家和人民能够在一体化进程中更多地获益。因此,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不能否定国家主权和国家边界的重要性,而且促使国家从多角度、多领域出发,不仅要维护自身的有形边界,而且要维护自身的无形边界,进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更好地维护自身的主权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把"合法性"概念置于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相分的框架之内,对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进行析解,是一个基本的理论课题。基于政治权威与合法性的关系及意义,揭示社会转型过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合法性之困境,指出根本出路在于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确立国家权力、国家行动能力和国家权威的限度,以期政治权威合法性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20.
高校的政治权力是基于高校所有权的一种"主权",决定着高校发展的根本方向,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等重要特征.政治权力的这种最高权力特征在高校中又面临着高校学术"事权"的最终权威裁定,因此高校的学术权力是高校政治权力审议监督的合法力量.只有正确认识高校政治权力的独立性存在及其特征,并以学术权力的审议监督为权力制衡机制,才能防止高校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过渡膨胀,促进高校的权力平衡,真正有助于完善高校的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