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虎妈战歌》是作者“虎妈”教育两个女儿的经验文集,“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中国福建的49岁的蔡美儿(英译名)。  相似文献   

2.
去年夏天,“虎妈”蔡美儿(微博)的中国之旅又一次在媒体上掀起了关于教育模式的探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微博)也低调参与了讨论,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有6位高管的孩子高中毕业,孩子们全考上了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美国一流的大学,但没有一个家庭采用“虎妈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三个月前,一位华裔妈妈(蔡美儿,人称"虎妈")一声虎啸,横空出世,在美国引起了核爆炸一般的剧烈反应。直到今天,"虎妈"这个名字仍然出现在电视上、报纸里、坊间舆论中,24小时不间断地刺激着美国人的神  相似文献   

4.
亲爱的虎妈(蔡美儿):你因为出版了《虎妈战歌》而受到很多人的批判.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懂你的幽默.以为书上的每句话都是认真的。于是人们误以为我和妹妹生活在你的皮鞭和锁链下。那是不正确的。事实上.每隔一个星期的星期四,你会把铁链打开,让我和璐璐在地下室玩一会儿算数游戏。  相似文献   

5.
"虎妈"蔡美儿的家教"战歌" "虎妈"档案: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父母到美国,现在美国,任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生于1962年,属虎.在她看来,虎代表着"强大、权威和凝聚力",能够获得他人的"恐惧与尊重",因此蔡美儿自称"虎妈".  相似文献   

6.
虎妈,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虎妈战歌》引发全世界对中西方教育的热议。对于虎妈教育子女的方法,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迷茫。媒体的社会调查表明,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虎妈的十条不准,都表示不能接受。说到底,虎妈的教育,始终未能摆脱太多的外部功利。  相似文献   

7.
2011年,中国的父母一下子有了与动物相关的代号:"虎妈""狼爸""猫妈""羊爸"——在这场冠名赛中,初创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她的《虎妈战歌》轰动  相似文献   

8.
宋亮 《教育》2011,(13):25
在企鹅出版社的大力推广之下,中美的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虎妈"蔡美儿严厉管教子女的无双故事。这个故事对美国人来说是如此离奇夸张,而在中国家长们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对孩子的管教自另有一套办法,为与"虎妈"叫板,中国媒体迅速推出了中国自己的另类家长——"猫爸",一个叫常智韬的人。家长热议"虎妈"和"猫爸"2011年早春,众多教育界人士就"虎妈"和"猫爸"的教育方法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讨论着重探讨"虎妈"和"猫爸"走红的背景及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4年,曾经因为《虎妈战歌》一书而闻名的"虎妈"蔡美儿的二女儿,像四年前她的姐姐一样,考上了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似乎再次印证了虎妈教育方式的正确。不过,同一年,在加拿大,亚裔"虎妈"比奇的女儿詹妮弗却因雇凶谋杀自己的父母而被法院宣判无期徒刑。与蔡美儿一样,从越南移民到加拿大的哈恩和比奇夫妇,列女儿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从四岁起就让她练习各种溜冰、钢琴、武术、游泳等特长,而且在学业对孩子严格要求,这导致了詹妮弗在拿到B这样的好成绩都不敢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教授蔡美儿的一本书《虎妈战歌》,近来引起了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的争论。大多数人认为:虎妈严厉、苛责、打骂,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是虎妈彪悍的家长作风赢来了两位女儿在校的优异表现。究竟是对孩子要求严格为好,还是以尊重其个性发展为益?专家们发表过很多评论,将虎妈鞭挞得遍体鳞伤,似乎虎妈真的有点虎,连自己的女儿都要虐待一样。  相似文献   

11.
宋亮 《教育》2011,(13):21
"虎妈"蔡美儿的故事经过中美两国媒体广泛报道,在中美同时引发热议,其原因却完全不同。在美国,"虎妈"是另类妈妈,从书名就能看出来。出版商强调的是"虎"和"战斗"。在中国,吸引读者的不是"虎妈"的"虎",而是她人在美国。"虎妈"冒犯了美国文化美国人对"虎妈"的态度,多数是文化、制度和宗教隔膜带来的不理解造成的,在这种不理解的基础上,多数美国人对"虎妈"的教育手段持不认同,甚至是谴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餐的新花样     
《父母必读》2010,(4):70-71
“跟着博主有肉吃”,呵呵,40万的点击量,“虎妈尚菜”(http://.blog.sina.com.cn/humachanzuo)的追随者也着实不少呀!尽管片片拍得算不上养眼,但创意却绝对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视角读《虎妈战歌》,"虎妈教育"并未超出我们的教育视野,它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从"孟母三迁"到"哈弗女孩刘亦婷",成功的中国"虎妈"不可计数,以至于我们习以为常了。  相似文献   

14.
文静 《教师》2011,(33):5-7
在上个月的本刊特稿中曾写到了引发全球性讨论,聚焦中外众多教育专家和评论者目光的“中国虎妈”事件(详情请见总第一百一十七期特稿《对孩子的教育:向东?还是向西?》)。殊不知,倘若仅仅只是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别,“中国虎妈”的话题或许还不足以掀起全球范围的大讨论。确切地说,“虎妈”式教育的含义还可以更广一些,它泛指日常生活中针对孩子所实行的较为严谨、可以施加一定压力,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以促使其达到预定目标即学业和个人素养达到完美状态的教育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践“虎妈”教育的地点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是在学校中。它的类别既包括家庭教育,也涵盖了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的受教育者需要教师和家长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示范,倾注更多的心力,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也能学会如何处事。那么,就中小学教育而言,身处东西两个半球的人们是否也会像争论蔡美儿的“虎妈”事件一样,对各自的教育体制和方法产生疑问,有不同的看法和分歧呢?  相似文献   

15.
家长认同谁     
何年 《教育》2011,(5):28-28
企鹅出版社对“虎妈”进行的商业化炒作会很快过去,但是对“虎妈”的思考会长时间留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每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自问:“我要做‘猫爸’,还是做‘虎妈’?”  相似文献   

16.
教育时评     
教育宜取虎妈猫妈之长虎年岁末,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法学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一书因讲述自己对女儿的严厉教养方式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的论战。《华尔街日报》以《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为题摘录了此书的部分章节,虎妈还登上最新  相似文献   

17.
虎妈观点     
嘉艺 《教育》2011,(5):23-23
美国版的《虎妈战歌》于2011年1月出版,书中的教育观点涉及到了“圈养”和“放养”孩子的讨论,蔡美儿以自己家人的亲身经历诉说了其中的苦与乐,失与得。这本书引发了全美对“虎妈”观点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家长认同谁     
何年 《教育》2011,(13):28
企鹅出版社对"虎妈"进行的商业化炒作会很快过去,但是对"虎妈"的思考会长时间留在中国家长们的心里。每个家长面对自己的孩子时都会自问:"我要做‘猫爸’,还是做‘虎妈’?"一系列政策和现实情况显示,中国官方反对"虎妈"支持"猫爸",家长则是心向"猫爸"却效仿"虎妈"。家长口头声讨"虎妈"青年女作家六六前不久当上了家长,这让她也关注了"虎妈"。看完"虎妈"故事,六六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虎妈的战歌》的作者蔡美儿的大女儿是学钢琴的。我猜她一定不知道朱丽亚音乐学院所有的窗都是封死的,原因是那里的自杀率太高。学音乐的目的是什么?是领会音乐的美妙,还是为了出人头地?我相信牛顿、贝多芬、莎士比亚这些人取得成就的原因,肯定不是为了满足母亲的需要。"北京男孩王越的母亲是"猫爸"的支持者:"如今风行‘赏识教育’,父母不可能严厉起来。"从儿子小学开始,她就对其进行赏识教育,这位母亲是典型的"猫妈"。  相似文献   

19.
最近《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出现了一位与绝大多数妈妈截然不同的一位母亲——“虎妈”。“虎妈”用其颇受争议的“中国式”教育法,培养出了两位十分出色的女儿。然而,“虎妈”的“成功”只属于个例,但我们在这一现象中将看到音乐教育的哪些问题呢?当“虎妈教育”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之时,我们是应该盲目跟风还是从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0.
虎妈,美籍华裔教授蔡美儿,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虎妈战歌》引发全世界对中西方教育的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