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传播技术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融合创新的时代。媒体传播历经“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的洗礼,今天,云计算、大数据正在催生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嬗变。面对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党媒如何走出一条创新融合之路,打造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兴主流媒体,这是摆在每一个党媒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媒体融合,业界和学界已经探索、讨论了很多,形成的一条共识是:媒体融合是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正在走向纵深。作为一场改革,自然不能换汤不换药。媒体融合不是一个“从1到1”的过程,而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当然,其间也少不了“从1到0”“从0到1”“从N到0”“从N到1”等诸如此类的不等量变换。媒体融合要见显著成效,理应特别重视“从1到N”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报刊、广电等传统媒体在新世纪以来一直在急剧变革,通过融合战略,它们的独立形态、碎片式架构,逐渐被消解、融汇成“媒介多元体”“媒介矩阵”。无论是印刷媒体还是广电媒体,均可以集纸质媒体、声音媒体和视觉媒体于一身,可读、可听、可看,媒体融合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形态到机制层面的整合。但是,融合还需要深入。深度融合是一种文化底蕴、内在逻辑的融合,其核心可以从“媒介化”入手。“媒介化”是将媒介信息转化为各种关系的中介化过程。从媒介向媒介化的变革,就意味着媒体不再是即时性消费品,它是一种基础设施;媒体不是静态的存在,它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媒体流程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开放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LBS等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媒体向智能媒体发展,媒体融合从判断上不再限于过去以人为主的经验式决策方法,从关系上也不再限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上的融合,而是在技术的广泛赋能下,向无界的、多元立体的融合关系发展,向“连续统一体”的融合状态发展,将媒体融合推向新的阶段。并在此过程中去探索如何将智能媒体的理解力、决策力与创造力同传统媒体的深入思考力、谨慎判断力、发掘经典力配合起来,以受众为聚焦点,寻找“社交+”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与智能媒体融合发展的最优路径,达到媒体融合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中央“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基层因地制宜的县域媒体实践中,呈现出多元丰富的“深度融合”类型。不同于幅员辽阔、空间宽广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融媒体中心在发展中遭遇多方压力,深刻说明了四级媒体融合的底部层级,绝不是深度融合的“最后一级”。本文基于上海市静安区、普陀区的案例研究,探讨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融媒体中心,如何突破“四级媒体融合布局”,在集约化的“精准融合”模式和矩阵化的“立体融合”模式中,通过时空维度的纵向、横向拓展,践行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深度融合”道路。与此同时,本文案例代表的公益一类融媒体中心亦面临着制度改革滞后、身份不明与“指挥棒”不清等结构性矛盾,亟需顶层设计给予整体发展目标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的媒体也不断提出“媒体融合”,比如佛山珠江传媒集团就不断地在“媒体融合”方面探索和实践。而我本人在国外和国内的经历,也让我意识到,“媒体融合”是一种趋势,但这种趋势是形势驱使下的融合,而不是物理结合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广电媒体数字化发展已有十几年了,从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到广播电视放到手机上的CMMB,再到宽带网络为导向的NGB,广电媒体融合在不断探索和深入。2014年,中央提出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广电媒体融合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我觉得有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8.
赵阳  唐炜 《新闻前哨》2023,(20):14-15
媒体融合十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加快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跃升变迁,“内容就是核心竞争力”已经从业界共识变成融合成功与否的标尺。我们认为,“内容”不仅是以文字为代表的信息传递,也包括由音调、音质、音色、声音情绪等要素组成的声音的“动听性”。在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动听”是桥梁,也是钥匙,我们要更加张扬“声音”这一特质。  相似文献   

9.
“媒体融合”是全球媒体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2001年的JP摩根H&Q技术会议上,“美国在线”的创始人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在演说中说道:“每个十年都有与之联系的词。80年代,这个词是个人电脑。90年代,这个词是互联网。而接下来的十年,关键词将是融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李奇·高登(Rich Gordon)对“媒体融合”作了六种类型的归纳:(一)媒体科技融合;(二)媒体所有权合并;  相似文献   

10.
作为媒体融合在所有权层面的自主探索,我国媒体的集团化改革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媒体集团化和媒体融合的共同追求,也是检验媒体集团融合战略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我国“报业集团化”和“报网互动”两次改革热潮展开历史分析,认为在行政力量的主导性作用下,我国媒体集团的融合战略大多处于所有权融合和策略融合的层面,而微观融合层面,即新闻生产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有待持续深化。随着全媒体技术消解了区域和行业垄断,无边界的市场空间打开,我国全媒体集团在技术倒逼下也走向了兼顾组织融合和微观业务融合的“整体融合”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宋文珍  卢迪  刘湘渼 《传媒》2024,(7):27-30
当前,我国地市级媒体融合进入加速发展期。5G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技术与重要基础,地市级媒体开展的5G技术应用实践,探索了“5G+新装备”“5G+云直播”“5G+新业务”“5G+多技术”数字化赋能媒体融合的四种模式,实现了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和改善。5G时代,处于全媒体传播体系“第三级”的地市媒体面临机遇与挑战。依托5G技术优势,进一步将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内向嵌入媒体生产链条,外向连接平台与用户,纵向贯通四级融媒体,横向联系各行各业是地市级媒体加快推进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12.
石雷  李妍 《传媒》2023,(S1):94-97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平台是新闻媒体的紧迫课题。党刊作为主流舆论阵地,面临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既有挑战,也有机遇,要进一步抓实体制机制融合,抓实技术融合,抓实队伍融合,向着“四全”媒体的方向努力迈进。  相似文献   

13.
胡萍 《今传媒》2016,(6):73-74
“媒体融合”四个字在2016年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利用好新工具、新技术,做好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传统平面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形成多层次新闻传播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全国两会报道是媒体实力的大比拼,更是媒体融合发展成效的检验。本文结合《金融时报》近两年“两会”报道实践,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推进媒体融合是助力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重要路径。如何蹚出一条适合本地媒体高质量发展的融合之路,夯实主流媒体的发展根基,结出丰硕的成果,是当代媒体人必须面对的挑战,值得思考与探索。尤其对地市级媒体来说,更要认清媒体融合现状、尊重新闻发展规律,精准寻找融合之路、着眼“主”字发力,用前瞻性思维培育壮大融合发展新动能,将媒体融合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5.
孙凰 《新闻前哨》2022,(19):37-38
当下,移动互联网生态瞬息万变,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地市级媒体在自身融合探索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也遇到诸多问题与挑战。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四川观察”抖音号和河南卫视系列文化节目,均以各自突出的特色化内容高调“出圈”,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地方媒体的内容传播格局,成为地方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经典范式。它们走红的背后有共同的发展逻辑,也有其各具特色的创新路径。本文试对二者在转型建构过程中得以“出圈”的共性与个性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为地方媒体的融合转型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媒体融合”在今天如此之热,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我看来。媒体融合系指各类媒体向其他媒体领域的进军与扩展,从而形成各类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它至少在以下三个层面带来了变革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此为背景,依托省内文旅资源,打造新型文化品牌成为省级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在新技术驱动下发展多元融媒体产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之一。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指导、以新型文化品牌为出口、以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为发力点,河南广播电视台与省内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在全媒体时代下打造“中国节日”文化IP,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进入改革攻坚期,国内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探索融合发展规律和战略路径,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立健全融媒体工作室制度,赋能主流媒体“转场升维”,实现共“融”互“通”,是拓展广电产业领域经营新路径、提升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抓手。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传媒与受众全新对话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1日至14日,一连四天,佛山传媒集团与著名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联姻”举办了“2009年媒体融合战略战术高级研讨班”。这是密苏里新闻学院与国内媒体合作举办的第一个全媒体融合研讨班。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模式迅速的发展,传统的四大媒体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本就被称作是“弱势媒体”的广播,那么字这个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广播媒体应该如何与新媒体融合互动,开拓自己的一席之地?本文就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为例,阐述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