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颠覆性"一词由克莱·克里斯滕森(Clay 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窘境》(Innovator's Dilemma)一书提出后,颠覆性技术、颠覆性创新就成为许多人挂在嘴边的时髦词汇。如果一个人在公开场合谈及技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时候,不说这个词汇,他就有落伍的感觉。人们有理由相信,颠覆性技术有能力摧毁未来的某些行  相似文献   

2.
关注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在颠覆性技术实现颠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应对颠覆性技术时的决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方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为前提,构建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两者采纳颠覆性技术与否的稳定策略,并借助MATLAB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验证该模型具体的演化路径,从而探究两者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博弈过程中决定双方最终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企业与消费者对颠覆性技术的初始态度将对两者采纳颠覆性技术的行为产生影响;(2)颠覆性技术产品为企业与消费者带来的收益大小、企业选择采纳颠覆性技术所需投入的成本大小、企业选择不采纳颠覆性技术所需支付的机会成本大小、消费者选择采纳颠覆性技术产品所需支付的成本大小等因素,均会对企业和消费者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上的最终策略选择存在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建议企业建立健全颠覆性技术常态化管理机制与跟踪机制,优化在颠覆性技术采纳行为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和成果转化水平,以充分实现颠覆性技术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提出运用客观数据和系统的方法来识别颠覆性技术并提高识别精准度的方法。基于颠覆性技术理论,重新修正颠覆性技术特征,从创新性、扩散性和转轨性三方面构建一种采用搜索路径统计数(SPC)算法、专利吸收率和专利扩散率测度的新方法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和判断;并利用1970—2020年间1 985件专利的数据对智能语音领域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识别出强化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是该领域的颠覆性技术,而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算法是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颠覆性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的强力引擎。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早地发现和识别颠覆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把握技术发展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总结颠覆性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专利视角,从技术融合性、新颖性、扩张性和影响力四个维度,运用熵权法和模糊一致性矩阵方法,构建了一套系统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模型。此外,为证实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选取5个技术领域开展实证研究,分别从同领域传统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对比、不同领域颠覆性技术对比、以及颠覆性技术在不同时间段的对比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一方面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了各技术颠覆性潜力指数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陆晶金 《科教文汇》2012,(24):94-95
电和磁联系相当紧密,电和磁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既然电荷有单个的正电荷与负电荷,为什么就不能有单个的"磁荷"存在呢?科学家对"磁单极子"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但迄今为止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磁单极子"的存在。本人在学习和教学中,归纳总结了"磁单极子"的三种设想,(1)"磁单极子"根本不存在;(2)"磁单极子"就像科学家预言那样确实存在;(3)本人想象中的"磁单极子"确实存在但单个"磁荷"不存在。并对这三种设想的理由做了些我个人认为是理由的阐述,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3S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介绍了遥感(R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国土资源日常工作的应用情况,强调"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数据驱动的颠覆性技术识别工作的两个难点问题在于:如何准确地获得领域候选颠覆性技术,如何全面有效地评估候选技术的颠覆性潜力。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候选技术辅助生成和多源数据评估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为颠覆性技术识别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针对候选技术获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候选技术辅助生成方法,通过词性标注和Head-matching的方法自动构建领域技术层次结构体系,然后结合专家知识判断确定候选颠覆性技术;针对颠覆性潜力评估问题,基于表征“科学—技术—产业—市场”链条的多源数据,界定了两类颠覆性技术,分别是“研究储备高—技术成果多—产业规模大—公众关注高”的潜力型颠覆性技术和“研究储备高—技术成果少—产业规模小—公众关注低”的潜伏型颠覆性技术,并通过计算颠覆性潜力值(DPV)和颠覆性潜伏度(DLV)指标来评估候选技术的颠覆性潜力。[结果/结论]通过在材料领域应用本方法发现,评估得到的DPV较高的3项潜力型颠覆性技术(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和增材制造材料技术)和DLV较高的3项潜伏型颠覆性技术(材料基因组、智能材料和超材料技术)覆盖了专家咨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意义,以及颠覆性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情报特征,辨析了颠覆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突破性技术、持续性技术的区别,总结发现了颠覆性技术的主要情报方法和科技情报在颠覆性创新中的作用,为通过科技情报工作发现颠覆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颠覆性技术能够彻底变革原有的技术格局,影响巨大,波及广泛,世界各国对该技术概念都保持着极高关注热度。当前,颠覆性技术及其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其意义价值的阐述和识别方法的探讨,系统化的特征研究数量较少。本文回顾前人的特征整理和设想,整理得到16个特征范畴,并基于液晶技术、数码相机和即时通讯3个典型颠覆性技术案例对其特征范畴进行探究,遵循复制法则对其特征假设进行多次修正、完善和补充。提出颠覆性创新是一种特殊技术竞争关系,并基于技术竞争关系提出颠覆性技术5个特性,最终基于5个特性构建颠覆性创新的过程模型。积极探索颠覆性技术特征现象与内涵,为颠覆性技术后续识别方法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然  徐世红 《科教文汇》2009,(23):174-174
心理词库是语言学及认知科学领域(人工智能等)的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各种词汇信息(形、音、义)在大脑中的表征和提取。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多有采用猜词游戏,一方面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促进词汇的记忆。本文以心理词库模型为依据,分析了猜词游戏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构成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之一,在语言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教学法的倡导人Tracy Dterell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有了足够的词汇量,即使对结构的了解几乎等于零也可以理解和说出大量的第二语言。在词汇教学中策略是关键,主要就词汇教学策略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2.
蒋子规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47+54-47,54
主导性设计和颠覆性技术是技术、产品和服务业务的两种商业模式。本文主要通过颠覆性技术与维持性技术之间的比较介绍了什么是颠覆性技术,并讨论了在辨别颠覆性技术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革新》2014,(5):45-45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用"土"办法看到了自己的身形,那就是在平静而清澈的水面上观看自己的倒影。后来,原始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发现有一种叫"黑曜岩"的石头可以磨平照人,这就是所谓的"石镜"。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铜(铜锡合金)的生产技术,同时,他们发现把青铜板打磨光滑后,可以照出人形来,这样就发明了"青铜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亟待颠覆性技术开新局、走新途。布局发展颠覆性技术是一项战略性的复杂系统工程,而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是关键和前提。文章基于颠覆性技术变轨跃迁、由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10→3→1”收敛的底层逻辑,针对科技驱动的来源方式提出“发现—遴选—评价”的识别思路,开发出一套从科学端出发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框架,以期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海建 《科教文汇》2011,(32):149-150
计算机专业英语已成为一门专业课,并在计算机应用中架起人机会话的桥梁。计算机英语与其他专业英语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日新月异",特点有:客观、严谨、准确、精练,专业术语多,缩略语经常出现,合成的新词多,介词短语、分词短语和名词性词组使用频繁,长句、祈使句和被动语态使用较多,方程与数字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要学好计算机英语,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对相关内容有很好的理解,对不断出现的新的计算机专业词汇要注意理解和记忆,在了解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对词汇的掌握就能很好地理解,多积累,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硅谷被公认为是创新和增长的代名词,也是全球重要的颠覆性创新中心之一,苹果、英特尔、谷歌等硅谷企业更是行业翘楚。如何解释硅谷能够持续性产生颠覆性创新这一现象?结合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试图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来破解硅谷企业通过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密码。首先回顾了硅谷的起源,并描绘了硅谷由企业牵引的创新演进轨迹。其次,归纳了近20年来硅谷企业的代表性颠覆性创新的基本特征,并提炼了影响这些颠覆性创新的共性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构建新颖且强大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推动硅谷企业从“后发者”到“颠覆者”的关键路径;(2)嵌入平台化思维和模块化逻辑,是提升硅谷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独特性的重要机制。文章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并凝练了若干管理启示,可为当前积极探索颠覆性创新的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研究》2021,39(8):1467-1473,1536
文章对现有颠覆性技术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一种采用专利引用信息和Bass模型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和判断的新方法,并利用1976-2016年间的445条美国专利数据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薄膜电池发电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其技术扩散呈现典型的S型轨迹,并将在未来40年进入技术快速扩散期。本方法能够在早期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为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颠覆性技术遴选是在一定范围内对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识别和评价判断的行为,其目的是确定未来国家军事、产业和经济发展重点并科学有效进行规划和部署。在深入研究国内外颠覆性技术遴选现状和预测评估理论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从理论上研究了颠覆性技术遴选评价的体系框架,提出颠覆性技术遴选的基本思路和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主要国家普遍认识到发展颠覆性技术的重要性,将颠覆性技术发展作为大国博弈的战略需要、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开始重视颠覆性技术发展和颠覆性创新,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基础研究不足等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直面颠覆性技术的挑战和机遇,加强创新,补齐短板,做好战略布局。本文分析了颠覆性技术发展的观状、我国推动颠覆性技术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尽早发现颠覆性技术,同时全面监测各个子领域中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新兴和热点主题,提出一种融合属性计量、LDA模型与网络中心性指标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首先,从技术突破性和市场潜力两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筛选出具有高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文献;其次,基于LDA模型将技术文献划分为不同子领域;最后,采用中心性指对分类网络中技术节点的影响力进行识别,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得到颠覆性主题子网,综合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进一步区分颠覆性热点主题和新兴主题。基于类脑智能领域的专利实证研究表明,分类网络可以很好地识别不成熟子领域中颠覆性技术的热点主题和新兴主题,这是对全局网络识别结果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