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2.
董西莲 《大观周刊》2012,(30):30-30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  相似文献   

3.
《新闻通讯》2011,(7):64-64
日本大地震余波未了,搜狐网就用和新闻赛跑的速度推出了第一本由网友撰写的“微博体”地震书。这本名为《大头条:“3.11”日本大地震搜狐微博全纪录》的书,  相似文献   

4.
张苗 《新闻世界》2013,(8):180-181
随着社交媒体的风生水起,传统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受到冲击,发展新媒体平台迫在眉睫。笔者以陕西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第一新闻》新浪官方微博为例,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在“微”战场上突出重围,提升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利器,都市类报纸的起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得益于对社会新闻的高度重视与着力开掘,而热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也大部分可归入社会新闻范畴。在社会新闻走向繁荣的同时,低俗化、娱乐化也愈演愈烈,遍地“一夜情”,到处“无厘头”,满眼“人造美女”,漫天“成功人士”,色情、暴力、凶杀等刺激性新闻泛滥成灾。有人将此归结为社会新闻的“初级阶段”,认为随着受众群整体素质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卖点”、追求感观和意念刺激类的社会新闻,其受众市场会越来越小,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事实上,早就有专家学者呼吁…  相似文献   

6.
张羽  侯逸君 《今传媒》2011,19(2):48-50
本文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探析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假新闻现象,并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快速传播以及自我纠错能力、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意见领袖(即微博认证用户)和传统媒体对公民新闻发布者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来探索微博公民新闻传播中预防和制止假新闻传播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袁莉 《新闻窗》2014,(1):83-84
很多人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刷新微博,看看各种励志微博、早安词或者是新闻头条,看看这个世界在我们睡着时又发生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不少观众发现:在央视《新闻联播》结束前,新闻主播都不忘提醒大家关注其官方微博。这一发挥“微”力的新变化不仅传递出与时俱进的信息。也让人们再次审视利用微博阵地推广行销的巨大作用。伴随着全民微博时代的“微”效应渐趋形成,这几年,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工具也使无数草根英雄在一夜之间成了新的话语传播者。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大事件,都由微博这140字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强大力量所“引爆”。  相似文献   

9.
微博已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在两年多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新机遇,逐渐成为“全天候”互动和“零距离”对话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可以实现民间、官方两个舆论场的对接和沟通,消弭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成为一支沟通两个舆论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微博成为了网络新媒体的代表,它以海量性、交互性、即时性以及多媒体性,迅速走进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微博上也出现了各种媒体奇观,为吸引眼球,新闻报道趋向于以情节取胜的"好莱坞"化,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微博新闻要把握好度,坚持新闻的价值原则,加强把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论中的“熵”和“冗余”是对系统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度量;而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是对新闻的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描述.两组概念有着必然的关联性,信息论中“熵”和“冗余”的概念对应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真实性程度越高,冗余信息(可预测信息)越多,新信息含量越低,传播价值越小;熵值越高越新鲜,不确定性越强,传播价值越大.信息包括新闻,信息论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信息论视阈中新闻求真与求新的冲突是由“冗余”和“熵”的对立决定的.所以,新闻求真是在“变”中求“稳”,新闻求新是“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牌照的发放,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序幕。作为新生事物的“微博”,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时代优势,只要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经营,一定会迎来“微博”的辉煌时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关注百姓生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闻,风生水起,遍地开花。民生新闻的兴盛,是一种可喜可贺的现象,它既符合新闻“三贴近”原则,又暗合了“新闻回归受众”的自身发展规律。但是,正处在发展期的民生新闻,就其实践层面看,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超 《新闻世界》2013,(8):238-239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意见表达平台。本文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北京发布”为例,分析政务微博运行特点及规律,并对提高政务微博传播效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谢礼 《新闻前哨》2013,(4):56-57
【摘要】新闻宣传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特有的表现形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引发了新闻界观念性变革,是新闻战线遵循、运用、实践新闻规律,加强改进新闻报道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做好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挖掘“走转改”的精神内涵和实践意义,从新闻报道的选题内容、表现形式、舆论引导、传播力影响等角度,对“走转改”的新闻实践作出思考和阐释,从而深化对新闻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好地用以指导新闻宣传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鸟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8.
2003:打造媒体公信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三贴近”诠释了“媒体公信力”全新内涵,首先就在于它强调了媒体公信力要始终建筑在群众利益之上,建筑在媒体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上媒体公信力时刻经受着现实的考验,媒体一旦背离了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其公信力必然受到伤害媒体打造公信力的手段很多,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基本目标是增强媒体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媒体的报道权本来是作为公众权利的一种体现,媒体一旦拿这种公众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权钱交易”。“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  相似文献   

19.
王丽 《青年记者》2003,(9):26-26
“新闻由头”顾名思义,由者,缘故也。由头,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新闻的引子,或者叫“新闻根据”、“新闻依据”。“新闻由头”是新闻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许青 《军事记者》2003,(12):46-47
“三贴近”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体现,是新闻传播规律的本质要求。我国传媒要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关键在于坚持“三贴近”。“三贴近”思想为当前我国媒体尤其是党报党刊的新闻改革提供了总体方向。认真领会和贯彻这一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工作,是新闻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坚持“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作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任何传媒都是一定阶级、政党利益和意志的代表。世界上没有任何超阶级的传媒。我国传媒是党领导下的宣传舆论机构,是党的耳目喉舌。当前,加强党对传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