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篇以及停连、语气、节奏,同属于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一、重音的概念停顿和连接,着眼于作品内容构成的分合:重音,则是解决作品中词语关系的主次。什么是重音呢?我们知道,一篇作品,是由许多的词、词组构成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负有表达思想感情的任务,有各自的语言作用.播音员在播音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它们中间哪些是重要  相似文献   

2.
苏城 《中国传媒科技》2014,(10):102-102
<正>在有声语言表达进程中,自然状态的语流会有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的地方是停顿,而延续的地方是连接,我们说停连是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创作过程中的外部技巧之一。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有停顿,有连接才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停顿和连接,都是依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需求而为之,并不是任意的,更不是随意的,停连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本文详细论述了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停连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本篇属于播音工作的外部技巧. 一、顿歇的概念在播音中,稿件各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间、词或词组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的地方,时间长短不同,这都属于顿歇的范围,是有声语言表达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教学体系.一般来说,一位播音主持专业本科的学生,在大一学习普通话语言和吐字发声,大二学习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大三学习广播新闻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大四学习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广告配音、纪录片配音.从广播电视媒体中有声语言应用的角度上看,这四年的学习内容已经基本涵盖了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技能、技巧,理想状态下,经过这一教学过程,足以培养出合格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有一种观点认为,语言表达不重要,天天练发音也没必要,甚至认为播音、主持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节目主持人只能来自优秀的记者和编辑.这种观点是将有声语言当做了“思维的附属品”,对有声语言创作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事实上无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主持什么节目,运用了哪些技巧,能力有多强、素质有多高、思维品质有多好,最终呈现给受众的都要落实到有声语言的表现上,没有语言表达,思维也没有实际的意义.中国播音学的奠基人张颂教授不断强调“语言功力”的重要性,并指出:语言功力并非只是“语言”的功力,它包括运用语言所必须的功底,和运用语言所涵盖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央视新闻联播中系列报道,分析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播音员在播报时语言整体向口语化、大众化过渡趋势的社会原因,解析了播音过程中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四种外部技巧在新闻播报中“二次创作”的综合运用技巧,提出了在新闻播报中外部范式使用的合理化的方案,以期在新闻播报中与受众取得进一步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服饰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无声语言,是主持人对节目类型、节目风格及节目内容的一种昭示,如何在掌握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服饰语言,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旭东 《中国广播》2011,(12):71-73
节目主持人作为有声语言的传递者和表达者,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从而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十分重要。本文认为作品演播时,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位置,—旦明确了定位,就有了和听众沟通的“人物”。准确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调,才能构建作品表达的基本情感曲线。  相似文献   

9.
刘楠 《中国广播》2005,(7):59-61
播音,从广义上讲,是指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介所进行的一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传播信息的活动。本文所指的“播音”,是播音员和主持人运用有声语言在媒体中进行的传播信息的创造性活动,且主要侧重于对其有声语言本体(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吐字、发声、播读表达技巧等)及其外部听感印象上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徐惠 《今传媒》2016,(11):138-139
民生新闻的播报有别于联播体新闻播报,说好民生新闻有几个关键点:用好语气、重音、停连很重要.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叫重音.重音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较常用.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就是重音;停连,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与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而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出镜记者有声语言的表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钟新 《编辑之友》2015,(9):81-84
出镜记者的传播方式是人格化、全息化传播,在该传播系统中,有声语言表达是出镜记者的立身之本,具有风格的独有性、语体的口语化和叙述的贴近性等特点.基于电视媒介的线性传播、拟人际传播特征,出镜记者的有声语言表达在策略上需兼顾三种关系:表达准确与恰当使用模糊语言的统一、语言简练与适当信息冗余的统一、有声语言与非言语传播的统一,以此提升出镜报道的有声语言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方丽荔 《今传媒》2013,(6):134-135
有声语言表达是通过播音主持连通信息与受众之间的桥梁,是传播语境的重要工具。作为播音主持的主要渠道,有声语言表达与信息的真实性有着很大的联系,更会使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产生极大的影响。信息与播音主持以及受众三者作为相对单一的个体,本身没有一定的关联,而正是由于有声语言表达与传播语境作为载体,才构成了当代庞大的有声语言信息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13.
怎样做到有声语言播读恰到好处呢?备稿是基础,即使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播音员也应该迅速浏览稿件全文,简单地了解播读内容,并迅速用笔标出停连、重音等,为从容有声播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赵军 《新闻前哨》2000,(10):28-28
众所周知,节奏是诗歌 的灵魂。其实,除了诗歌、散 文,像小说、文章、广播电台 的新闻节目等,它们在有声 语言表达时都离不开节奏。 就连日常生活中的说话也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也就失去了语言的生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节奏是一切有声语言的灵魂。 新闻播音是新闻稿件的文字语言经由播音员再创作而成的有声语言,它同样具有“节奏”方面的要求。 节奏是韵律,节奏是色彩。当我们对播音的吐字、发声、呼吸等等多种技巧都已经掌握了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节奏”在新闻播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新闻播音员在平时工作中,接触到…  相似文献   

15.
电影电视除了有其专属的技巧语言表达外,社会生活的有声语言仍是其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在电影电视发展的历史空间内,语言的差异化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各种电影电视取胜的法宝之一。本文通过对多部影视剧语言的分析,理出一条影视剧创新的新途径,即如何以语言化差异的方式促进影视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大多数电视台都会把主流频道作为新闻传播渠道。因此,电视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和整体形象气质都会影响新闻内容的传播与扩散。拥有良好的形象气质和比较完善的语言表达是电视新闻主播必备的职业技能。本文将以"气息调控、语言表达"为电视新闻节目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的研究基础,探究不同类型稿件的气息调控技术和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记者在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名优秀的民生新闻记者不仅仅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丰富的采访实践经验。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能够灵活掌握,对于新闻信息的有效传播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对新闻事实进行点评,对于引导舆论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出镜记者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上具备更高的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声屏世界》2007,(6):53-53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是凭借语言的声音形式传播和交流思想。所谓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的美学创作,是指将播音员主持人的有声语言作为语言艺术来研究,作为审美对象来分析,进而使播音员主持人产生强烈的创造语言美感的热情和欲望,并最终使受众产生审美享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对西方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在借鉴西方的一些播音主持语言样式.但是,汉语有声语言表达可否随意模仿英语有声语言表达的样式,从汉英这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人手进行研究还是有必要的.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典型的形态语言,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洪堡特论到汉语时曾写道"从所有语言的语法差异来看,汉语可以说自成一类,而不是某一具体语言的亚种",它"在语法构造上几乎完全不同于一切已知的语言".①我们认为,至少是汉语的非形态性这一点,不可能不对有声语言表达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培养电视节目主持人,并非简单地在广播节目主持人训练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上镜练习。在电视媒介中,有声语言表达和形体语言表达共同支撑着主持人信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从1963年初创播音专业至今,长期致力于探寻有声语言传播的规律,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