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曾圆 《今传媒》2013,(7):137-138
2012年10月开始,围绕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全国刮起了一阵"莫言热",该文给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从传播学的角度深度剖析"莫言热"的传播符号、传播流、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等。同时文章还就"莫言热"中兴起的谣言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
黄龙 《新闻前哨》2014,(8):49-5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获得国际认可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进行有效传播的典范.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向世界宣布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登顶“诺奖”奖台的第一人,标志着中国作家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高度评价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3.
“莫言热”给高校图书馆的采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在分析收藏莫言相关文献必要性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图书馆对其相关文献的采访策略,提高其文献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打破了中国作家诺奖"零突破"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文学作品创作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反映了作品的"有效传播"对莫言获奖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展开分析,立足于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和传播技巧三个层面探讨对莫言获奖起到的推动作用,分享莫言作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的"有效传播"经验。  相似文献   

5.
关于莫言的新闻报道近期充斥着整个文化新闻界,各大媒体报道规模相当庞大,多为深度报道、人物专题访问,围绕莫言获奖的前前后后进行了深度挖掘。报道的主题多为莫言获奖的意义、获奖后社会各方的反应与反思,如公众该如何理性消费"莫言热"、"莫言热"商机能持续多久、莫言自己如何看待这场热潮、中国文学该如何融入世界等。"莫言"成了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6.
《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书属于“莫言心声系列”。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  相似文献   

7.
莫言获得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除实现了中国长期的诺贝尔奖期待外,还为中国当代主流文学的海外传播("走出去")与在普通大众中的传播("走下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要真正落实这两个目标一方面需要提倡纯文学写作中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加强文学翻译队伍及中国文学的对外出版,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要警惕"莫言热"中的商业化、娱乐化成分,避免"大众化"过程中出现文学精神被误读的现象,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让大家切实发现纯文学的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文学承担着"描述中国和对话世界"的责任.追溯中国著名作家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历程,可发现日本翻译界和出版界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日本译介和出版莫言的文学作品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学者于杂志进行作品介绍,至译介后进行诘责,再到著名学者的力捧和推介;从特定出版社的参与,到后期大型综合出版社的介入,莫言作品数十年间在日本的传播走过了由试水、质疑到接受、认同的曲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对莫言作品的译介和出版逐渐呈现译介书目最多、销售量巨大、译作载体高权威性和高学术性等特征.从这一角度来说,从译介和出版两个层面深入探讨莫言作品在日本近30年的传播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之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与莫言私交甚好,他一直想到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去看一看。今年春节,大江终于来到莫言小说《红高粱》中“我爷爷我奶奶”生活过的地方。旅日作家毛丹青陪同翻译,为本刊记叙了两位文学家在“高粱地”里的心灵交流  相似文献   

10.
以新浪微博为平台,对“莫言作品微信息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图书馆官方微博如何针对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微博阅读推广,并快速实现读者阅读诉求的方式方法,进而探寻图书馆官方微博服务读者、创新微博阅读推广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江蓬 《出版科学》2013,21(1):50-52
当下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之手,莫言获奖也引发了图书销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莫言图书热"现象成为图书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试图从该现象出发,探究我国图书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并就当前图书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是现当代作家作品中走出去成功的典范.本文从译者的赞助、权威评论家的赞助、专业期刊和出版机构的赞助、文学奖项和影视媒介的赞助等方面,探讨了莫言作品的赞助人体系.关于莫言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生产与流通的探析,对当下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小国瑞典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是西方一个小小的奖项,中国人的“诺奖”梦只能显示文坛中人的“诺奖”焦虑症.即便莫言获奖也不能拯救文学,人们对莫言获奖与否的关注,恰恰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对文学的轻视.  相似文献   

14.
金秋十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疑是中国文化界最欢欣鼓舞的事情。由于其影响力大、权威性高,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在莫言获奖之前,中国作家为这一文学世界最高荣誉赋予了太多的梦想和期待。莫言的获奖,对中国人来说,是圆了一个梦想,我们终于实现了诺贝尔文学奖"零"的突破。莫言的获奖,更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对中国文化的认可,这对于中国文学创作、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既是对莫言文学创作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来整体创作成就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发展进步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二次元IP”阅读热在2017年达到高潮,它的阅读主体是以90后、00后为核心的“网生代”.“二次元IP”阅读热折射出网络对信息传播中“反议程设置”进程的催化.“反议程设置”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主体由媒体演变成受众,受众成为议程的意见领袖,主导信息传播的全过程.“反议程设置”的出现是网络和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媒体需要认识到“反议程设置”的利弊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助力网络时代信息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16.
港台之页     
台湾联合报小说奖揭晓大陆地区莫言获奖台湾第十届“联合报”小说奖揭晓,大陆作家莫言获“大陆地区短篇小说推荐奖”。这是台湾文学界首次主动专为大陆作者设奖。以《红高梁家族》为两岸读者重视的莫言,此次以《白狗秋迁架》获奖。除莫言外,大陆旅居海外的作者刘夏也获中篇小说奖。黄凤樱等十多人获其他各项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周边传播概念及其丰硕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关注与热议,理论体系扩充完善之际,周边传播相关研究较多呈单向发展趋势。现基于周边传播、国际关系理论范式提出“周边‘逆’传播”这一派生概念,从概念内涵、理论根基、历史底蕴三方面阐释,从“逆”全球化背景、“逆”传播主体视角、“逆”信息流动方向三个方面辨析“周边‘逆’传播”,从研究范围及重点、研究要求及脉络、研究理论延展及传播三个方面论述“周边‘逆’传播”理论体系建设方式。同时,借助国内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析了“周边‘逆’传播”的应用形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新华社发 案例 2012年10月11日,当知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媒体都想第一时间采访莫言,而且最好是专访。,可实际情况是,第一时问只有央视等有特别优势的极少数媒体专访到了奠言,其他媒体都只得到了一次集中采访的机会。但是,一些媒体并没有“坐而待毙”,而是采取了重复以往采访莫言报道的方式,让重复报道倍显新生。例如,绍兴晚报在莫言获奖次日的头版基本重复了2008年笔者专访莫言时的标题(前后两次的标题分别是《莫言:最喜欢雨天的绍兴》和《莫言:到绍兴下雨天才有味道》),以及当时莫言在绍兴高校演讲时的照片,从而大大强化莫言获奖这则新闻与绍兴读者的贴近性。  相似文献   

19.
扶瑶  孟育耀 《传媒》2023,(2):78-80
当下短视频已经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传播中呈现出了新样态:平台形塑新场景、多元生产者重组知识图谱、基于用户需求的交互性动态。在“知识热”的背后亦隐藏着传播焦虑:“知识茧化”、内容同质、版权受侵等。本文针对知识直播面临的困境,提出回归“科技向善”理念、秉承“工匠精神”、完善版权立法等方面的建议,助力打造网络良性传播生态,促进短视频平台与知识传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莫言     
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成为了众人围追的对象。这个名字的品牌效应让众多商家使尽浑身解数,而莫言本人则像个剪影,在喧嚣之中无奈地沉默"这个事情还没有人知道,我们还没对外说过。"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山东高密的家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情"指的是他本人已和山东人民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出版合同,暂定名为《大哥说莫言》。这个寒冷的冬天,"莫言热"并没有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