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洋 《传媒》2013,(2):23-26
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创新、突围、转型、变革成为纸媒相互传递、呼唤的热词。与其凄凄哀哀地"等死",不如大胆地探索出一条新路。何谓"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在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80多人参加仪式,《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相似文献   

2.
云报纸作为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产物,不仅丰富了报纸的信息功能,强化了服务功能,还扩充了报纸的知识功能,延伸了营销功能。作为信息总把关、总策划、总设计、总主持的新闻编辑将面临全新的编辑环境和工作对象。因而,云编辑须从云观念树立、云信息整合、云内容细分、云受众服务、云观点引导等方面进行转型,以适应云编辑的全新工作。  相似文献   

3.
沈明锐  王希华 《今传媒》2013,(11):117-118
云计算不仅推动了信息产业内部的技术革新,还推动了相关产业一系列创新发展。“云”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一种服务理念,这种理念指导了云计算在各个领域的产业实践,包括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出版行业,云出版的概念逐渐形成。本文以传播学的视角,从“内容云”、“渠道云”、“服务云”三个方面构建未来的云出版,将出版传播和云计算的服务层次相结合,探讨未来的云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种称之为“第一次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近期,《南京晨报》也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首张全媒体报纸,把新媒体元素融入到报纸中,移动电视、网络、手机、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功能都将在报纸上生成。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2,(17):79
5月25日,江南都市报"江南地产云周刊"全新面世,由此江南都市报成为江西省首张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和网站相结合的媒体。"江南地产云周刊"创刊,也表明了江南都市报成为江西报业史上首份"云报纸"。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2,(11):5
9月6日,随着《三晋都市报》3000期的到来,由《三晋都市报》携手联通太原分公司打造的省内首张云报纸正式与读者见面。"图片会说话、报纸动起来。"据介绍,《三晋都市报》云报纸,是将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刊  相似文献   

7.
在PC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讨论媒体融合,很多报纸以最低廉的价格,将采集到的信息内容提供给了门户。而今天,门户已经消灭了纸媒品牌,没有一家纸媒在门户上有品牌。门户所有的新闻都是新浪新闻、搜狐新闻,没有某家报媒的新闻,没有《京华时报》的新闻。门户抢掠了报纸的收入,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每张报纸都应该有自己的准确定位,这样的报纸才能吸引读者。新媒体时代,传统纸媒虽然受到了新媒体便捷、速度快优势的冲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严峻挑战,但传统纸媒本身还是具有新闻报道内容真实情和可靠性等固有的优势。在融媒的大潮中,传统纸媒要继续保持优势,需继续创新发展。一张张报纸的出版凝聚着众多记者和编辑们的智慧,而版面设计就是这份报纸的门楣,读者喜不喜欢阅读,从报纸的版面设计就能一目了然。本文以《七台河日报》版面设计为例,初步探索报纸版面编辑的创新办法,进而提高《七台河日报》的竞争力,同时提升读者阅读《七台河日报》的快乐心情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在传统的出版模式下发展遇到困境,面对网络冲击纷纷转型谋求发展,构建科技期刊的云出版服务平台成为科技期刊转型发展的有益方向。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科技期刊云出版平台,在此基础上,从发展市场机制、完善平台经营、提供优质全面服务三个方面,对科技期刊云出版平台的发展与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快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受众对新闻传播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纸媒(尤其是报纸)由于受到出版、发行速度等因素的限制,读者市场受到了严峻挑战。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博弈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借助、利用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更方便、全面、权威的新闻资讯。这就要求传统纸媒的新闻记者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学习技术,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试以“云拍”新闻(云报纸)为例,从技术角度试析传统纸媒记者如何利用手中现有器材拍摄符合技术要求的新闻视频。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体时代,广告和发行是报纸最主要的两大盈利形式。但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挤占了报纸的市场份额,也削减了报纸的广告数量。转型时期,报纸如何实现创新,开创新的盈利模式是纸媒持续发展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尝试从广告创意、多元化经营、数字化转型和打造品牌等角度为报纸开源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云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也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云报纸就是其中的有益尝试之一。作为中国第一家云报纸,京华时报《云周刊》及其客户端"京华云拍"的推出,将报纸和网络两种不同的媒介形态进行无缝连接,为报纸读者提供一个通往互联网、实现电子阅读的通道,使报纸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形态内容的单方面传播,变得更为注重用户的交互性、个性化体验;京华时报在入"云"之路上,对精确营销和与电子商务接轨等商业模式也有多种形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李杰 《编辑之友》2015,(8):80-83
作为报业数字化浪潮中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云报纸从其概念提出到成功出版,始终面临着两种声音与论调:一种认为,云报纸能让“互联网活在报纸上”,能成为拯救报业的救命稻草;另一种认为,由于其费力程度高,受众需求小,云报纸注定与之前的二维码命运一样,只是昙花一现.到底哪一种论调是贴近实际的,文章通过对云报纸及其信息收受模式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进行网络调查,对云报纸编辑出版的策略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炜明 《东南传播》2014,(11):70-73
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以媒体融合发展为转型目标的传统纸媒已不再将第二天出版的报纸作为惟一的资讯发布平台,而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第一时间争夺新闻的首发权,利用纸媒的深度报道争夺新闻的解释权。由此带来传播渠道的前置则要求报社在新闻生产流程、人员业务培训、评价和奖励机制上做出相应的改变。多种媒体平台的新闻发布只是传媒融合发展之"形",而以新媒体思维重塑媒体内部环境才是转型升级之"魂"。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时代为纸媒编辑带来的既有挑战又有机遇:一方面,订户的减少造成了报纸影响力的下降,纸媒编辑工作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另一方面,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平台又为纸媒编辑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对纸媒编辑而言,只有不断拓展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做好报纸编辑的同时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延伸新闻产品的影响力,才是顺势而为的睿智之举。本文以河北青年报纸媒编辑部转型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纸媒编辑部流程的再造及由此引发的编辑职能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在大量新传播媒介的影响下,传统纸媒的作用与地位下滑趋势非常明显,但融媒体的发展为纸媒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求纸媒记者亟待进行转型提升,积极探索纸媒在融媒体时代新的发展转型途径。基于此,本文从以下方面简述融媒体时代报纸记者转型提升的对策,希望对相关领域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处于媒体转型融合探索中的纸媒敏锐地抓住自身的优势,再巧借日新月异的当代前沿新技术手段,出版《速报》的经典案例,深刻阐述了《速报》作为纸媒与其他媒体竞争的"特种兵小分队",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和出版的社会意义,分析了《速报》的广告价值和商业前景。文章认为:《速报》对整个纸媒所能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报纸可以不输甚至超越电视、广播、网络的传播时效。  相似文献   

18.
余婷 《新闻实践》2009,(11):48-50
纸质报纸所面临的出版成本上升、广告收入下降和新媒体挑战三重压力,让报业数字化成为全球报业发展大势所趋。同时,与报业数字化相伴的读者平移问题日渐显现。读者平移,即纸质报纸读者的网络化迁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纸媒数字化转型并行的过程。是否顺利实现读者平移很大程度上影响报业数字化进程的效率。本文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下简称《箴言报》)为例,探讨报纸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读者平移的基石、重要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玉宇 《新闻实践》2014,(12):67-68
传统纸媒的盈利模式普遍是低价发行报纸,以一定的发行量保障相应的有效读者群,从而使纸媒在传播新闻信息的同时向广告发布者收取广告费。由此看来,纸媒企业的业务模式单一,盈利能力趋弱,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阶段。转型不仅是业务形态的转变,也不仅是盈利模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曹佳欣 《传媒》2018,(14):74-75
在新媒体时代,纸媒正面临着读者减少、广告下滑、发行量下降等危机,生存环境不断受到挑战.在纸媒转型过程中,如何实施创新传播策略,真正"扭转颓势"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纸媒的转型升级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积攒了大量的网民,尤其是年轻受众群体.因此,纸媒通过与电商合作,在运营模式上更加积极、主动、灵活,融入新媒体环境,将发行量转为流量.笔者以阿里巴巴"媒体电商"为例,研究"纸媒+电商"模式如何通过跨界合作,让报纸成为连接商品的端口,引领全新报业产品形态,扩大受众群体,增强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