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琴 《文学教育(上)》2010,(21):148-148
朱自清以诗人的身份初登文学舞台,他的《新诗杂话》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本文重新回到论著本身,探讨《新诗杂话》的内在结构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诗性语言决定诗歌外在体式的理论见解,考察了成长期新诗白话用语的三种类型:口语化白话、国语化白话和杂凑式白话,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论证了以文学研究会诗群为首、采用口语化白话的诗人,坚持自由诗体写作;以新月诗派为首、采用国语化白话的诗人,探求格律诗体写作;以象征诗派为首、采用杂凑式白话的诗人,则在自发地作节奏自由诗体写作。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以小说、散文名世的,诗论是他作为编辑、读者的副业,却体现了独特的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沈从文的诗论注重对文本的解读,注重对人的关怀,注重诗人的人格修养;可以概括为本体论、创作论、诗史诗人论三个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到思考和独特的诗学品格。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的审美积淀,农业文化的怀旧心理,工商文明的不发达,使20世纪新诗处境不妙:说是新诗,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旧诗,新诗不新.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当下,诗人应该走出书斋,拥抱社会,以独特体验和感悟显示诗歌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诗歌标题作为新诗的组成部分,形态多样,功能丰富,特征鲜明。新诗标题的现代变革,以中心词制题、意象性命题和开放性形态确立其基本面貌。与传统诗歌范式化标题不同,新诗标题以修辞的运用、叙述与抒情的参与和语言符号意蕴空间的建构,突显标题功能。新诗标题与诗歌内容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诗人常常将诗旨和隐喻嵌入标题,诗歌标题与内容在诗歌意义上相互生成。诗人自我意识的突出使标题具有个性化色彩和风格化特征,时代的语境也影响着标题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剧化新诗出现在2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仍有影响,其主要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卞之琳。戏剧化新诗的特征是:现时的戏剧动作、特定的戏剧意境、单纯的戏剧场面、变化的戏剧声部、双层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歌从古至今传承着一个优良的美学传统,这就是讲究意象美。所谓意象,就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物象是客观的,不依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恶而发生变化。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 从中国诗歌的美学特征看,讲究意象美不仅是古典诗词曲的一大特点,而且是现当代诗人从事新诗创作的一种自觉追求。我们以现行高中教材第三册为例,从意象美角度来审视现当代诗歌名作。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把“河畔的金柳”比成“夕阳中的新娘”,还有那“软…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不以诗名,但他确是当代诗坛上独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象充满涛情的凤凰,“展开五彩缤纷的翅膀”,“歌舞在苍穹”。①胡乔木写过不少声情并茂的旧体诗,却更关心新诗的发展。他并不反对新诗人写自由诗,但总希望新诗象旧诗词一样,能建立一种为诗人和读者共同了解、约定俗成的格律。  相似文献   

9.
抗战为新诗的大发展提供了机遇,抗战也使重庆步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时期,在此期间,众多诗人会聚重庆,共同书写了一套完整的重庆叙事,重庆以悲情之城,坚韧、乐观之城,浮华、高压之城的多脸谱形象在诗人们笔下映现,雾、嘉陵江、防空洞这些城市的地域表征也贯穿于抗战新诗的重庆叙事中,呈现出陪都重庆与传统山城融合的独特世相。  相似文献   

10.
1 阅读艾青《镜子》 ,指出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是 (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A 诗人以小见大 ,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B 诗人抓住特征 ,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C 全诗苍劲深沉 ,语言含蓄隽永 ,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 ,达到和谐统一。D …  相似文献   

11.
近日,《南都周刊》选出新诗90年十大诗人,他们是:穆旦,北岛,卞之琳,多多,艾青,冯至,海子,昌耀,肖开愚,郭沫若。以1917年2月1日《新青年》杂志刊发胡适”白话”诗歌8首为起点计,新诗的发展历经了90个年头。推出新诗十大诗人评选,一方面是对在喧嚣的市声下默默洗涤语言的诗人表达敬意:另一方面,也希望评选能促进诗人们更好地认识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12.
魏一媚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20-121,126
在学界享有盛誉的骆寒超教授,是一位学者型的诗人,诗人型的学者。他一生热爱新诗,研究新诗,创作新作,致力于中国诗学的探索,著作等身。着重分析他的新诗研究及新诗创作道路以及两者间的内在联系,以学习并阐释他的诗歌本体论,为更好地领会、宣传、发展新诗作出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的新诗普遍淡化了它的社会功能,因而也失去了它的品位和价值。要走出这种误区,诗人、诗评者、编辑都应在强化诗歌个性的前提下,去寻求突破与创新;诗人更应深入生活广采博收,写出雅俗共赏的精品。  相似文献   

14.
郑敏以诗人和学者的双重目光透视百年新诗,发现影响新诗发展的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方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途径。一方面,她受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启发,结合自己的写诗体验,提出了自己的新诗语言观:新诗语言应当是一种发自诗人生命内部的、富有生命感的语言;诗人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浮躁喧嚣的语言,追求语言的质朴、深沉和玄远;诗歌语言不应当过分透明,而应当是半透明的。另一方面,她从西方回首东方,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获得启示,认为新诗应当找回古典诗词在语言上的"文"性特征,增强新诗的含蓄性;应当借鉴古典诗词在语言表达上的各种特长,增强新诗的艺术魅力;应当继承中国古典诗语的音乐性传统,增强新诗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是新诗诗人中有杰出成就的一位,他创作了<红烛>、<死水>等思想境界高,艺术水平杰出的大批优秀新诗作品,理论上也有杰出建树.他是一个非同一般的爱国诗人,对艺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倡导新诗格律,为新诗艺术建设起了开拓性作用.他对新诗艺术的贡献,在新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黄旭午:方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前不久,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uck),您是新诗研究专家,我们今天就聊聊新诗。诺贝尔文学奖为什么会颁发给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17.
安徽太湖籍诗人朱湘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以清醒的头脑和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在维护诗的审美特性和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在创作中注意吸收古典诗词合理的艺术形式,精心创造形式完美的新格律诗;他主张借鉴外国各种诗体经验,努力实现新诗诗体多样化;他积极倡导现代叙事诗,并带头进行创作实践,在借用并改造传统题材、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探索现代叙事诗的结构形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他为创造新诗的艺术形式、推动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福建东山诗人许海钦在澳角渔村出生长大,在太平洋西岸生存发展,创作了大量澄澈清新、独抒性灵的海洋诗歌。他以独特的抒情视角,讲述了他对人间真情的深刻体验。家国情怀视角下的时代书写突出的是亲情的温馨与忧患精神,现代两性平等视角下展现着人间纯真爱情的梦想,化用中外文化典故的抒情视角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热爱与自觉传承。诗人以海洋渔民刚柔相济的人格力量,书写了真切的时代担当与平等包容、坚贞至纯、自我奉献、自由浪漫的爱情观念。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存在,时间意识体现为诗人对时间的独特感知和把握。在中国新诗发展的不同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也体现为不同的特征,既有对传统时间意识的承传,又有对主体性时间意识不同姿态的演绎。通过对新诗时间意识的特征性考察,意在揭示现代诗人的精神发展状况,并对新诗的主体性特征作出观照。  相似文献   

20.
杨骚是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早期诗作偏于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见长。杨骚诗歌表现了现代精神,他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感悟社会,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现代口语的自然融入构成杨骚新诗的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