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跨文化的智力测验证明,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智力最高的民族之一,能与中国人智力相提并论的只有犹太人和亚洲的一些民族。但是人们也发现,当中国的孩子们经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这条教育的“流水线”的“加工”之后,其中有些“产品”的质量却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我们的学生在为考试得高分而拼命地算题、背书的时候,人家的学生却在那里高高兴兴地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着他们的创造力、人际交往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等。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我们过去将教学过程片面地视为获取知识的认识过程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节观摩课上,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言。也许是观点太新颖了,也许是语言太精彩了,也许是同学们第一次听到这么长的发言,最前排的一个男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听课的老师们笑了,同学们也跟着笑起来。那笑声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那位男同学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那位男同学的“尴尬”让我久久沉思。传统的中国教育总是把“听话”、“不出圈”当作好孩子的标准,而“出洋相”几乎成了个性的代名词。当我们过分强调秩序的时候,当我们狠狠地批评那些调皮学生的时候,孩子的个性慢慢地泯灭了。当他们沦为一个个…  相似文献   

3.
李永生 《考试周刊》2010,(23):39-39
自从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对于如何教好语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合作是成功的源泉合作共赢是我们共同的认识和理念。迈克·富兰说过这么一段话:“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优良的教育传统和不可动摇的师生伦理规范,但随着改革的大门逐步敞开,教育伦理也吸收着西方的民主、平等意识.这是对过去过分强调师道尊严的反正,体现了在“人”的观念下的教育伦理的价值和行为的标准。然而,在民办教育的背景下正常的教育伦理关系受到了挑战。众所周知,民办学校的投资者不能不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这样,当功利的色彩涂满了人的眼睛的时候.不要说传统教育伦理已经成为古董进了博物馆,就连刚刚学习的西方的民主、平等的理念也常常被扭曲成畸形。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的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胡吉莲 《课外阅读》2011,(5):128-12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在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超越大多数民族的家庭教育传统——“望子成龙”。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没有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家长教育环节的缺失,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过分的宠爱让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过多的干涉不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心理教育的缺乏让孩子不能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许多家长更是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当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不能满足他们作为家长的虚荣心的时候,对孩子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无疑是个教育大国,从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先生的“贫民教育”和“六大解放”都强调了教学伦理上的民主与平等。联合国教科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是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和被统治关系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一家教育期刊刊载了两帽甚是有趣的漫画。第一幅,一位长着正方形脑袋的老师,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课,这群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形态各异。发人深省的是第二幅,孩子的脑袋竟无一例外地变成了正方形。形象而诙谐的画面折射出的是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全面性的弊端。其实不可能“千人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切不可忽视人的差异性、多元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长此以往,就很容易“画地为牢”。教师工作的最大弊端就是“画地为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如何才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这就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事实上,当我们经常对一些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成功事例进行分析时,便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结论: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之所以出色,固然因为他们有着执著的追求、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育艺术,但我认为,他们的成功更是因为他们有着比普通教育工作者更为…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式微,需要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取代 传统的教学理念深受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数量化的精确,不接受矛盾或不确定的知识;强调绝对不变的恒定;强调独立与分离;强调单一,只能有一种思维方式一个真理或一个最好的过程。这种思维模式给传统的教育打上深深的烙印,教育的理念也是  相似文献   

11.
由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全国少工委联合发起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五届。评选出的50名“全国十佳队员”,就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他们生动感人的事迹,影响和带动着广大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今天,当我们回首看这50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时候,就能发现,他们本来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但这些普通孩子为什么能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中的因素很多,有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有他们自己的奋发努力,还有家长的教育与点拨。了解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蓉  李洁 《江西教育》2004,(20):15-16
SAT(学术能力倾向测试)是Scholastic AptitudeTest的简称,以前称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水平测试”,后改名为“学术能力倾向测试”,简称都是SAT。美国法律规定,教育是各州事务,联邦政府不能过分干预。因此美国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教育大纲,也不存在全国性的统考。原来美国的大学招生都是各校自己出题,后来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教育的主体,缺乏对教育主体的认识;过分强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缺乏师生互动交际。而现代英语教学在于开发学生潜能,驱动其主体发展机制,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堂这一主渠道实施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焕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说到语文如何如何重要,甚至是“百科之母”的时候,其实是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学科本位,割裂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文被孤立了出来。当语文从其他学科中被作为“重点”分裂开来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Easter Day     
对于同学们而言,复活节兔子、复活节彩蛋和复活节巧克力已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了。可是,当我们与西方人同时庆祝复活节的时候,可曾想过所谓的“受难日”是在什么时候?用英文怎么表达?复活节为什么要强调“春分”?本文将为你揭开以上谜底。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已引起了西方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并很快影响到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各国教育。可以说,“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现已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可见,反思也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语文人文性:语文式的精神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文性”被课标堂而皇之推到与“工具性”平起平坐的位置时,我们再提“语文德育渗透”,似乎不怎么顺溜了。印象中的“语文德育渗透”大致是这样的:备课中要有一定的德育目标,教学中应有一定的德育渗透的体现,尤其是遇到公开课的时候,这通常还是一个评判标准,弄不好被评委们抓住个“缺少德育渗透”的小辫辫来,来个“一票否决”,你只好自认倒霉。其实把“德育渗透”作为一项教学要求,是不过分的,因为这种提法里,包含着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成长引导等一系列内涵,说到底就是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惜的是在学科性质强调工…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但当孩子犯错误或行为偏差需要纠正的时候“赏识”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略显虚伪。其实,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19.
陈红 《河北教育》2003,(6):28-29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句老话,不知源从何起。“学习”可谓学生自己的事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想应该是我们好好地思考与落实这句话的时候了。 一、留一片天空 我们的学生虽然未成年,但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