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悲剧之一《麦克白》中的人物麦克白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就在于个人力量的毁灭。那闪着金光的王冠确实让人着迷,它是个人力量的象征,麦克白就因它而酿成悲剧。他具有百倍的勇气和能力,权力的欲望使他不甘心在别人的影子下生活,但内在的欲望和外在道德的束缚让他痛苦挣扎。在他的整个抗争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他的毁灭是一个巨人的毁灭。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欧洲悲剧人物相比,麦克白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正面人物,而是一个从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但是麦克白弑君、篡位、被杀的命运,却同样引起了强烈的怜悯与恐惧,并非恶人受惩罚引起的大快人心。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其独特的审美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具有伟大的品质;第二,他在犯罪之后饱受痛苦的良心谴责和精神折磨,是一个具有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第三,他具有一种诗人的想象力,这更加剧了其内心冲突。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坛巨将威廉姆·莎士比亚的剧作历数世纪之久而魅力犹存,可以经得起不同文学批评流派多种角度的解读。作为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亦不例外。以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剧作中可获知的细节为论据,证明麦克白夫人并非邪恶而只是一个深受父权意识影响的普通女人,她的命运带有浓重的悲剧性质,她的悲剧经历对于女性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自问世以来吸引了众多论者的评说,焦点大多集中在悲剧的主人公麦克白的身上,对剧中的另一主要人物——麦克白夫人着意不多。而且存评析麦克白夫人时大部分论者都将其形象定性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表现了人性的罪恶的一面,是导致麦克白悲剧的直接因素和罪魁祸首。但是通过对文本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麦克白夫人也许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至少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麦克白夫人身上同样有着女性的善良、脆弱,她的残忍、无情也是有本而来,并非其天性。  相似文献   

7.
王燕 《考试周刊》2007,(45):98-99
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一个特殊的主人公。表面上,我们似乎应为这个弑君篡位的封建暴君的灭亡而拍手称快,实际上,其悲剧结局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观众正是在他的堕落毁灭中感受到人在社会异化过程中的身不由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从而给予麦克白一定的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思想、创作既是人文主义的又是宗教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一种"基督教悲剧",更多地体现了原罪、忏悔和救赎等宗教观念,他四大悲剧作品之一<麦克白>,就很好地阐释了原罪意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悲剧.  相似文献   

9.
胡荣娟 《文教资料》2007,(34):151-152
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一向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本文依据黑格尔的"情境说",将麦克白放在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环境中进行动态的考察,并认为,麦克白固然是一个弑君篡位的恶棍,但同时他的毁灭却显示出人格的伟大和崇高,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正是这种合理性和英雄品质使麦克白这个人物形象焕发出特殊的光彩,赋予他深长隽永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在作品《麦克白》中创造了麦克白这个典型悲剧人物。主人公麦克白急切地想发展和提升自己,但是他无法克服所在时代和自身的限制,最后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败。该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性格、欲望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1.
虎妞、夏太太和小福子三个女人在祥子悲剧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虎妞的结合,是对祥子身心两方面的摧残。夏太太则使祥子的生命几乎成了空壳,这是祥子灵魂自甘扭曲的阶段。祥子和小福子爱情的不幸结局成了祥子悲剧最直接的因素,对祥子悲剧的最终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王国维选择了西方哲学研究;他受叔本华哲学影响,希望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灵问题,但以失望告终。王国维讷于言,少以“文”直接抒发精神苦闷;反而,他的诗,则曲折的寄寓了他的心迹。通过对王国维前期诗歌的解读,可分析其心陷绝望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在悲剧《炼狱》中,普罗科托因犯下通奸罪不经意间启动了萨勒姆镇一些人的种种欲望和罪恶,为自己和那些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直不能正视自己罪孽的他,面对法庭和宗教强权的逼索,在妻子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自己的罪恶、软弱和自卑,找回了自己纯净纯善的灵魂,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坚持真理、捍卫良知,获得了新生而成为圣人。该剧展示出现实社会中严峻考验下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让观众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20世纪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奉献给世人的经典话剧。曹禺作为人类灵魂的探索者,他一直在思索着人的出路的症结所在。《雷雨》中关于人类与天地间"残忍"的悲剧正是传达出他对人自身"存在"的思考。剧中所揭示的人的生存困境,在表现人存在的梦魇和焦虑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他希望能建构一个有爱和理想的人性存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 ,也是坚贞不屈 ,志洁行廉 ,勇于追求道德的一生。《离骚》真实而全面地印记着屈原苦难的一生 ,反映出他对理想道德的孜孜以求、对祖国无限之爱 ,成为他苦难岁月的灵魂绝唱。  相似文献   

16.
沙子龙是老舍短篇小说《断魂枪》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叙述一位武林镖师江湖生涯的中断,暗含了一种悲怆的人生际遇,无情的时代更迭使得陷落于时间进程中的“人”,正经历着一种无可逃脱的悲剧性生命体验。本文从老舍创作特点出发,通过对沙子龙悲剧身份的定位,对其悲剧精神进行了分析,以期寻找老舍在悲剧写作方面体现出的市民文化精神本质的揭示与守望。  相似文献   

17.
东西的长篇小说《后悔录》,立意奇崛、个性彰显。以历史为透视镜,将日常生活中的悲剧与喜剧合而为一并作极端化呈现,突现了荒诞的魅力以及人在面对荒诞时,人性深处无法逃遁的灵魂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在众声聒噪、诗歌日益边缘化的时代,白连春带着泥土的芬芳,孤独偏执地行吟于乡村与城市,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书写着农民、大地、庄稼、以及漂泊中的孤独和血泪,以他特立独行的诗歌创作塑造了一个大地之子形象,显示了一个诗人不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曹植的作品中有较多的游仙诗,其游仙诗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曹植的一生充满着悲剧,游仙诗的创作是他安慰自己痛苦灵魂的一种选择和方式。在虚幻的世界中,通过创作的时间和空间意象,他得到了暂时的解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