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百度高校贴吧中存在的参与覆盖面广、舆情舆论引导难、以及如何及时了解与控制等问题,提出建立"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培养教育学生网络工作骨干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并兼议"大学生网络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安东尼奥·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建构具有重要启示。由于受西方意识形态、网络异端现象、网络信息技术的现实挑战,我们需要从网络文化建设队伍、国家意识形态认同、高校网络红色阵地三个基本要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领导权,从而结合实际加强我国网络文化监控力度、注重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推出高校网络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3.
网络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分享、感情沟通、情感交流和诉求表达的重要渠道,高校必须正确认识以圈内转发、邮件投拆、论坛曝光为主要形式,以维权、侵权、参政、扰政为主要目的的大学生网络诉求特点,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强化专兼职思政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高校规章制度体系,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严禁对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借贷行为仍持续蔓延,花样层出不穷,暴露出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扭曲和不正常的心理;高校学工队伍应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开展针对性的宣传,及时地干预和引导,帮助陷入网络借贷的大学生及其家庭摆脱泥潭。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极端表现形式,是一种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并有可能向现实集群行为转化的大学生虚拟群聚。除具有网络集群行为的一般特征外,还因发生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之中,具有组织主体隐蔽化、参与主体社会化、传播方式信息化、行为态势超常化等特点。根据行为的内容、性质及不同诱因,可以将其划分为情绪表达型,利益诉求型,政治参与型三种类型。对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进行引导,应当健全高校网络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监控的技术水平、注重舆情研判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校园网络文化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网民主要群体,"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双面影响。对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积极适应新变化,利用"网红"文化优势,充分发挥"网红"资源的建设性作用,从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校园"网红"队伍、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用好校园网络平台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高校网络育人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由于不正确的网络使用习惯而导致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媒体是目前大学生选择创业领域的首要目标。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有很多,主要包括创业班、课程、讲座、论坛、比赛、基金、基地等。此外,高校开展大学生新媒体创新创业教育同样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学研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重任。知识产权教育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保障大学生合法的知识产权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应创建“一体两翼全链式”知识产权教育体系,革新教育理念、选拔专业教师、提升知识产权教育的实效性,以此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产权运营和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的能力,激发大学生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口号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高校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不仅为组织与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研究和设计创新提供重要的实践场所,也为高校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