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放异彩的奇葩.这是因为:书法所写的是汉字;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和造型基础,是书法的生命之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只有在中国文化中,书法才成为一门举足轻重的艺术.本文仅从书法艺术与汉语言文化间的关系,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2):18-18
书法作为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它的传承与创新始终离不开汉字文化的根底。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处处体现着艺术精神的一种民族性及文化品格的一种本土性,它是艺术生命血脉的一种延续。本文就书法的文化传统及其所蕴含的精神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继承与发展我国书法文化传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在强调加强中小学生书法技法练习与指导的同时,特别重视书法文化教育在提升书法审美境界、增加文化自觉与自信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的血脉,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守文化先行的原则,坚持书写技能与书法文化教育并举,彰显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刘佳 《江苏教育》2022,(37):39-42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校自2016年开办以来,坚持以研字习书多元书法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以字源研究、书法技能提升、书法文化学习、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实践活动等书法特色教育,提升小学生书法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汉字肩负着丰富的化负载,字形潜在着先天的艺术因素,并由此成为书法艺术的母体。书法始终以汉字为依托,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两重性格。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艺术性渐趋突出。书法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镕铸了书家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意识,是中华民族化心理的集中体现。中国书法已臻艺术的由自境界,并已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益为西方人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书法集中地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书法的延续也是中华民族延续的一种方式。但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含有民族传统的文化正在中学生中逐渐淡化。就此笔者对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作一浅析。一、中学书法教学的现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子文档的普及,键盘代替了钢笔、毛笔,打字代替了手写,传统的书信也被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和网络聊天所替代。集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也正被快捷方便的电子文档所替代,原来那些如行云流水般鲜活的、具有生命个性的书法也逐渐在我们的视野中消逝,汉字书写的教育也正在被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7.
培养文化意识 ,就是培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 ,积极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 ,促进学生自觉地提高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创新精神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汉字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 ,呈现出一种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汉字中沉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 ,中华民族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精神。书法 ,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的点线艺术 ,教学生学习写汉字 ,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的文化 ,民族的思想感情。进入 2 1世纪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 ,社会上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 :现在进…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维系中华文化血脉的根,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书法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真正基因。坚持书法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不为是非所干扰,不为乱象所迷惑。书法是中国艺术审美的最高代表,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9.
文化类课程建设是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凸显对外汉语专业特色的重要内容。文化类课程包括文化理论课和文化技能课,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书法是重要的文化技能课,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汉字书写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品格和艺术气质,同时还能够塑造他们的灵魂世界。加强书法课教学,还应营造良好的书法文化氛围,打造艺术化的汉字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相似文献   

10.
王志杰  李丽 《辅导员》2013,(23):23-24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古到今,在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笔法体系,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2011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确立了"墨香浸润文化校园,书法彰显教育特色"这一建设主题,将书法作为特色加以打造,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二十分钟写字课,使得书法教育重新回归课堂。一、书法教育从"趣"字入手1.形象比拟生趣。书法是一门抽象的线条艺术,其书写技法的讲解和示范,对学生正确的掌握运笔、结构是很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单纯讲解点横撇捺  相似文献   

12.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3.
王志杰  李丽 《辅导员》2013,(35):23-24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从古到今,在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笔法体系,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毛笔书法,作为继承传统、弘扬国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根据实践探索,我就毛笔书法  相似文献   

14.
书法是中华民族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承载了汉字所赋予的种种字体形式,更重要的是蕴藏着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但在实际书法教育中,老师只单纯指导写字,未能将书法中蕴含的艺术美融合到教学过程中。鉴于此,本文从培养和提升学生品性德志等人性美方面探讨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启发人们对书法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共同努力推进书法教育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写在前面的话: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特制定并于2013年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天津市中小学正在将书法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并不断加强教研工作。本刊特邀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专家组主要成员张凤民谈中小学书法教育,并选取几篇小学书法教师的教学心得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普及汉字书法知识,对于弘扬祖国文化、增强青少年文化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随汉字的产生而产生,汉字始,书法始。低年级的书法课堂教学是书法启蒙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硬笔书法教学与软笔书法教学兼顾的课程实施,在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实用能力的同时,渗透美感教育,达到从小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优秀代表,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书法教育不仅是对中小学生汉字规范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山阴县岱岳镇一小学本着"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的教育理念,力求以翰墨传承文化,用特色孕育人生,传承祖国优秀文化,打造书法特色教育,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9.
杨红梅 《江苏教育》2022,(37):43-45
文化自信包含着对汉语汉字与中国书法的自信,书法教育对于培塑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在书法教育中,要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塑学生正确的文化观、高尚的道德观、健康的审美观、深厚的乡土观,教育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母德均 《考试周刊》2010,(28):202-203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和文化史.而其中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书法这~东方艺术明珠,就是世界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之所以得以延续发展,弘扬光大,久盛不衰,为国人引为骄傲,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为自豪,应该说功在书法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