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都知道在欧氏空间中,点是零维的,直线或曲线是一维的,球体或立方体是三维的,再加上时间维,则空间的三维又变为四维。我们有没有想过,除了零维、一维、二维、三维以及更高维,有没有图形的维数是介于零与一维之间?或是一维和二维之间?总之是两个连续的整数维之间?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维数不是整数的、不为我们熟悉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三维     
在宇宙中,三维空间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平台,我们把点称为零维,直线为一维,平面为二维,立体为三维,时空为四维,这是基于我们人类的智能所得出的认识。假如站在一个新的空间来看待问题,那么我们怎敢肯定动物、植物们没有智能系统?动物一出生就知道吃喝拉撒等生活本能,这些本能是谁教的?相对于植物而言,动物们难道不是智能生物?并且,动物之间的群体性合作、猎捕等算不算得上是智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变维是阿尔特舒勒尔创立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中的40个发明原理之一,是从150万件世界专利发明中归纳得出来的。它虽然是第17条发明原理,却是创新性极强、应用非常广泛的一条发明思路。在常观世界中,几何空间中的点是零维;直线是一维,可以用一个坐标描述;曲线的维数介于  相似文献   

4.
一条线可以看作是一维物体,如果我们沿着这条线所指的方向移动则得到的仍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面,一个平面如果在这平面上移动,得到的仍是个面,而不是三维体,只有将这个面垂直于这个平面的方向运动才会得到三维体,同理,一个三维物体在三维空间再怎么移动,得到的应该仍是三维体,不可能变成四维体。  相似文献   

5.
对于空间三维加上时间这个维度所构成的世界,我们都很熟悉,也很容易感受到这四个维度的存在,认为它们很平常,因此人们会认为只要有四个维度就能构建一个世界。爱德华·魏顿提出了一个具有十一维空间的M理论,认为除了平常的四维外,还有七维卷曲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只有在极高的能量状态下才能打开。可是我们似乎忽略了我们的意识。我们知道,意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但它应该存在于几维空间里呢?你不妨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的意识:你能定义出你的意识的方位吗?你感受到它的大小了吗……这似乎是说意识是三维之外的东西,三维构建的世界拥…  相似文献   

6.
我认为四维空间的结构可能是以下两种:一、纵向联系,也就是无数个空间由一个时间维串联,这样的四维世界就等于三维立体加上过去和将来,而我们人类的三维大脑无法分析它的存在方式,也许四维空间的生命真的可以畅游它们的过去与将来,这样矛盾、复杂的空间我们不能理解,但是也不能否认它的存在。二、横向联系,无数个空间同时存在,彼此互不干扰,也许我们所处的地球上就存在着多个空间,只是彼此不相干扰,所以不知道其他空间的存在罢了,比如,传播图像、文字、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时间是第四维,我说他错了。每个维度都要依赖上个维度才能存在,时间的存在固然很依赖于物质的存在,但时间存在,这个物质必须运动,也就是说要有信息的传入与传出。如果一个静止的小球在空间中恒久不变,什么事件都不发生,那么时间的存在还有何意义?空间过渡不到时间,因而时间不是四维。要想找到高维度就必须了解每个维度之间的递推变换。我比较了几种变换方式,发现了一个简易的容易被理解的方式:如果一只小虫子在一条直线上爬,它是在一维空间运动,但如果这个直线稍微弯曲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弧度,小虫子就是在二维空间中运动了。但它因为…  相似文献   

8.
海报只是一张纸,如何在这有限的空间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呢?这就要求设计者有足够的空间意识。海报设计是常见的二维设计中的一种,如何在平面与立体之间寻求最佳结合点或突破点是艺术设计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电视画面空间是屏幕和画框所表现的社会生活的影像,这就决定了电视画面的造型形式属于平面造型艺术,而用只有二维的空间的平面来表现具有三维空间的客观景象,无疑是一个难题.然而,任何一种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克服自身的局限,完美地表现自己.现代科技提供用平面空间表现立体空间的表现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电视画面的空间感就是通过人的视觉心理映象、表现运动、运动表现、环境烘托、压缩多重空间等方式来营造空间效果,使观众对电视画面的视听感受不再仅限于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一个能够透视外部世界"三维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四维空间的结构可能是以下两种:一、纵向联系,也就是无数个空间由一个时间维串联,这样的四维世界就等于三维立体加上过去和将来,而我们人类的三维大脑无法分析它的存在方式,也许四维空间的生命真的可以畅游它们的过去与将  相似文献   

11.
严建新  王续琨 《科学学研究》2009,27(9):1298-1304
 科学研究的分类模型是制定科学政策的理论基础。V·布什1945年提出的一维模型在理论上割裂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直接联系。司托克斯以“认识”和“应用”维度构建的二维模型,将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融合于巴斯德象限中从而改进了布什的一维模型。然而,仅用两个维度来划分科学研究的类型仍不够充分,需要增加一个“学科”维度,将其扩展为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玩转非遗     
<正>非遗不仅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人们将非遗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用奇思妙想为非遗的呈现和传承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剪纸(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传承人张立君利用3D打印技术,将剪纸图案打印成耳饰,让剪纸从二维平面变成三维立体。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压缩坐标形成视图和恢复坐标构成立体的原理,利用3Dmax软件的缩放功能可实现三维的空间主体和二维的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的一些转换的技巧,通过技巧的使用,可以使转换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弹塑性问题的数学分析和有限元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国际上流行的两点张量法及 Lagrange 描写方法统一起来。运用虚功原理及张量变换得到了 Lagrangian 坐标系及 Euler 坐标系中的应力率平衡方程以及与之等价的变分方程;同时推导出塑性大变形三维有限元公式。作为特例又导出二维平面应变及平面应力的有限元公式。  相似文献   

15.
朱光菊 《科技风》2012,(11):81-82
随着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三维数字地形图即3DDTM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地形图通过把自然地形以及地表存在物以三维立体的点、线、面进行立体处理,对抽象的三维立体数据实现了可视性展示,与传统的二维纸质地图相比,它的对于客观自然物的表达准确性更高、可靠性更强.在电力工程设计领域的应用中,3DDTM 可以在展现立体对象的平面关联的同时,对地面的高程以及地表存在物高度进行精确表达,大大提升了地形图的立体空间表达质量以及测量品质,进而增强了地图的立体分析与认知水平.在电力工程项目设计实践中,在立体路径选择平台上辅助电线网点杆塔规划,有助于提升电网线路的准确性,同时提高环保力度,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6.
二维条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期刊出版,特别是数字出版中,二维条码将成为期刊一张"名片",可应用于期刊版权页、期刊元数据、期刊目录结构、参考文献著录、期刊网址以及文献信息自动分类等各个领域。二维条码还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期刊移动阅读、跨媒体传播、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取期刊版权页为二维条码生成对象,通过探讨二维条码的原理、特性以及其与一维条码的比较,研究表明二维条码能弥补一维条码在期刊版权页应用上的不足,提出用二维条码取代一维条码,并探讨期刊版权页二维条码的生成,包括选择生成工具、步聚、过程以及生成后识别;最后,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版权页为例,使用生成一个可识别的期刊版权页二维条码。这表明:二维条码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在理论和技术上已具备可行性条件,应该努力推动期刊二维条码国家标准的修订与完善,促进其在科技期刊中的运用实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类的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屹东  王保红 《科学学研究》2011,29(9):1291-1298
 科学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其分类也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科学概念本身的界定出发,运用维度分析对科学从一维到六维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维度的科学的内容、依据、目的、意义和趋向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各种维度下的科学分类形式的内在联系及其整体结构。一维分类是对“什么是科学”问题的回答,二维分类包括大小科学、软硬科学、纯粹与应用科学,三维分类通常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四维分类是在三维基础上加上交叉科学,五维分类是形式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六维分类包括哲学、符号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精神科学和文化科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平井井网空间渗流问题,利用拟三维方法,将三维问题二维化,得到水平井在空间某点势的精确表达式。进行无因次化处理,通过编程计算,从平行正对水平井和平行交错水平井两种形式,水平井长度、注采井距大小、井间距大小三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势能的敏感性。该研究对于不同形式水平井井网的井网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个蕴含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指标;(4)该指标具备可拓展性,是体现了立体空间形态与综合质量内涵的数量化指标。总体而言,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的探索,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一次技术转变与尝试,不仅将对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土地科学理论方法在三维思维下的一次创新,从而支撑立体化发展模式下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激光线扫描的口腔教学评估系统是通过投影光刀在预备牙体的牙齿表面调制变形信息的测量来实现牙齿窝洞和肩台的快速轮廓重建。为避免复杂的牙齿颌面形貌对激光光刀的遮挡,系统将旋转测量与双目立体视觉相结合,此时,旋转台转轴方位的确定将成为制约牙颌模型三维重建效果的关键。本文通过2个CCD摄像机从不同角度采集不同高度平面内标志点图像,通过特征点提取和椭圆拟合,获得各高度平面上旋转中心的像素坐标值;利用物像变换关系矩阵将其转换为物空间坐标值,直线拟合得到旋转台转轴的方向直线。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操作,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旋转台转轴方位的确定,并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三维数据融合,获得了较好的牙齿肩台三维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