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研究以费尔克劳(Fairclough)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他的三维分析模式对2016年3月的英国《经济学人》和《中国日报》中有关2016中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做对比分析,探讨两家媒体在中国“两会”报道问题上所反映的各自的语言、意识和态度。研究发现,《经济学人》侧重论述中国“两会”的形式主义,而《中国日报》则着重宣传党的政治理念,党的地位不可动摇等思想。两国媒体报道的不同侧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英两国在民主自由理念和国家政党地位等问题上的理解差异。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对诗歌创作问题,作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理论探讨。这些关于诗歌创作革新的理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综观其诗歌革新理论,核心是“破除死法、死格,树之以活法活格”。在他的主要诗论著作《姜斋诗话》和《历代诗歌评选》中,有许多关于破除死法死格的论述。而他所谓的“死法死格”,又主要是指诗歌创作的形式主义。的确,形式主义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大弊  相似文献   

3.
潘岳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他与陆机齐名,在当时文坛上享有盛名。《宋书·谢灵运传论》云:“降及元康,潘陆特秀。”钟嵘《诗品》将陆机、潘岳列为上品,并称颂曰:“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但潘岳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曾被人讥为“失真”,也有人称他是西晋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本文仅对潘岳其人其文略作评述,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潘岳的生平和思想潘岳字安仁,生于三国魏齐王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潘岳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恐怖的年代,这期间经历了司马氏篡魏自立、杨骏辅政被杀、…  相似文献   

4.
《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一书清晰体现了巴赫金文艺理论观点与俄国形式主义之间的传承脉络。巴赫金在这部著作中集中批判了俄国形式主义否认文学对现实的评价关系、漠视文学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偏失。以此为鉴,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特征,把“有意义的结构”确定为文艺学的研究对象,着手构架自己的诗学理论框架。就此而言,巴赫金对形式主义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继承和改造。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与《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似乎已为学界所认定。但是翻检一下现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小说史以及一些比较权威的评价冯梦龙及其《三言》的文字,不难发现,在评价冯梦龙时几乎众口一词,都认为他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倡导者。他在《三言》以及其他通俗文学的编纂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在评价《三言》时,也往往只把它看成是由冯梦龙编选的包括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小说集。因此,在论及冯梦龙时往往很少涉及《三言》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在论及《三言》时,也很少涉及冯梦龙的思想和小说理论。基于这  相似文献   

6.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1期)上发表了《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一文,张静虚先生简称它为《科文》。张先生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上发表了《也谈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以下简称《也谈》。《也谈》对《科文》提出了许多批评,要同作者商榷;并论述了他对科学方法与教育理论的看法。我在这篇对批评的回答中,将论述三个问题:一,关于哲学范畴的分类及其科学方法;二,关于教学范畴的分类及其教学方法;三,关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为系统的创作论专著,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创作理论。一些专家学者都作了全面而精辟地评述,肯定了它在艺术构思方面的突出成就,但大多又认为,陆机的诗文,崇尚藻饰,讲求排偶,因而认为《文赋》是陆机形式主义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并开启了魏普时期的形式主义文风。例如吴调公先生在《古代文论今探·<文赋>的艺术构思论》中说:“从漠视文学特质到重视文学特质,从一味 ‘尚用’和轻视文学应有的形象和文采,到重视形象和文采,这是文学史上的进步征象,‘踵其事而增华’并非坏事。大辂椎轮应该归功于陆机。不过,过分强调艺术形象和文采,而忽视文章的‘尚用’和现实主义,开后来的形式主义之风,这一点陆机也有责任。”又说:“建安文学的‘慷慨’和‘梗概多气’一面,似乎没有被陆机注意,而正始文学开始趋于浮靡的倾向,却似乎被陆机深化了一层,以至变本加厉,发展而为形式主义文学。”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陆机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他忽略了文学的思想内容而片面地谈表现的方法技巧,也是不容讳言的。刘勰《文心雕龙·艺术篇》说 ‘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又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评价张衡说道:“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在中国,东汉时期的张衡有着“科圣”美誉,堪称“全才”:文学上位列“汉赋四大家之一”,《二京赋》与班固《两都赋》合称“双璧”,《归田赋》影响了后世陶渊明的“归田”系列,《四愁诗》与屈原的《离骚》相提并论;《灵宪》和《浑天仪图注》将中国古代天文学推向新的高度;指南车、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诸多发明为中国古代的地理、地震、气象、机械学等方面增添亮色;《算罔论》为中国首次以理论求得π值,《周官训诂》《太玄经注》则是哲学上的著作;此外,他竟然还是唐人眼中“东汉六大画家”之一……诸般成就让人不禁把西方的通才达·芬奇与他相比。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也是了不起的诗歌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记录在他的书信与序言中,反映在他的诗歌批评中,也渗透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整理和正确评价这份文学遗产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一) 我国是个诗国,不仅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就有了《诗经》那样的诗歌总集,而且在《尚书》那样的上古史书中已有关于诗歌的论说。《尚书·虞书》中所写的:“诗言志,歌咏言”,精辟地指出了诗的本质以及诗与歌的区别。其后的《礼记·乐记》中的“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诗经·大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都是从《尚书》之说衍生来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扬雄在汉大赋上对司马相如的因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汉辞赋诸作家中,司马相如与扬雄是深受前人所推崇而并称者,如唐朝韩愈便说:“汉朝人莫不能为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之最。”(《答刘正夫书》)又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进学解》)司马相如是一代文豪,他“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宏丽,卓绝汉代”(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是汉大赋的奠基者。扬雄在辞赋方面则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继承司马相如最力而有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他对汉大赋形式主义弊病的深刻认识及精辟见解,更是直接影响了后世作家们的创作与批评家们对辞赋的评  相似文献   

11.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12.
古今对陆机《赋》的评价褒贬不一。否定认为其是形式主义艺理论。在《赋》中陆机探讨了“意”“物”“”三的关系,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十分精辟,为古论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绝非形式主义论。  相似文献   

13.
(一) 约翰·杜威(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廿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他的重要教育理论著作《学校与社会》和《民主主义与教育》都被译成十二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他本人还应邀以教育顾问的名义,访问过旧中国、日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在他那有名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一》(文中引金氏语未注出处者均见此书)中,提出小说创作有三个境界的理论。拙见以为,这是金圣叹文艺思想中一个主要内容,是他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一个重要学说。为了便于明瞭问题的实质,有必要把这篇序文简略介绍一下。这篇序文可以说是金圣叹评点《水浒传》的思想指导。(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另文论述)他自述其评点《水浒传》的目的,是为了禁天下人作“书”,因为这些“书”与圣人之教相悖忤,于天子之治大不利,皆为“横议”。以他金圣叹一介“庶人”如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能禁普天下人的“横议”?于是他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历史上有两位伟大教育家,一位是孔子,一位是陶行知。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说他是“一位毫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江泽民同志也称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他的《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我之学校观》、《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创造是中国教育之完成》等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代表作。他从1927年起先后发动四个教育运动——土地革命时期的乡村教育和普及教育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时教育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民主教育运动。这些运动是他的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愤”同文学创作联系起来的是屈原,他在《九章·惜诵》中明确地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而在中国文论史上第一个把“发愤著书”作为理论提出来的是司马迁。他在《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反复说: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追往串,思来者。”(《史记》卷一百三十)  相似文献   

17.
一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为改造中国而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崇高理想就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极合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驾乎欧美之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孙中山选集》下卷第497页)为了使这一“最新式的共和国”能“确立于世界文明国之林”,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摸索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是改造中国的根本出路的科学结论。1922年他在《国民公报》上发表的《对外宣言》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发展文明,非仅关于财富一方面(即物质文明),并负谋人民之幸福与安全(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8.
一部中国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经”的发展史。“经”奠定了中国人的文化基础,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质与文化个性,承载并涵养着民族精神。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矣子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得其心,斯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风萧萧兮易水寒…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儒家人性理论的实际开创者。在他那里,儒家人性理论得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形式。人性论在孟子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孟子道性善”(《孟子·膝文公上》,下凡引此书者,均只注篇名)。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上》),人的内在本性总是倾向于善的。他又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这里的“情”是指本然的资质,不是自荀子以降人性研究者所说的人的感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说:“‘乃若其情’,非性情之情也”。“情,犹素也、实也”。这是颇合孟子原意的。他以为人  相似文献   

20.
赣南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 ,以周敦颐在古南安 (大余 )教授“二程”为标志 ;宋明理学的发展 ,也与赣南有联系 ,杨时和朱熹曾在赣南传习 ;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赣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王阳明在赣南完善了他的理学核心理论“致良知” ,并刊刻他的主要理学著作《传习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