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卢梭在《爱弥尔》中阐述了一系列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需顺应儿童成长的各个自然阶段,用“事物的必然性”替代理性说教来教导学生.他希望通过自然主义的道德教育使人返回“自然状态”,在现代理性主义启蒙哲学的废墟之上重新建构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培养具有健全判断力、完整自足又可融入社会的“自由人”,将人从道德怀疑主义、相对主义甚至虚无主义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克服启蒙哲学给人造成的多重分裂,恢复人性本身的完整和统一.其主张顺应自然天性的教育方法既体现出对启蒙哲学的批判,同时开辟了道德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折意义,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卢梭与启蒙运动的关系颇为复杂。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被启蒙思想家们神化了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机,并基于自然的理念对文明展开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李丹  赖玮 《科教文汇》2011,(22):94-95
默森这篇文章是其在星期三学会上的一次演讲,其中就启蒙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激起了广泛的争论,被看做是"何为启蒙"这场思想运动的导语。本文先总体把握文章内容,再就自我启蒙与他者启蒙的关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康德曾经在《什么是启蒙》中详细地揭示了理性在其运用领域中的尴尬境地:人类在需要运用自己理性的领域里却不得不接受别人的权威;而启蒙要求人们必须依靠自己的理性而不求助和屈服于任何权威.康德试图解决这一悖论,而卢梭的《爱弥尔》恰好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从整部《纯粹理性批判》的立意中,都可以看出康德始终未曾离开过这个启示所设定的线索.通过对《爱弥儿》和《纯粹理性批判批》导言的分析,可以看到卢梭与康德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思想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广义方面看,可以将其分殊为"理论理性立法"和"实践理性立法"两个层次,前者表现为自然律,后者表现为道德律;从狭义方面看,其思想核心正是基于"实践理性立法"的"法权法则"。实践理性立法与个体自由意志直接相关,表现为自由的"内在"和"外在"运用。法权法则明确了自由的两种运用,同时也明确了个体自身的道德自主,以及个体之间的道德相互性。这一法则是对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思想的批判性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伦理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陶行知的教育伦理思想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从立论基础、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来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怀.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伦理思想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陶行知的教育伦理思想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意义。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从立论基础、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来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情怀。  相似文献   

8.
邓南海 《科技广场》2007,(6):246-249
自然目的论是康德用来打通其批判哲学的体系、实现由自然向自由过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康德看来,通过目的论原则的运用就可以把整个自然与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以人的道德(自由本体)为终极目的的系统并由此实现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由于自然目的论在康德那里并不是关于自然的客观知识,而只是像人这样的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对自然所应该具有的一种主观看法和态度,因此并不能真正实现由自然向自由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正《当下的启蒙》是一部600页的鸿篇巨制,其中正文500页,注释和参考资料100页。在文中,作者对当前世界进行了全景式的评述,让读者了解人类状况的真相,人类面临怎样的挑战以及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书名中的"启蒙",指的是启蒙运动的启蒙。作者指出,当前西方的反启蒙运动比较盛行,一个表现是民粹主义,他们反对理性、科学,认为世界在变糟糕,科学走的太快了,需要停下来反思。对此,作者呼吁我们要避开惊悚的头条新闻和灰暗的末日预言,而是用数据说话,他通过75幅震撼的图表,论证了人类的寿命、健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也带来了中西文明的真正碰撞,在这场碰撞之中,西方文明取得了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在这种危机状态下,中国社会必须实现转变,因而在"图存救亡"的口号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运动。本文在简要分析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救亡与启蒙关系的阐述及中西方对启蒙的不同理解中得出结论:"救亡成功了,但我们依旧在启蒙的途中"。  相似文献   

11.
当代文学作为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其他阶段的文学形式有所继承,并在继承基础上有了自身的发展,总的来说,当代文学的发展状态良好。本文通过分析当代文学的文学教育来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启蒙意义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面对当代全球性的各种危机,学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把危机的根源归罪于科学技术的过度发展,因而主张限制科学的发展速度。另一种观点则将之归结为道德理想的沦丧,因而强调加强伦理学建设。其实,既不是科学发展的过度,也不是人类道德水平的倒退,而是文化异化的历史表现。文章试图依据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结构,论证文化进化中的理性重建和当代理性重建的任务。以下四个基本观点将特别被强调:(1)人类生存在自然与文化的夹缝中,观念的重建是文化进化的基本机制:(2)人类文明进步总是基于文化的保持和改善,并且一直受到科学创造和道德理想两个源泉的滋养;(3)历史上人类生活在自然崇拜和自然恐惧的张力之中,而当今的人类生活在技术崇拜和技术恐惧的张力之中;(4)科学理性的提升需要引进价值观念,而伦理价值的完善需要引进规律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李玲 《科技风》2012,(18):167
鲍曼对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关系的揭示,不是简单地暴露现代性的负面问题,更非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程中仍然有未被克服的野蛮,而将质疑和鞭挞的对象直接指向了启蒙理性及奠基于其上的整个现代管理体制。诚然,对现代科层制的批评,鲍曼将大屠杀事件作为反思现代性的一个重要契机,以及在工具理性下引发的对人的道德与道德责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刚入学的孩子,是阅读启蒙的关键时期。老师要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异化理论的开创者,卢梭反对一切科学与技术,认为科技和艺术是伤风败俗的,它们堕落德性、玷污信仰、纵容奢侈、助长虚荣、华而不实,导致人性的普遍退化。作为浪漫主义大师,出于其自然宗教的基本立场,卢梭主张技术应回归自然,追寻自我,顺应本性明德至善。卢梭对科学与艺术的批判,展现了他对科技发展的忧虑和远见,他启示我们,人类必须合理地应用技术,并在人文与道德的规约与互动中发展技术。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过:“一切社会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就是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演变与社会进步休戚相关。撇开蒙昧时代不谈,农业化社会的家庭因集生产、教育、心理功能于一体而表现为扩  相似文献   

17.
杨海燕 《科教文汇》2007,(9X):199-199
生态批评或称生态文学研究是伴随着生态运动而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自然之声——论生态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一文主要阐述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英国的浪漫主义是响应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一场反启蒙运动;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带来了生态遭到人类毁坏的悲剧。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笔下的自然观,他们讴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向造成人与自然分离的理性王国和毁坏自然的工业革命发出攻击。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性教育思想源于他的自然教育思想。本文主要从自然性教育的内涵、自然性教育的特点来分析卢梭的性教育思想,自然性教育思想的特点包括分阶段特点、阶段的特点和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的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生态批评或称生态文学研究是伴随着生态运动而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自然之声--论生态批评的浪漫主义渊源"一文主要阐述英国的浪漫主义运动.英国的浪漫主义是响应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一场反启蒙运动;以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也带来了生态遭到人类毁坏的悲剧.其次,文章的第二部分论述了英国浪漫派诗人笔下的自然观,他们讴歌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向造成人与自然分离的理性王国和毁坏自然的工业革命发出攻击.  相似文献   

20.
王斯蓓 《科教文汇》2009,(12):238-238,262
对于“五四”主题的理解不应简单看作“启蒙”与“救亡”,而应正确完整地认识“启蒙”的涵义。除了“人”的意识的觉醒,个性解放、个人主义的号召,呼唤现代性的民族国家的建立也包含在启蒙的范围内;而“翻身”还没有成为当时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