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亚洲区域创意城市文献的梳理,分析了区域国家创意城市发展的背景及方式,对其进行横向比较。结合创意城市理论,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律进行系统的提炼与整合,旨在为大力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构建创意城市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化创意人才的特点在于依靠知识、智慧和创造力这一无形资本创造财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文化创意人才表现出一种地域集聚现象,他们大都聚集在一些中心城市或大都市,而且出现不同层级的划分,表明文化创意活动对城市具有较高的依附性。从职业特征来看,从事文化创意工作的人士更具有自主创业的特点,他们在不同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以群体的方式聚集在这些城市,因为城市的文化设施、自由氛围、宽容精神和开放度会为创意工作带来各种发展机会,有利于创造活动的开展。文化创意人才的地域集聚与环境要素具有密切关系,那些中心城市或大都市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各种基本条件,也就是环境要素较为完备,如资源、知识、技术、金融、交通、通讯、市场、设施等,可以有效吸引各种优秀创意人才大量涌入,形成环境要素与产业发展和创意人才之间的互动。环境要素越充分、越优越,越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反之就会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倾向于中心城市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邻近仍然是主流模式和发展趋势,创意产业园区、艺术村、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其独特的城市空间和产业组织形态,迅速成为政府、企业、业界、媒体等各领域关注的焦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地理集聚是若干行为主体在区位选择上的理性预期和策略博弈的结果。基于空间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理论,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殊性,讨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演化动力,研究不同阶段的演化机制,并对其演化的城市效应进行总结,试图探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动态演化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两座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的国家,但是中国“美食之都”不管是创意产业定位还是城市创意发展都明显不突出。立足于创意城市的视角,文章在梳理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阐释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的评审标准,从产业、资源、技术、文化、宽容等层面探讨了“美食之都”建设的国际理念,并基于对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的创意实践和中国“美食之都”的本土化探索的比较总结,剖析了中国“美食之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中国应从美食创意产业定位、美食民间智慧、美食认证体系、美食遗产价值以及美食创意环境等方面进行“美食之都”建设的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创意产业不仅可以发掘经济新增长点,而且能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重塑城市形象,对城市的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创意经营环境和创意资本基础是影响城市创意产业发展的两个主要内在因素,政府的政策引导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外在促进因素。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在创意经营环境和创意资本基础两方面都具有发展创意产业的优势。推进郑州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制定郑州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推进创意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具有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加强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包括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基础英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不是先进城市的“专利”,西部地区欠发达的中心城市依托优势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同样可以建设成为独具魅力、富有活力的创意城市。南宁市发展创意产业意义十分重大,条件基本具备,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障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经验,构建创意南宁的基本思路包括五个方面,即制定规划,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培育主体;选准载体,塑造品牌;凝聚智力,吸引人才;搭建平台,优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后半叶,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城市中的迅速发展,使得许多城市的面貌和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力图分析现代城市文化发展与文化形态变迁所带来的文化符号发掘和价值再造的可能性,通过对城市经济与文化的本质思考,进一步探讨现代城市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及其功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创意人才培养的改革,构建了基于创意园平台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义乌创意园,将人才培养中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师资建设、文化引导等方面融合,实现了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校校、校企(行业)、校区(地域)的协同创新。依托创意园平台,建立基于真实创业环境的创意教学体系、基于创业的实践实训项目、创业导师和创意导师制度、创意和创业文化的育人机制,提高了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天津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崛起,建设创意城市成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主要包括政府拉动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开发型等三种典型模式.天津创意产业基本发展模式应以创意产业规划为先导,以创意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以城市文化品位、滨海新区形象以及奥运人文精神为特色,突出自主创新的工业设计和产品研发,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创意产业链,力争建设成为立足天津、辐射三北、面向世界的国家级创意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1.
选取254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测验,考察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得分差异不显著;在创造性思维总分及流畅性、独创性维度上,被试类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对创造性思维总分而言,还存在着性别与年级的显著交互作用;在创造性人格的好奇性维度上,六年级儿童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留守儿童创造性人格对于其创造性思维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的挑战性、想象性、冒险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相关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创造教育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多元智力理论是人类智力认识上的飞跃。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人人平等都是二者的内在出发点;多元智力理论为创造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造教育是多元智力理论实施的有效途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创造教育树立创造力的多元发展观、确保创造教育的连续性、推动创造教育的系统化和本土化以及探讨适合超常儿童的教育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室内设计中家具创意风格的分类,以及室内设计中家具创意设计对室内设计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室内设计中家具创意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以此为理论设计了武汉东湖小区的玉溪住宅,分别设计了客厅、卧室、餐厅以及相关的家具,从而阐释了室内设计中的家具创意设计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创意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东南沿海11个中心城市为样本,收集2007—2010四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运用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得出11个样本城市各年度创意指标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城市为上海、杭州、广州、深圳,这四个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良好,有较好的政府政策作为支撑;排名靠后的城市有福州、泉州、温州,这三个城市的共同点是制造业发达,创意产业发展滞后;排名居中的城市为厦门、珠海、南京、苏州,这四个城市发展的共同特点是旅游业发达。因此,创意城市的发展,一是要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加大R&D投入在一般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提升文化教育传媒支出量,改善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城市硬环境的建设;二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意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提升城市创意竞争力;三是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增加城市宽容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理念,围绕人的需要、人的发展而展开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经济学具有理论的复杂性、发展性,表述方法多样性和实践多变性等特点。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是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性教学需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使宏观经济学研究性教学达到目标,需以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据资料为基础,以教学团队形式和教师的科研来推动实施,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并改变错误的认识,要关心学生学习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认知条件。  相似文献   

16.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语言与思维作用的认知交际过程,表现为感知、理解、鉴赏和创造的四个阶段层次,呈多维的心理模式。创造性阅读是阅读活动过程的最高层次,从本质上说是读者对文本的批判性分析解读过程,其中包括读者对文本结构分析、艺术赏析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心智活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以语言知识和创新能力发展为其根本任务。本文拟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外语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论机制和教学策略以及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平台开发,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和实践证明大脑风暴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使用大脑风暴法有明显的缺点,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大脑风暴法可以很容易地避免这些缺点。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利用ASP.net+SqlServer技术实现了这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The concept of the ‘creative’ in creative writing has a vexed histo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myths surrounding creativity and how they have influenced the way teachers have approached playwriting pedagogy. It reports on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secondary schools, focusing on the participants’ understanding of creativity and the impact this had on the pedagogical proces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a counterproductive idealist view of creativity persists in classroom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re operating on a conception of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practice that reflected a belief in a mystical and unknowable creative proces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xperiences of creativity through systems theory and argues that this approach can inform teaching and learning for creative processes and produc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s were unnecessarily tentative and that knowledge of creativity theory w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both playwriting proficiency as well as 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It suggests that demystifying the creative process should result in greater student proficiency and improv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探究性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认识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掌握探究性教学的特点,通过创意实验的设计,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化学创意实验是指对现行实验的改进和优化,或是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自行设计的实验。建构主义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应用发现、实施、总结和完善的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创意实验完成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