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3岁时,他被父亲送到美国加州读书,父亲希望他与同样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有个照应.但他到了美国后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的生活费,而是靠自己打工赚钱.  相似文献   

2.
1902年9月23日,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一个小山村。父亲苏宗善是个贫苦的农民,一家人过着艰苦的生活。到了苏步青能上学的年龄,被父亲送进私塾。9岁时,父亲想方设法筹借了一笔学费,送他到百里外的平阳县城,进了新式学堂读书。  相似文献   

3.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  相似文献   

4.
暮如雪 《下一代》2013,(2):22-22
7岁,因为不喜欢读书,喜好打架,父亲满院地追着他打。15岁,到内蒙古插队,半年吃不上一次肉。他满心期盼父亲能寄些钱过来,但是,递到手里的总是薄薄的一纸信笺。父亲是不爱他的,他想。  相似文献   

5.
他13岁时,被父亲送到美国加州读书,父亲希望他与同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有个照应。但他到了美国后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的生活费,而是自己打工赚钱。他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由于当球童要背高尔夫球棒,他的肩膀被弄伤了,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  相似文献   

7.
张建伟 《成长》2007,(1):67-67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66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看着一向坚强、不向子女哭穷的父亲如此说,他立刻决定休学—年。  相似文献   

8.
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个留美学生带来的故事。他的导师是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想到自己从小被父母逼着苦读书的经历,有一天他问导师:您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您的父亲是怎么教育您的? 导师笑说:我父亲从来也不教育我,也不逼我读书,他只是让我在假期里,到他的工厂去打工。父亲的工厂规模很大,有许多工种,但他只让我干最简单的活,就是将一个螺丝拧到一个孔里去。从早到晚拧螺丝,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无限重复。我从来没  相似文献   

9.
曾经少年时     
特级教师、闵行二中校长余安敏很重视读书。他对每位教师的要求是:一年阅读量超过二百万字;他对每位学生的要求是:在中学里养成读书的习惯。 1972年春到1976年春,余安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读书。这之前。他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余安敏一家五口: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教师,他有两个弟弟。他从小生活在浙江瑞安的外婆家。因患脊髓灰质炎,他两岁到上海求医,之后又回到瑞安,这样反复多次才定居上海。有一天晚上,他听见父亲对母亲说:“这孩子长这么大了还不会走路,今后怎么办?”母亲于是带着他请骨科名医陈中伟会诊。陈  相似文献   

10.
平凡 《教育艺术》2001,(7):37-38
王力教授 ,字了一 ,1900年8月10日出生在广西博白县歧山坡村。他的父亲王炳炎是清朝末年的一个秀才 ,酷爱读书。王力受父亲的影响 ,自幼便喜欢读古书。少年时代的王力家境贫寒 ,家里省吃俭用 ,供他进小学读书。14岁时 ,他小学毕业了。因家境困窘 ,无力再供他读中学 ,只好帮助父亲维持家庭生活。父亲靠抵押耕地和借债开了一个小杂货铺 ,他便留在店里打杂。由于不会经营而使小店亏本 ,不到一年 ,小店倒闭。从此 ,家庭经济愈加困难。父亲不得不背井离乡 ,托人谋求到外省的一个县里当科员。因父亲薪水很少 ,无力养家 ,17岁的王力就帮…  相似文献   

11.
传奇数学家纳什与纳什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6月13日,纳什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中产家庭。他的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是拉丁语教师。纳什不到四岁,母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而不仅仅看一些彩色图画,父亲甚至买来了科普读物。尽管如此,童年时的纳什仍被老师认为是一个数学差等生。而从小就性格孤僻的他难以和同学融洽相处,只有书本才是他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王文炎 《初中生》2007,(11):52-53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老师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入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命运天上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余平 《初中生》2007,(4):9-9
13岁时,他被父亲送到美国加州读书,父亲希望他与同样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有个照应。但他到了美国后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的生活费,而是靠自己打工赚钱。他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由于当球童要背高尔夫球棒,以致弄伤了肩膀。直至现在,肩痛还会时常发作。尽管他在美国生活拮据,却还把自己赚来的辛苦钱用来资助经济更困难的同学。这令大洋彼岸的父亲感到欣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爱读书,尤其爱读一些经典著作。最近,我读了一篇名为《别饿坏了那匹马》的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少年,因家境贫困读不起书,因此常去一位残疾青年摆的书摊前看书的事。一天,文章中的主人公在书摊前看书,被他父亲发现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父亲为使他能继续看书,便让他卖草料换钱。这一切都  相似文献   

15.
王文炎 《初中生》2007,(32):52-53
从小,他就有从大学中文系老师到职业作家的绚丽规划.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55年,他的哥哥要考师范了,但是,父亲靠卖树的微薄收人根本无法供兄弟俩一起读书,父亲只好让年幼的他先休学一年,让哥哥考上师范后他再去读书.不过,就是这停滞的一年,命运天上地下.1962年,他20岁时高中毕业."大跃进"造成的大饥荒和经济严重困难迫使高等学校大大减少了招生名额.结果,成绩在班上居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16.
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几个弟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亲和母亲只能当乞丐,住在乱坟的墓穴里,他一生下来就与死人作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起去乞讨。他九岁时,有人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儿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父亲就送他去读书。上学第天,老师看他脏得不成样子,给他洗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澡。为了供他读书,才13岁的姐姐就到妓院去卖身,照料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担则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从不缺一天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后来,他上了一所中学,竟然获得了个女同学的爱情。但未来的丈母娘说,天底下找不出像他家那样的一“窝”人,结果不仅把女儿锁在了家里,还用扁担把他打出了门。  相似文献   

17.
“读书,读书,每天读书,烦死了,干脆捡废铁去得了!”当我听到9岁的表弟不耐烦地嚷出这句话时,想起了父亲讲的那个故事。那一年父亲上初二,原本成绩优异的他,说不清为什么,成绩忽然像坐着降落伞一样滑下来。这着实给了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一个沉重打击,他一连好几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整日不出来。  相似文献   

18.
特别的奖励     
小龙是六年级时才转入我班的。才过一周,他爷爷奶奶就领着他来到我的办公室。两位老人很憔悴,看上去也非常生气,原来星期天他偷了家里的生活费去网吧,说着说着就要伸手打他,被我拦住了。小龙不但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说爷爷奶奶不给他零花钱。看祖孙都在气头上,我便让小龙到教室去。爷爷说,小龙父母离婚了,他随了父亲,现在父亲去江苏打工了,小龙离开外婆家来到这里读书。  相似文献   

19.
美丽的伤疤     
我从小跟父亲在县城读书,母亲和年幼的妹妹留在山寨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刚到县城读书时,我才上小学一年级。也许是年纪小的缘故吧,我总是怕天黑。那时父亲是建筑公司的工人,工地时常加班,他会一连几天都不回来。  相似文献   

20.
①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北上打工。②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也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打到她卡上。她也曾想过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父亲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但北京那么大,去任何一个地方,似乎都需要在公交、地铁上辗转换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