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和素质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何谓创新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创新,是在真实而精确积累前人既知既得基础上对未知王国的拓进,是人类文明质的飞跃和人生境界的巨大升华。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创新教育是人类教育史上迄今为止最高级的一个阶段,是能够揭示、展现和强化人类的最高本质即创造性的理想化教育。首先,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从价值观取向上审视,传统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昨天’教育价值观”。它往往通过规范有序的流水线铸造出能够完整地…  相似文献   

2.
探索新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循自身的教书育人的规律,才能具有实效性。本文探讨了“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科学价值观教育”、“以能力培养促进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德育各环节相互配合、补充和促进的系统运作”、“‘两个课堂’和‘两个队伍’相结合”、“教书育人过程中德育主客体交替与互动”、“鼓励个人多样性价值取向与坚持主导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进头脑”是邓‘三’论“三进”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从探索“两课”教学特性入手,一方面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导入主体性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激活邓‘三’论课堂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嬗变,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呈现了多元化、现实化和交融化趋势。尤其是渐谙世事,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学生更是明显地表现出这种变化。 在社会价值观上.学生的经济意识增强而政治意识减弱,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比较关心,对政治生活比较谈漠。 在人生价值观上,多数学生选择“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价值取向。正如一些论者所指出的,“这种‘公私兼顾’、’奉献与索取并重’的人生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个人幸福、满足个人需求,实现自我价值为出发点的…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科群的产生,是比较教育历史演进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比较教育学科群的建构,有利于比较教育彻底摆脱传统理论体系的束缚,重建自身的“理论复合体”。比较教育学科群不是“比较”与“教育”诸领域的人为结合或简单相加,它以承认一门学科的“相对有限性”为前提,希冀每门学科能够承载一定的历史传统、一定的理想或价值追求。比较教育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多元价值取向,从教育内外复杂的关系系统出发来建构具有多重属性的学科群体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政策价值观的课程共有本质上具有超越性,即是对集权型课程政策的“统一论”价值观与分权型课程政策的“适应论”价值观的超越。它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作为实践的价值观,作为反思的价值意识、开放精神和民主决策的作风以及作为更新的价值观——超越论。  相似文献   

7.
正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实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位学生成功”和“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为基本理念,以“改变‘考试文化’,改变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是一次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和“复兴运动”。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不仅凸现一些新问题,一些老问题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和探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以市场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正以强劲的势头推进着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史进程。用全球化视野来观照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理当对以应试为特点、以复制为功能的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扬弃,实现教育价值观从适应论向超越论的历史性转换。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到,以创新为价值先导、以立人为目标追求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要义,其中包括教育理念、人才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诸方面的现代化;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角色之现代化,即确立以“平等者中的首席”为内核的新教师观,探究教师素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性建构,从而高效落实全球化视野中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场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全球化 ,正以强势推进着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用全球化视野来观照中国教育现代化 ,理当对以应试为特点、以复制为功能的计划经济下的传统教育进行深刻的扬弃 ,实现教育价值观从适应论向超越论的历史性转换。文章由此出发 ,阐述了以创新为价值先导、以立人为目标追求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要义 ,其中包括教育理念、人才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制诸方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人是靠思想站立着的。 读了《何炳章教育文选》一、二、三卷(以下简称《文选》),深深地被跳动在字里行间的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思想所吸引、所打动,特别是贯穿于其中的执着的求索精神、深沉的教育情结,更是令人沉思,催人奋进。在《文选》三卷的开篇中,何炳章将其教育思想总结为“教育功能上的‘教育动力’论”“教育特质上的‘累积效应’论”“教育意义上的‘自育自学’论”“课堂教学上的‘结构改革’论”等等一共十二论。  相似文献   

11.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学校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脱离和价值观教育知性色彩浓厚为论述角度,分别从价值观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过分诉诸‘灌输’方法,缺乏情感性”、“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忽视”和“人文性与人性化的缺乏”等方面分析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迷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超越知性窠臼、走进生活”的价值观教育,以期通过向本真道路的复归,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教育价值观以“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为主流,这种认识存在着缺失。从关注生命、关注自然的角度出发,需对教育的价值作重新的审视。“生态价值观”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它以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生态价值观”是对传统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与提升,教育活动以此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生命教育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它关涉一切“有生之命”;生命教育以“人性向善”为基本的价值预设,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是纯粹的理论或理念,而且是涵盖了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在当下中国,以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精神追求,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价值观的超越,引领着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朱永新 《天津教育》2007,(10):20-21
《新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叫《有一种毒药叫成功》,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三粒毒药中,以成功学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会气氛、‘毒’化人心、破坏多元价值观之实”。  相似文献   

18.
正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实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和“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为基本理念,以“改变‘考试文化’,改变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中课程体系”为根本任务,是一次全新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启蒙运动”和“复兴运动”。随着新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不仅凸现一些新问题,一些老问题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和探索加…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教育探索》2002,(1):34-36
一、教育价值观研究的现状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的属性,而是教育这个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以它因人的总体需要不同而不同。由此引起的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种种争论,总起来说有“工具论”与“本体论”、“均衡论”与“统一论”等观点之争。1.“工具论”与“本体论”“本体论”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由此决定了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因而促进受教育者在个性、理智、身体各方面自在、完善、和谐地发展是教…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应论教育观的主导之下,现世性、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主宰了教育实践甚至教育理论。着眼于超越的教育注重教育自身以及教育所培养的人对社会现实的超越与改造,表达了对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的追求。教育的社会超越价值,不仅表现为教育在理想层面上对社会现实发展的价值引导作用,而且具体体现为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对社会现存状态的超越。由片面的适应论教育观到教育超越性问题的突现,教育理念的嬗变预示了一种无可辩驳的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正在由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中心,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轴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