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第十七回赴大寨寻访郭凤莲虎头山拜谒永贵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个圣地。毛主席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使全国亿万农业战线上的各级领导和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从四面八方朝圣般地涌向这个小山村。那时,像我这样一个一直从事农业报道的记者,到大寨参观学习始终是我的一个梦想。可惜,这个梦想一直到1991年7月我任辽宁农民报总编辑时才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学大寨     
"农业学大寨"这句国人皆知的口号影响了中国十四年的时间.从1964年初,毛泽东提出--农业要靠大寨,"农业学大寨"的标语就遍布大江南北,"大寨红花遍地开"的歌声就响彻长城内外.截止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间段,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学大寨时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博物馆》2009,(3):29-29
“全国农业学大寨展览”共举办了三届,均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第一届于1965年举办,展出面积20200平方米,接待观众200万人次;第二届于1975年举办,展出面积14000平方米,接待观众100万人次;第三届于1978年举办,展出面积5800平方米,接待观众25万人次。该展展示了大寨基本情况、基本经验以及全国各地学大寨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4.
大寨新故事     
最近出版的一期《新民周刊》发表题为《新大寨纪实》的“特别报道”。文章回顾道,1964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那时起,一场学大寨的运动延续了15年,它和“工业学大庆”并称为两面红旗。大寨“一大二公”,为毛泽东一往情深的人民公社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而陈永贵作为“毛主席的好学生”,后来也从小山沟走进中南海,当上了国务院副总理。然而,随着1978年农村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大寨寂寞了。一场悲喜剧过后,我们又重新听到了大寨的声音。进入90年代,当地政府再次提出:重新发扬大寨精神。村委会主任贾春生说:“陈永贵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今天改  相似文献   

5.
大寨是我的第二故乡。从1967年12月到1980年11月,我在大寨工作、生活十三年之久。 1994年春天我重返大寨采访,凤莲见我时不说“去大寨”、“来大寨”,她说:“老段回来了。”  相似文献   

6.
“农业学大寨”,这是一句每个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语。大寨。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村的榜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曾被提拔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大寨一度走人沉寂。如今,沉寂多时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为它修了一座庙。并香火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高烧退却以后。大寨是怎样的大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洪灾后,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向国家伸手等待救济,而是与天斗与地斗,三战狼窝掌,展示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大寨一举成名。1959年国庆10周年,陈永贵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1960年,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196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大寨之路》的文章。中央最高机关报浓墨重彩的报道,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在大寨人的经验抑或精神里,有一条是干部不脱离劳动.他们把此上纲上线为本色,如果哪位干部脱离了劳动就是忘本,就是脱离群众.这条经验在农业学大寨时非常时髦,在农业不学大寨时仍"余毒"甚广,被不少行业和部门视为宝典,起码在大寨人看来,仍然是甄别干部好与赖的标准之一.当年陈永贵凭着优秀出众的劳动当了基层干部,后来到了中央,头上仍然裹着白毛巾,仍然把带头劳动视为光荣.只要一回大寨,就加入劳动的行列,有时候不进家门,直接上地头.  相似文献   

9.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邓连  吕亮 《兰台世界》2000,(9):23-23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业发展历史的农业大国。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农业承受着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邓小平同志就曾经指出:“农业最终要靠科学解决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党一直强调“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在十……  相似文献   

11.
夏秋之交,我到阳泉采访,顺路到名噪一时的大寨看了看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她同我70年代开始共事,见面没有寒暄,直来直去,如实交流。郭凤莲1980年4月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大寨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先后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昔阳县公路段当了11年名副其实的国家干部。1991年11月,上级为了重振大寨雄风,决定让她回大寨再展宏图。她深知“二进宫”之艰难,但是为了事业,也为了再一次显示一下“自我价值”,便欣然同意接受新的考验和挑战。一年过去了。她不为粮食发愁,谁都晓得这里的  相似文献   

12.
名噪一时的大寨人如今也反思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感慨不已地说:“靠别人树典型不行,还是要用自己的腿走路。”这无疑是大寨人反思后清醒的结论。然而,需要反思的不止是大寨人,至少还有那些将其树为“典型”的别人,其中包括新闻记者在内。郭凤莲曾问写过大寨“经验”的记者:“‘大寨人生来就爱斗,七斗八斗不停休’、‘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这些顺口溜是你们编的还是我们说的?”郭凤  相似文献   

13.
夏秋之交,我到阳泉采访,顺路到名噪一时的大寨看了看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她同我70年代开始共事,见面没有寒暄,直来直去,如实交流。郭凤莲1980年4月由于种种原因,离开大寨党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先后调到晋中果树研究所、昔阳县公路段当了11年名副其实的国家干部。1991年11月,上级为了重振大寨雄风,决定让她回大寨再展宏图。她深知“二进宫”之艰难,但是为了事业,也为了再  相似文献   

14.
最近参加编写人民日报史,我翻阅了自1964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以来十几年的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感触良多。这项宣传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党报史上所罕见。那时候,全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山区平川,江河草原,处处学大寨,人人谈大寨。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竟然名扬全国,新闻媒介有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新闻队伍中的一支,我们是怎样书写这段历史的?我自己又是怎样想、怎样干的?我一边翻报纸,一边苦苦地思索。当然,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历史条件,尤其在“四  相似文献   

15.
我是党报一手从通讯员培养成长起来的高级记者。 从一九五四年当农民写稿算起,至今已与“方格田”打交道四十来个年头。前前后后大约写了二千多篇作品,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记者来信、散文、杂文、社论、调查报告、报告文学。同时,还出版了《大寨人故事》、《农业学大寨》、《社会主义实干家》、《大山情》、《记者酸甜苦辣》、《怎样写消息》、  相似文献   

16.
马涛 《档案天地》2012,(2):29-32
大寨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新星。大寨不仅中国人耳熟能详,而且为许多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所瞩目。周恩来陪外宾三访大寨更是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作为记者,有时颇费周折所获得的是一堆并不满意的零碎材料。如何找到报道的“灵魂”构筑报道的“骨架”,又采用什么方式将主题与材料统一起来,是最见记者思想和技能的两个“试题”。一个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娴熟技艺的记者,往往能交出满意的答卷。1995年11月27日市场报刊出的《大寨走向市场》,就是一个能表现记者这方面能力的典型例子。笔者曾陪同记者到大寨采访,对采访所得了如指掌,对如何从零碎材料中提炼主题,怎样做到大主题与碎材料的统一感触尤深。 1995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市场报记者杜峻晓、沈新花为采访阳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住在阳泉宾馆。  相似文献   

18.
黄冬成 《新闻天地》2006,(11):I0001-I0001
常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正处级事业单位,主管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近年来,常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团结齐心争一流,开创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2005年常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质量标准及项目效益均名列全省前茅。为了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的力度,确保项日到位,资金专款专用,造福农民群众,在工作中常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始终坚持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摸索出了“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年度目标考核制”的管理机制,把农业综合开发的工程项目既办成了“德政工程”、“民  相似文献   

19.
安顺市农科所成立于1958年,迄今已经整整44年。对于安顺市(原地区)惟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数十年间积累的数千万字的农业科技档案资料,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用血汗凝聚而成的宝贵“资源”。如何发掘、利用好这些似若“尘封”的资源,在落实江总书记提出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重要指示,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中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20.
汗水、墨水洒在虎头山 在山西电台连续当了几年编辑以后,我在机关办公楼里坐不住了,总想趁机到记者站去干。听说大寨常驻记者实行轮换制,我毛遂自荐说:“我不怕吃苦,让我到大寨锻炼一年半载!”1967年12月,我离开太原温暖的办公室,赶到冰天雪地的虎头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