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课前预习中学会提问、课堂教学中学会提问、课后练习中学会提问,教学必须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问题探索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什么样的考试才能起到轻松如实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能力?怎样利用平时考试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责任感?这是考试的重要问题,也是考试中的核心问题。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探索,总结归纳出以下考试形式:一、考试题类型与量度。基础知识题约50%,中等程度的题约30%,综合性能力题约10%,有创意的题约10%。二、考试方法。1、出题准备:(1)教师出题:提前几天或者提前几周出题并通报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有创意的综合性活题,…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复习10减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作好“破十”的知识准备,提出问题,引起新旧知识矛盾冲突,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心理准备。复习过程设计如下。1.教师提问。(可插放音乐)10-9=10-8=10-7=10-5=10-6=2.教师演示:左手拿9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学生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9+2=11,共有11根小棒。教师:怎样才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学生:从2根小棒中取出1根与9根小棒凑成10;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1个“十”与一个“1”就组成11。教师按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并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要善于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使学生经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能自主探索,会合作交流。本文以跳短绳活动为例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相似文献   

5.
“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的要点就是新知识、新观点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课本让学生阅读、自学,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揭示,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我把积极引导学生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作为教学难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探索是建立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的,所以设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以复习导入新课。复习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谈话复习: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真正产生疑问并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如何提问很重要。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太简单 ,难度低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往往不用怎么思考甚至可以用课文中现成的词句就可以直接回答 ,课堂气氛看似活跃 ,实际上这些问题并未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效果甚微。有经验的教师是根据“提问——诱导思考——获得新知识”的原则来设计提问 ,不会轻易把答案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是让他们“跳一跳”去摘下“果子”。学生在阅读课文时 ,离不开教师的“导”…  相似文献   

7.
张林 《青海教育》2002,(11):34-35
数学公式是数学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揭示,因而在一个公式的结构特征中,往往蕴涵着潜在的规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分析研究,就会从中挖掘出新的使用价值。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有利于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现以数列中的公式为例说明之。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na1+n(n-1)2d=12dn2+(a1-12d)n,若令p=12d,q=a1-12d,则Sn=pn2+qn(1)不难证明公式(1)是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定理1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Sn=pn2+qn是此数列为等差数…  相似文献   

8.
一、拆项转化法先研究通项,抓住特点,确定拆项方法,把数列通过拆项,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然后求和.例1求和:(1+12)+(2+12+14)+(3+12+14+18)+…+(n+12+14+…+12n).解括号中式子的通项公式是an=n+12+14+…+12n=n+12(1-12n)1-12=(n+1)-12n,∴所求的和Sn=犤2+3+4+…+(n+1)犦-(12+14+18+…+12n)=n2(n+3)-12(1-12n)1-12=n22+3n2+12n-1.二、裂项相消法这种方法是把每项化积为差,化为两项,…  相似文献   

9.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还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一、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要求学生先做课本练习十七第 1大题,让学生说出各小题的结果。师生一起评论、纠错,复习旧课。   (二)引入新课: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本节课的两道复习题:①板书: 125+ 45÷ 15- 96。教师简单介绍:这是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提问:这道题有哪些运算?该怎样运算?生答:有加、减、除,应先乘除后加减,老师把学生正确回答板书在题右方,并要…  相似文献   

10.
光的干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近代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教学设计没有当作一般常识来处理,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实验,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把重点放在启发、引导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验能力、探索能力.在教材处理上,让学生同时观察三种单色光的干涉现象,使学生确信光的波动性;利用微机模拟光波的传播及叠加,有助于将抽象的光波干涉问题形象化;为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光的波动性,引入了出现明、暗纹条件的数学公式.1知识复习,方法铺垫 (1)波的两个特有的现象是什么?(下游…  相似文献   

11.
“高考难,高考物理尤其难”,这是很多考生对高考物理的由衷感慨!物理为什么会让这么多学生感觉到难?物理到底难在哪里?高考复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及学生的能力呢?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心间.本人也作了一些肤浅的总结和尝试,个人认为,高考复习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在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不少“从简单情况入手,由特殊情况转化,经过归纳,发现规律,猜想结论”的与数学有关的创新试题。这类试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有益处。一、探索计数的创新题问题1观察下列等式:9-1=8,16-4=12,25-9=16,36-16=20,……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出来:。(2001年河南省)答案:(n+2)2-n2=4(n+1)。问题2观察下列各式:12+1…  相似文献   

13.
谈课堂提问     
查泽林 《教育艺术》2002,(12):26-26,40
设计好课堂提问 ,在教学中能变学生被动地“听”、消极地“学”为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学” ,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课堂提问 ,可将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即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进行。课堂提问 ,也应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一、课堂提问类型1 课前提问 :传授新知识之前 ,提出前节课重点内容问题或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问题 ,既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又能迅速地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 ,便于组织课堂教学或导出新的课题。2 课间提问 :新知…  相似文献   

14.
敖玉剪 《考试周刊》2011,(54):72-73
等比数列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通过让学生进行汉诺塔游戏复习等比数列,使学生更投入,理解更深刻,且学会将等比数列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那么,在一节课中应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在提问中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呢?笔者认为,优化课堂问题设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提问-回答"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沟通教师、学生、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提问中,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提问的问题展开,让学生在问题展开的过程中思考,不能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提问问题展开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过程。在对疑问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调动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去探索。在学生自主的探索的过程中,无形地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锻炼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实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学习的转变。如果老师在阅读教学提问中,不重视提问问题的展开,学生就不可能在提问中思考、探究,阅读教学提问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在新课…  相似文献   

17.
尹立义 《云南教育》2002,(10):47-47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行探究新知、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的保证。一、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思维的时间,才有可能有创新的机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让学生马上回答;避免填空式提问;改变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台阶式提问。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有充足的认识知识和构建知识结构的时间。如,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教学中,在复习了分…  相似文献   

18.
引领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放慢脚步与学生一同前行,耐心等待,为他们学习提出问题保驾护航。基于此,教师可通过平等对话中产生质疑、实践探索中引发提问、学习评价中诱发提问、练习互动中刺激提问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出问题,并以此助推学生思考的深入,使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提问中逐渐显露出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提问与所教学生、时间、环境、机会和知识背景,知识类型密切相关。恰到好处地提问,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用实例说明几种基本的方法。1.探究式提问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获得的知识意义丰富,印象深刻,能发展思维能力。(1)探究式提问在新课引入时运用效果十分明显。例如,课题:用拆添项法因式分解教师先在黑板上出示一例:X6-Y6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解法一:X6-Y6=(X3)2-(Y3)2=(X3+Y3)(…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